季 玲
愛是美麗世界
季 玲
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的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人際交往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貫穿生命的始終。你用心去關心別人,別人也同樣關心你,這就是人類最原始最淳樸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會化的起點,是幫助其將來在社會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橋梁。
20世紀60年代以后,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探討環境、行為以及人的內部因素之間的交互決定關系的交互決定論。在交互決定論中,環境和行為是相互依賴、相互決定的。班杜拉指出,人際交往中行為的改變會引起人際交往中的認知,甚至是整個人際交往環境的改變,而人際交往中認知的改變,也會引起人際交往中的行為和整個人際交往環境的改變,同樣,人際交往環境的改變,反過來會進一步促成人際交往中行為和認知的改變。班杜拉主張人的行為能影響并創造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不同行為會得到不同的待遇,也就擁有了不同的環境,這也是班杜拉所謂的“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了機會”。
良好積極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提高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途徑。青少年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生活中就不至于孤單無助,就會在傳遞愛的過程中體會到人際交往的快樂,心靈得到慰藉,世界變得美好,人生有了希望。
導演:咪咪·萊德
主演:海倫·亨特凱文·斯帕西
時長:123分鐘
上映時間:2000年

劇情簡介:尤金·賽門特是一位善于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的社會學教師。阿琳·麥肯尼是一位生活拮據的單親媽媽,為了撫養兒子特維,她拼命工作,借酒澆愁是她的唯一“愛好”。
一天,尤金給一幫初中孩子講社會學,談人與社會的關系,并布置了一道特殊家庭作業:做一件事看能否改變世界。特維決心從自己做起,他的方案很別致:每個人幫助另外三個人做一件好事,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這三個人再分別傳給其他三個人,于是一傳三,三傳九,依次類推,這樣世界將變得越來越美好。影片同時展開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小主人公在愛的傳遞過程中受到挫折等一系列的過程;第二條線索是一個記者追本溯源,最終找到了這個小主人公,小主人公說出了對愛的傳遞的思考。
本節課設計重點是提出對改變社會的思考,喚醒學生對愛的感悟,進而思考怎樣進行愛的傳遞,促進青少年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
教學要點一
尤今老師給學生們講社會學:“這個世界就算你不情愿也終究要面對。”他讓同學們思考這個世界對自己有何意義,要求每個人思考一個改變世界的方法。
學生思考:當世界令你失望,你會怎么做?如果是你,你會想到用什么方法改變世界?
教學分析: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在心理上又面臨著許多青春困惑和成長煩惱,往往會選擇消極負面的思維方式,同時采取比較消極的應對方法,如逃避、抱怨、敵對等,從而陷入更加負面的心理和人際環境。引導學生明白逃避、抱怨、敵對等方式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它削減人的積極能量,污染人際互動環境。改變外在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要學會運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如面對、接受、升華、行動等,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要點二
一個遠在洛杉磯受愛心傳遞之益的記者開始了他追本溯源的行動:他能免費得到一輛嶄新的車,是因為一個老者的幫助,這個老者因為一個年輕人的幫助救回了女兒的命,而這個年輕人得到了一個老婦人的幫助,記者又幫助了年輕人脫離了牢獄之災。
學生思考: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幫助?你得到過什么樣的幫助讓你感觸最深?你覺得這樣的愛心傳遞下去會怎么樣?
教學分析:蝴蝶效應也叫拓撲學連鎖反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一個人做三件好事不難,如果一傳十,十傳百,每個人都做三件好事,這個世界就會發生質的改變。要引導學生看到,從改變自己開始,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都能引起一連串反應,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教學要點三
愛心傳遞沒有沿小主人公預想的路線行進,流浪漢沒有改變吸毒的行為,小主人公在他的同學又一次受欺負的時候,勇敢地選擇了出手相助,卻不幸被誤殺。小主人公不在了,可是愛在繼續傳遞。最后,流浪漢拯救了一位想要輕生的女子,老師用愛把母親從酗酒中拯救了出來,有了很多很多得到愛又傳遞愛的人。
學生思考:影片中的愛心傳遞出現了挫折和不幸,讓我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助人受騙、受傷。你還會選擇幫助別人嗎?
教學分析:幫助別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通常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贈等。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和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受到人類社會的肯定和鼓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幫助別人,除了不求回報,也不能害怕失敗,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教學要點四
滿懷愛意的人群集聚在外面,手捧蠟燭,獻上鮮花。而更遠處,在無邊的夜色中,愛的車流向這里涌來,這世界或許真的改變了。
學生思考:看到不斷涌來的人流和車流,你有什么感想?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教學分析:眾人點起蠟燭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希望,當愛之光真實地閃亮,遙未可知的未來或許也就有跡可尋。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從自身開始做出小改變,如,模仿電影中的傳遞方式,每個同學準備一個“愛的傳遞”日記本,記錄得到了誰的幫助、該感恩誰,同時也可嘗試每得到一次愛的傳遞,就發起三次愛的傳遞傳給別人,體會愛的傳遞帶來的感動和改變。
G441
A
1005-6009(2017)64-0017-02
季玲,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高級中學(江蘇江陰,214421)教師,一級教師。
同類影片推薦
《夏洛特的網》 國家:美國
導演:蓋瑞·溫尼克
上映時間:2006年
《天使愛美麗》 國家:法國
導演:讓-皮埃爾·熱內
上映時間:2001年
《瑪麗和馬克思》 國家:澳大利亞
導演:亞當·艾略特
上映時間: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