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太極拳運動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傳播,但是其中的一些做法卻拋開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內涵,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專業的、優秀的太極拳人才。目前存在的對太極拳理解太過片面,導致太極拳練習者水平不高。優秀人才的匱乏成為現代太極拳專業學校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不夠健全,難以培養出合格的優秀太極拳傳承者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對太極拳優秀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主要從現有的太極拳培育學校出現的問題出發,分析其中的教學現狀,并且為提高太極拳專業教學機構的成效,提出了建立現代太極拳培養的新模式。
關鍵詞:太極拳 優秀人才 培養模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1—0033—03
1 太極拳發展趨勢
在現代高等學校學生數量達到全國第一的當前,人們對現代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其是隨著“錢學森之問”,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對現代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激烈的探討和思考。這也成為現代學校各項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戰略導向。太極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同時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標志,對太極拳優秀人才的培養以及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國民族文化傳承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資源保障。其中又特別是現代全球化文化的沖擊下,高等學校對太極拳專業優秀人才的培養,成為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1]
但是在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對太極拳開展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專業的太極拳優秀人才培養模式。在現代的太極拳教學中多數是在體育專業中體現,同時對太極拳專業學習的學生數量較少,并且在教學的內容上多數以競技武術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國太極拳文化的發展。傳統的民間太極拳雖然符合我國民族文化傳承的要求,但是在學習上缺乏系統性,尤其是太極拳專業理論知識,造成現代的太極拳傳播發展呈現出“傳理較少,傳拳較多,技術較多,文化傳承較少”的發展趨勢,這也促使發展太極拳傳承意義上的流失,也與現代我國復興傳統優秀文化的歷史潮流不相符合。[2]
因此,高校在開展太極拳專業課程時,需要建立在文化傳承的視角,構建出具有現代化、科學化的高等學校優秀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能夠有效解決當前的太極拳優秀人才傳承的缺失,還能夠實現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要求。符合錢學森學者在彌留之際說的:“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
2 高等學校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2.1 高校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文獻回顧
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之下,運用教學思想理念進行指導,為實現培養目標構建人才培養系統要素之間組合方式和構建的流程,同時能夠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提供簡單、完整、易操作的教學實施方案,也是實現教學理論向教學實踐,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要素”。[3]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武術中的一種,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這項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普及大眾的健身項目,另一方面體現在我國軟實力文化價值。目前,太極拳的養身作用得到體現,同時太極拳在我國作為一種標志性的文化符號得到認可,參與到其中的人群也在大幅度上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存在這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太極拳的傳播方式較為單一,具有高綜合素質的專業優秀人才缺乏,同時在太極拳的傳播中還存在的一些良莠不齊的現象,體現為技術性的傳播大于文化的傳承。[3,4]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關注專業太極拳人才的培養,為太極拳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
2.2 高等學校太極拳人才培養教學觀念較為模糊
教育關鍵對開展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在中國的武術發展中,太極拳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太極拳培養理念對太極拳人才規格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因此,明確的太極拳教育發展觀念是現代高等學校開展太極拳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但是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太極拳僅僅是被當作體育教育的一個方向,所實行的教育理念與發展體育教學相一致,沒有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教育理念作為支撐,從而造成專業太極拳優秀人才培養的不確定性。[4]
2.2.1 傳統與現代教育觀念的矛盾制約
長期以來,發展太極拳都始終遵循著家族血緣傳承或者是師徒傳承的方式,制約了太極拳的發展。在太極拳人才培養的方式上也受到這種教育觀念的制約,雖然這項傳承方式對太極拳技藝傳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很好地保持太極拳的獨特性,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制約了大面積、規范性人才培養,同時運用傳統的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從而促使具有更高素質和技能的專業人才的流失。[5]學校作為培養現代型人才的搖籃,傳統性的師徒關系被學校所取代,在現代教育體系下的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夠傳承傳統的太極拳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在傳統專業的技能上也呈現出相對缺乏的狀態。除此之外,在現代教學過程中,沒有相應的教學理念作為引導,從而導致在發展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現代型人才,也不能夠承擔起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重任。
2.2.2 中西方體育教育觀念的差異性
太極拳是我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人才培養是屬于我國體育專業,但是在現代高校的體育專業教育的教學理念又不能夠擺脫西方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5]在現代教育理念下的太極拳優秀人才培養模式,還是建立在西方體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同時在西方體育教育的框架結構下,建立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如:運用西方體育教學的標準,將之運用到我國的體育教學中,促使我國高等學校發展太極拳教學一方面受到現代科學知識無法對太極拳中的知識、原理以及不同拳法的核心思想完整的闡釋的影響,同時,對太極拳學習和傳承也只是停留在基礎表面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上,對太極拳中的核心精髓部分掌握不夠,無法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促使許多的學生沒有正視到其中的問題,也使得在進行太極拳教學時沒有注重對學生加以傳統文化的熏陶。[6]endprint
2.2.3 太極拳在高等院校體育教育中地位較低
這一方面內容主要體現在學校缺乏對培養太極拳專業優秀人才的重視,并且長期以來,學校對基層的學術組織開展教學主要是通過專業體現,并且根據不同的專業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配,這也促使了教師的利益與專業的發展捆綁到一起,隨著時間的延長,必然會導致專業的僵化和封閉,主要體現在相關專業無法擺脫利益的藩籬,另一方面導致教學資源的重復性配置。[7]太極拳在現代高等院校教育中,作為體育專業教育中的一部分,由于資源分配的原因,在開展教學時,也只是注重對基本知識和基本動作的教學,對其中核心和精髓的部分很少涉及,甚至缺乏系統性的教學模式進行引導,最終教學的成果不大。
2.3 高等院校太極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空泛化
在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設置太極拳人才培養的目標,太極拳知識作為高等院校中體育專業中的一部分存在,對其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按照我國民族傳統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設置。然而由于我國傳統的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大多數的高等院校將人才目標制定為:“培養從事武術教學、訓練和科研工作的專業人才”。[8]學生在學習這些專業之后多數是從事武術教育教學或者是武術訓練,甚至是科研。因此就讀太極拳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多數是從事中小學中的體育教師或者是武術教練。與此同時在現代的武術教育教學中,太極拳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是良莠不齊的,這一專業體現出的人才培養目標空泛化,促使學生在最終實現就業時多數是進行自主就業或者是改行。在高等專業院校的太極拳人才既不能夠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擔,也不能夠實現傳播和發展太極拳文化和技藝。
3 高等院校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3.1 創新太極拳教育理念,明確辦學思想
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標志性符號,在社會發展中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可。同時,在現代作為大多數人健身的一項運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但是在現代,對太極拳文化的傳承還處于無序的狀態,雖然太極拳已經成為我國歷史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太極拳在我國的發展依然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又特別是現代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不能夠完全的承擔起發展和傳承我國太極拳文化的重擔,還需要創新太極拳的教育理念,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太極拳納入到學校教學內容當中,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百家所長,豐富太極拳理論知識和精髓技藝。
3.2 完美培育目標,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在對當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化和改革,必須是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進行制定,這項目標應該體現出:“培養什么樣的太極拳傳承人才能夠起到引領的作用”。[9]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上,首先就需要建立在武術和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之上,根據不同地域之間的太極拳文化差異,正視這種差異,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太極拳人才培養目標。這也是因為在現代的專業設置中,太極拳主要是與現代武術相互結合的一項專業課程,因此對太極拳專業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制于傳統體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影響,甚至在一些情況下還會與現代社會發展潮流不一致。因此在開展太極拳教育時,還需要處理好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太極拳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太極拳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更加的貼合人才培養目標。
3.3 拓展學生資源,提高生源的質量
對太極拳專業人才培養,究其根本還是體現在對“人”的培養上。其中生源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最終人才培養的規格。在高等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時還需要注重學生的質量。在現代學校對太極拳進行招生時,主要是通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進行單招,但是受到現代社會發展整體環境的影響,促使實際招生狀況效果不夠理想。
3.4 加強國際間的交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校培養人才主要是培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因此在培養太極拳人才時也是需要符合現代社會市場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發展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太極拳成為競爭社會健身運用的最佳選擇。在對人才的培養上,還需要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符合,培養出具有專業理論和技藝等綜合素質的現代型人才。同時還需要加強國家間的傳統文化交流,針對不同的國家和人群,培養具有個性化的太極拳優秀人才,從而開拓出國際市場,為太極拳文化實施“走出去”戰略奠定堅實基礎。[10]
參考文獻:
[1]胡云飛.本科太極拳方向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構想[D].揚州:揚州大學,2015.
[2]郭興偉.太極拳教學對大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技風,2010(13):15.
[3]王柏利.高等院校太極拳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7):41-43.
[4]張自立.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院系太極推手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5.
[5]魏 巍.普通高校簡化太極拳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6]趙為民,宋愛全,周永等.標準化陳式太極拳助力山東高校人才培養[J].搏擊·武術科學,2015(6):77.
[7]馬景民.西安太極拳道運動開展情況的現狀調查:基于非物質文化傳承視角[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8]李岳兵.文化傳承視角下高校武術課程教學推進機制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5(23):68-69.
[9]凌麗平.太極拳在普通高校傳播影響因素研究[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15-18.
[10]石先彬,陳 辰.重復練習法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0-7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i Chi Talents
Wang kun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ai Chi has widely spread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in this proc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our nation is lost to some extent,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outstanding Tai Chi talents. Currently, the biased understanding of Tai Chi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Tai Chi trainers. Furthermore,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ai Chi instructors,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are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cultivating Tai Chi talent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starts from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of Tai Chi schools,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eaching, propose a new mode of cultivating Tai Chi tal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es.
Keywords:Tai Chi talents mode of cultivation research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