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蘭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愈演愈烈,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想要站穩腳跟取得發展必須不斷加強內部控制,防范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本文就目前我國企業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問題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問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在如今這個市場競爭非常嚴峻的社會中,企業運營每時每刻都充斥著各種風險,風險已經逐漸成為每個企業必須考慮的基本問題,企業經營規模越大,隨之而來的各種風險也會越來越多。在我國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大部分企業在早期的企業經營中并未給予風險管理足夠的重視,致使目前我國的較多企業的內部風險管理控制方面的工作開展得不是十分理想,風險管理工作一般只進行到最基礎的層面,不能有效結合企業內部控制,全方位深入企業橫縱深度進行風險管理。
二、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現狀
(一)對內部控制缺乏重視,管理結構過于集中
目前來說,大部分企業管理層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加之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著員工積極服從指令行動的現象,這種情況雖然能夠有效地完成管理層的任務,但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管理人員便會無目的開展工作,效率極低,缺乏自主性。這種情況就是管理權力過度集中在管理層中,致使員工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工作。
內部控制工作需要管理人員的理解認識才能充分執行。據市場訪談調查顯示,100%的人員都表示內部控制能夠一定程度上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提高企業運營的流暢度,47%的企業認為內部控制管理能夠促進監管機制的建立,降低企業運營風險,但僅有30%的企業提到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加強企業監管并減少成本支出,部分企業甚至提到內部控制相當程度上加大了企業內部的工作量,但并未取得相應的控制效果,反倒是內部控制過程中提高了企業的成本費用支出。這些都顯示目前企業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沒有正確的認識并缺乏重視。
(二)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模式過于淺顯
當下我國的企業大多數都是由高層管理統一決斷,雖然這種管理方式能夠讓企業在某一方面較為迅速的發展,但總體來說,這種管理模式對于企業之后的全方位發展存在較大的阻礙,給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舉個例子,采取這種管理模式的企業的風險管理部門無法完全獨立進行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在進行相關風險管理工作采取各種措施時必須取得董事會及管理層的批準,但是由于企業高層一般來說并未深入到企業內部中去,無法對其中的風險有足夠深刻的認識,讓一些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的開展受到阻礙。
(三)企業風險評估工作成為擺設
為了做好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風險評估工作已經逐漸成為企業內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也慢慢凸顯出來,但目前來說企業的風險評估工作展開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由于部分企業過于注重企業表面的效益增長,看重最后企業經營的收益結果,而忽視了企業運營過程,這導致在運營過程中埋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隱患,而風險評估工作也大多僅僅進行形式化測評,對于企業在產品生產、營銷、資金流動等環節的評估力度不足,無法深層次剖析其中各個問題引發的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四)內部控制環境構建不合理
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能夠為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構建一個合理的內部環境對于企業的發展、經營效率與經濟效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管理模式與結構的不合理,加上企業管理層對于內部控制缺乏足夠的重視,內部控制的制度建設不是十分完善,企業員工對于現有的內部制度沒有充分執行,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注重于形式,忽視其實質。使得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時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出現的問題,處理形式上過于呆板,缺乏靈活性。另外,在部分企業還沒有建立以企業董事會為主體的內部控制體系,缺少現代企業應有的法人治理結構,在企業組織結構構成上并沒有達到現代企業管理的標準以及缺少積極向上的企業精神,這些都使得企業隱藏著巨大的內部控制風險,甚至會進一步導致企業的經營虧損,乃至破產。
(五)監管力度的缺失,降低了內部控制執行力度
企業內部控制必定少不了監管部門的統一協作,企業的監督工作囊括了企業經營中產品的質量監管與項目評估等多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但由于企業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鏈與人情世故,內部監督管理始終無法得到充分執行。另外,由于大部分企業普遍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與技術方法,在進行監管工作時無法及時有效的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變通,使得企業內部控制不能有效的執行,治理結構也無法得到完善。監管力度的缺失使得企業內部控制無法正常進行,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手段嚴重缺乏,一系列的問題都會隨之出現。
三、如何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強化風險管理與防范
(一)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為了強化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的環境是首要任務,只有先建立好環境,才能正確實施企業的內部控制手段,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時首先必須對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具體來講就是確立企業董事會在內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強化董事會在內部控制管理中的引導職能與監管職能,同時高層管理人員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加大對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投入,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另外在進行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時還需要將其納入企業員工的績效考核中去,讓企業內部控制切實關系到員工的個人利益,才能充分發揮企業職員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進一步調動企業自身的發展,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需要行之有效的機制制度來確保實施,建立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基礎保障。企業要對各個部門的職能進行規范,讓各部門相互形成制約,促進企業職員的良性競爭,采取換崗制度,重要職位進行輪換擔當,確保不讓權力集中在某一人或者某一方當中。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內部監管體系,強化監管部門的管制手段,加大對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對企業運營各環節的信息實行透明處理,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改正并優化。endprint
(三)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加強信息流通
(1)增強內部控制觀念。為了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企業必須從思想上摒棄陳舊的觀念,提高內部控制的意識,深刻認識到內部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與職員在其中環節的具體作用使之最大化發揮。內部控制人為因素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建立適宜的獎懲機制,加強企業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養,提高對內部控制管理風險的認識尤為關鍵。
(2)加強信息流通,同時企業在進行內控制管理工作時還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企業各部門的信息流通,保持企業內部信息傳遞的流暢性,使得企業各部門共同協作參與內部控制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效率,有效應對企業運營中的各種風險。
(四)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控制體系
企業需要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控制體系才能正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高風險管理,其中內部環境控制與風險評估是建立企業風險控制體系的關鍵。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夠健全企業的風險控制體系。
(1)風險評估具體指對企業自身與內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運用科學的預測方法并結合以往經驗對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測,再加以評估,從而對企業未來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問題進行有效應對。
(2)通過風險預測加強對企業項目運營的把控力度,制訂接下來的發展計劃。企業在進行各個項目之前都必須對該項目進行風險預測,才能正確應對項目進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在進行風險評估的同時還要積極做好環境控制,不讓風險評估過程受到內外環境、企業人員關系鏈及其中的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建立風險控制體系時需要聘請專業性人才與專家進行科學的預測,不能盲目的進行風險預測評估,更不能敷衍了事,對重大項目更要多注意風險控制,規避其中的風險,盡量減少企業的損失,提高企業運營收益。
(五)引進高素質人才,強化內部控制機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力度,強化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引進高素質專業性人才不失為一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而引進高素質人才除了通過招聘還可以通過獵頭公司,這種方式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高業務素養的人才。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具備更強的素養能力,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地進行內部控制工作,增強風險評估的準確性,給企業的控制管理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支持。將企業風險進行分類,結合市場環境與企業自身狀況綜合分析也是強化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辦法,只有對企業自身與市場環境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夠積極有效地防范內部控制管理風險。
四、結束語
總體來說,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瞬息萬變,企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不斷增多,其中存在的各種風險也不斷增加,企業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追求自身的發展,必須不斷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站穩腳跟,取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迪.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D].長安大學,2010.
[2]謝冬梅.基于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國市場,2016,(1):63-64.
[3]蔡艷嬌.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
(作者單位:北京思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