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敏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的作用,接著從社區分館要納入城市公共圖書館總體規劃、社區分館建設要有針對性和特色性等方面提出了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社區分館 發展空間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01
一、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的作用
我們所說的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主要是利用當前公共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優勢,在城區社區內建設圖書館分館,也就是把公共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設備以及工作人員等借調到社區分館中,社區分館的所有行政業務統一由公共服務館領導。對于社區分館來說,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內部網絡資源文獻共享,且能進行總館分館通借與通還,整個社區分館的經費還是由地方財政承擔。建設社區分館,認真協調分館的人文環境以及物理環境等要素,強化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增加工作人員與讀者的互動和交流,最大程度的激發社區讀者的讀書熱情,滿足其文獻信息需求。作為社區信息中心,建設社區分館就是為讀者建立環境優美、文獻資源豐富、充滿文化氣息的知識宮殿,把信息傳遞的職能得以發揮。這些信息包羅萬象,從社區家政、醫療衛生、教育、法律到時事政策等,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促進居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作為社區的教育點,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在加快,在校園中積累的知識難以滿足當前需求,需要進行繼續教育。文化部明確“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事業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落實服務標準,要求社區分館實現無障礙進入,對公民免費開放,其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也是不收費的。社區分館是實現公民閱讀權的場所,為公民,包括學生在內的群體提供免費信息資源,讓他們具備平等享受圖書館資源的權利,這為開展閱讀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的發展空間
1.社區分館要納入城市公共圖書館總體規劃
政府與相關部門要認識到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針對社區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時,要把社區分館建設考慮在內,為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提供制度保障,方便后期建設和管理。對于那些已經建設好的社區,要由相應的物業管理部門進行館舍提供,新規劃建設的社區要把社區分館納入到社區建設規劃中去,為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2.社區分館建設要有針對性和特色性
在社區圖書館建設過程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狀況出現,不管是館藏還是服務都要考慮特色化,不能把目光放在“大而全”方面,要認清其主要功能特點,就是為了滿足居民消遣、娛樂等基本需求,并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有用的文化信息,而且隨時隨地為居民開展信息咨詢服務。居民可以通過社區分館了解到國家的時事政治、法律法規等內容。要準確定位,在布置環境時突出特色,體現出社區分館鮮明的風格,把價值比較高的一部分圖書進行二次的掃描和整理,像地方志、人物傳記以及年鑒等特色館藏,通過壓縮、識別等現代化技術的運用,把紙質文獻資料轉化為數字化資源,進而建立多媒體數字資源庫,從而實現優秀的文獻資源共享。此外,社區分館要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在圖書采購時,采編人員要及時更新思想觀念,結合讀者需求調整工作模式,多購置積極向上的、反映社會精神文明主旋律的書籍,對于那些流通次數不多的圖書不需要太多的復本,而讀者需求量大的圖書則可以增加重復購買行為,用其特有的優勢來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3.社區分館的藏書來源要多樣化
對于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來說,其藏書一般以報刊閱覽為主,基本的藏書數量控制在5000冊左右即可滿足社區居民需求。藏書的來源渠道要多樣化,除了公共圖書館調撥,社會人員的捐贈,還可以從物業管理費中抽取一定的資金進行圖書購買,其中,建立圖書銀行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圖書銀行就是社區居民把家中珍藏的有價值的圖書擱置于圖書館中,實現資源共享。公共圖書館可以專門選擇一部分可讀性比較高的圖書用于社區分館的流通,并定期進行更換,建立圖書借閱制度,這樣既能節省費用又能提高分館圖書的利用效率,有效的緩解了社區分館藏書資源不足的難題。
4.社區分館應加強信息化建設
就當前情況來看,由于圖書出版物相對比較多,不規范的現象也層出不窮,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遇到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這就導致了社區分館圖書管理的規范化問題比較突出。很多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由于自身條件的制約,在圖書編目時會以套錄數據為主,輔助自建數據,驗收的速度也跟不上編目的進展,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復性勞動,像圖書清點方面、數據檢索方面等。因此,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整合的數字資源要能夠運用搜索引擎來查詢網絡信息資源的分布,滿足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建立相應的網絡數據專題信息庫,從而保障社區分館資源的完整性與有效性。
5.社區分館要結合實際開展圖書閱讀推廣活動
社區分館可以結合社區狀況,針對不同層次的人員開展不同的圖書閱讀推廣活動。針對幼兒教育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的兒童來說,可以制定相應的親子閱讀計劃,通過為父母推送數據信息,通知圖書館舉辦的一些活動,讓父母帶著孩子去分館閱讀繪本以及符合其年齡段的圖書,通過親子閱讀模式來讓家長指導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從小激發學生對公共圖書館的興趣。針對青少年群體來說,可以跟學校合作,開展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比如,讀書分享會,新書推介會等,讓閱讀愛好者或者館員為學生推薦一些幫助提高他們的理解力與思考力的圖書,在激發他們讀書熱情的基礎上,擴大了他們的視野。
結論
綜上所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經明確提出,公共圖書館作為人類通過知識寶庫的大門,為各類組織和個人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務。隨著社會這種城市管理體制的形成,居民對社區配套設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為了迎合社區民眾的圖書文化需求,公共圖書館社區分館成為一種新型模式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這種模式主要是利用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把其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展,體現了公共圖書館“讀者至上”的服務宗旨,為我國公民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瑋.社區圖書館分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大連市甘井子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5(3).
[2]石烈娟.美國社區圖書館服務及其啟示[J].圖書館,2016(2).
[3] 公共圖書館專業委員會編;林祖藻譯.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