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光
摘 要:隨著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學科劃分的細化,電化教育催生了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并促進了現代媒體在教育方向的應用。本文以山東某師范高校培養計劃為能力指標制作問卷,采用實證探究的方法,對該校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調查,以此分析該校學生在培養目標要求上的專業素質能力水平,反映該專業的培養取向的偏差,探討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培養取向的局限性問題。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專業素質能力 李克特量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02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現有研究大致包括以下三種:
1.理論研究。向學生傳授比較系統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讓學生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系統的現代教育技術思想、理論和方法。
2.技術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將現代媒體技術、特別是一些新的媒體技術傳授給學生。
3.技能研究。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本課程應該是一門以訓練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技能的課程,課程的實施以訓練學生現代教育技能為重點。
本文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過度地側重理論或技術都是不合適的。然而現實中的培養現狀卻沒有現代教育技術定義中那樣理想,而且由于該專業部署于師范院校而大部分走了師范理論的道路。
前人的研究分析論證缺乏實證,缺乏對學生在該專業下的專業素質能力水平的測試。本研究以某高校該專業學生的素質能力水平作為切入點,旨在通過分析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水平來反映該專業的培養取向的偏差,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為改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培養水平提供一些建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山東某高校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在校學生以及部分該專業畢業生,選取這些研究對象原因是空間距離較近,更有利于收集統計數據。
2.問卷設計
我們依據以上現代教育技術的專業培養可能的取向以及專家(教師及該專業在讀碩士學生)意見,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從專業素質的四個維度提出了教育軟件設計者能力調查問卷,這四個維度分別是技術開發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藝術加工能力。
對于此問卷的設計,前期由從事教育媒體和計算機行業的相關同學做了專家問卷,采用spss20.0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分析并對問卷效度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出了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針對個別題目設置提出了意見修改,經過斟酌和刪減個別題目,最終形成了一份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專業能力測試問卷,最終定型問卷見附錄。
我們將此問卷上傳于網絡問卷網站--問卷星,采用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數據收集,采用這種這種方法的原因在于問卷的發放和收集更有效率,效度更高,成本更低。
3.統計分析方法
本問卷采用spss17.0統計并分析,按每道題目四點選項進行賦值評分,整份問卷滿分總計4*18=72分;其次通過信度檢驗驗證問卷的可信度,然后試圖計算每個維度的平均得分以比較每個維度的素質能力水平達成情況,解釋當前問卷中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與差距情況,并試圖通過雷達圖清晰地表示出專業素質能力的分布情況。最后通過散點圖進一步表明群體得分的詳細分布狀況。
三、結果分析
1.信度檢驗&效度檢驗
為了驗證問卷的可信度,我們從分別從技術開發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藝術加工能力四個維度做出信度檢驗,由表1可見,四個維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均大于0.7,整體問卷的信度系數在0.8以上,我們可以推斷該問卷可信度較高。
2.均值分析
按照每道題目的四點選項進行賦值,每題最低分1分,最高分4分,及格分按60%成分計算為2.8分,然后求得每個題目的平均得分(見表2均值),在18道題目當中,僅僅只有“自主學習能力”維度當中四道題目的平均得分高于及格能力得分,他們分別是“具備較強學習動機”、“能獨立完成學習計劃”、“評估和反思能力”、“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其他能力得分普遍偏低。而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當中的“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這樣的結果顯得有些走偏,與現代教育技術理想的培養方案的要求更是相距甚遠。
同時,將各個維度的題目的平均再次加和求平均,獲得各個維度的平均得分(見表2維度均值),僅有自主學習能力維度的平均得分高于及格分,而且四個維度按照平均分由大到小排序分別為:自主學習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藝術加工能力、技術開發能力。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學生們的能力特征,現代教育技術所要求的技術能力,藝術能力偏偏成為了同學們的短板,尤其技術能力反而是分值最低的一項,與該專業設立的初衷不相吻合。
為了能更好得理解在各個維度的當中同學們的專業能力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我們使用每道題目的均值得分呈現整份問卷的雷達圖,雷達圖邊緣序號即為題目序號,射線上的數字即為題目得分情況。
按照我們每題2.8分的及格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生在技術開發能力方向上的欠缺,難有幾項能力可以達到2.8,更何況接近3.0的標準,甚至個別題目有低于2.0分的情況。比如在技術開發能力維度中第4、第5項能力均不達標。即便是作為師范類問卷,在教學設計能力維度上也沒有表現出突出的優勢,僅僅是在自主學習能力維度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層級。這值得我們深刻的反思,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在技術開發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上的極大欠缺,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現狀。
3.個人得分散點
將每人的所有題目得分相加,獲得了個體得分,分值在18-72分之間,按60%成分設定50.4分為及格分,將這些得分采用散點圖表示出來,可以看到所有個案的分值分布。由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大部分個案得分都處于40-50分之間,只有少量個案在50分以上,而在60分以上的個案只有一個。作為都處于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甚至還有畢業生,出現這樣的成績是令人震驚的。我們的專業特點——技術開發,教學設計,藝術加工等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endprint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對于調查結果所呈現的這樣一種現狀,問題的根源是出于教育規范還是同學個人,這只是不同角度的問題。本文排除個案當中個人因素,僅以培養環境角度進行討論。已經有很多人做過關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培養的有益探討。如寧夏大學張玲老師等將“Intel未來教育”職前教師培訓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結合起來進行的教學探索;曲阜師范大學劉成新老師提出的教學設計和常規媒體技術與學科專業教學相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相結合、教育技術技能的訓練和評估與微課教學和教育實習相結合的“三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培養改革構想等。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分析,我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培養應該注意:
1.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專業特點,雖然該專業大部分都下設于師范院校,但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師范方向。計算機媒體開發,教學設計,媒體藝術設計等都應該成為專業的重點培養方向。強化以網絡和多媒體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能夠讓同學老師潛移默化地接受現代教育技術的影響,能夠主動自覺地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到教學活動當中去,理論源于實踐,理論又能指導實踐,以形成良性循環。
2.課程教學盡可能多地整合課程類別元素,即讓信息技術、教學理論、媒體理論以及藝術理論等同時或盡可能多得呈現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當中,因為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用的興趣點,不同的研究方向,綜合課程內容讓讓同學們能夠各有所學,各有所長。
3.優化評價體系。課程教學評價或學習評價的過程不僅是檢查學習獲得水平的過程,也是督促教師學生共同修繕課程建設,促進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
在教學評價當中可以采用多種評價主體,多種評價方法,多個評價角度。比如,過去的課程評價都是教師來做,但對于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來說,他們更了解學習學習情況,會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認識,對于學習過程的發展會有更積極的作用。同時在現代教育技術這種專業當中,采用多種評價是非常適合的。如電子檔案袋評價、學習契約評價、量規評價、績效評估等。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教育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結構及課程體系[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9
[2]阮士桂. TPACK框架下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課程改革探究 [A].2012.
[3]李秋萍. 全日制教育碩士現代教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 [D].2013.
[4]李世謳. 教育碩士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2010.
[5]汪順玉. SPSS對應分析在外語學習需求分析中的運用 [A].2004.
[6]張有錄. 關于師范院校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思考[A].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