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智能手機逐漸成為我國民眾標配,我國已經正式進入新媒體時代,而在此基礎上,本文就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存在的倫理問題展開分析,并對建立符合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規范、推動媒體融合與行業自律、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三方面問題解決策略進行了詳細論述,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 新聞傳播 倫理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前言
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已經深入改變了新聞用戶的行為習慣,自媒體也走上了一條個性化、移動化、復雜化的發展大陸,但越來越多新聞生產者與傳播者的出現,卻使得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不斷涌現各類倫理問題,而為了將這類倫理問題的影響降到最低,正是本文就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分析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存在的倫理問題
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存在的倫理問題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新聞傳播失真、新聞工作者道德涵養缺失、“人肉搜索”的無底線。
1.新聞傳播失真
真實是新聞傳播倫理的重要組成,但在自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新聞的真實性缺失在自媒體平臺中便有著較好體現。由于智能手機逐漸成為我國民眾標配,很多不具備新聞辨識能力的群體開始活躍于自媒體平臺,不辨別新聞真實性進行的新聞隨手轉發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不經意間成為了虛假新聞的傳播者與受害者,結合新浪新聞總結的2016年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中的蘑菇不能和茄子一起吃、服用“尼美舒利顆粒”兒童致死、抵制日本電影《貞子》3D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上映內容不難發現,虛假新聞已經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新聞傳播失真這一倫理問題的嚴重性[1]。
2.新聞工作者道德涵養缺失
不同于傳統媒體中媒體與受眾間的主客體關系,自媒體時代的媒體與受眾已經成為了共同的主體,而這就使得一些道德涵養缺失的新聞工作者往往會導致新聞質量的下降,這點在一些自媒體微博與微信公眾平臺中有著較為直觀的體現,很多微信公眾平臺為了提高新聞閱讀量,往往不負責任的進行新聞的渲染與報道,“標題黨”更是成為了很多微信公眾號的所謂“特色”,在大量聳人聽聞、題不符實的新聞轟炸下,我國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受到了極為惡劣的影響[2]。
3.“人肉搜索”的無底線
“人肉搜索”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但這一問題至今的難以解決卻暴露出了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無論是成都女司機、亦或是“虐貓女”,都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人肉搜索”帶來的惡劣影響,其嚴重影響他人正常生活的特性,已經使得“人肉搜索”成為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代表。
二、解決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策略
結合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筆者提出了建立符合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規范、推動媒體融合與行業自律、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三方面策略。
1.建立符合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規范
想要解決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價值必須得到認清,而考慮到自媒體時代的“把關人”缺失特性,只有每一名自媒體用戶成為自己的把關人,自媒體不斷提升自身公信力,真實的新聞信息才能夠在自媒體時代得以傳播,因此筆者建議我國進行自媒體倫理道德規范的建設,通過這種規范實現自媒體用戶行為的約束,就能夠保證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良性方向發展,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社會輿論訴求的正確指引也才能夠得到更好滿足。值得注意的是,規范的建設必須遵循理性參與、尊重他人、堅持公正平等原則,只有這樣新聞傳播失真等倫理問題才能夠實現根本性解決。
2.推動媒體融合與行業自律
傳統媒體向來具備著較高公信力,而如果能夠推動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并同時加強媒體業界的自律,我國傳統媒體就能夠真正走上全媒體發展道路,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問題也將由此實現有力抑制。我國自媒體領域仍舊處于惡性競爭與魚目混珠的發展階段,傳統媒體如果能在這一階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自媒體發出權威聲音,我國自媒體領域的發展就將被注入一股清流并被導向健康發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傳統媒體同樣可能出現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傳統媒體必須通過行業自律實現業內人士工作身份與私人身份的區分,否則新聞的公正性與客觀性將難以得到保證。
3.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在自媒體新聞傳播存在失控局勢的今天,政府發揮的主導作用必須得到重視,只有這樣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理論的健康有序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筆者建議政府從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加強自媒體法制建設兩方面入手。
3.1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為了有效遏制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政府應出面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權威信息,這類信息可以涉及社會、經濟以及民生,由此實現的網民關注熱點向社會穩定、公共利益方向引導,就能夠有效解決新聞傳播失真等新聞傳播倫理問題,我國當下很多地方政府機構開設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便是較為積極的嘗試,自媒體平臺輿論環境的凈化也將由此得以實現。
3.2加強自媒體法制建設
我國自媒體新聞傳播法律的不健全現狀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違規成本較低也是很多自媒體相關新聞傳播問題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現行立法對網絡謠言、網絡侮辱認定存在的模糊性便是這一認知的最好體現。因此,筆者建議我國政府逐步完善自媒體新聞傳播相關法律,制定相應的規范措施,只有由此實現違規成本的提升、觸發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我國自媒體平臺的規范才得以真正實現,新聞傳播的各類倫理問題也才能夠真正成為過去式。
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我國新聞傳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倫理問題。而在此基礎上,筆者圍繞新聞傳播失真、新聞工作者道德涵養缺失、“人肉搜索”的無底線三方面新聞傳播倫理問題提出的解決策略,則直觀證明了本文內容的實踐價值。因此,在同類研究中,本文研究可以作為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許嘉寧.淺談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的構建[J].理論觀察,2016,11:123-124.
[2]秦娟.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J].新聞戰線,2016,18:23-24.
作者簡介:李雨霖,男,漢,(2000.02—)籍貫:北京 論文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