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偉
摘 要:創新能力是人本身的一種潛能,是每個人生而存在的,但是這種潛能需要我們教育者去激發,這樣才能發揮它的積極作用,被我們所有,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計算機教育也得到普及和重視,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于中職畢業生面臨的是直接進入社會,因此,中職計算機課程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中職;創新能力;計算機;培養
在現今社會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實際操作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畢業生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利用計算機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擴大學生就業渠道,是計算機教師的主要教學責任之一。
一 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在現代信息環境下具有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法律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要很好地貫徹這些精神,教師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質。其一,要求老師自己通過各種渠道不斷鉆研新的知識,雖然有些老師在本專業有豐富的知識和教學經驗,但是學無止境,教師不僅應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還應具備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所要求的相關學科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具有對多種學科知識的整合,融合并有機地滲透于教學過程的能力。其二,老師要創造機會參加科研項目,通過參加科研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對專業基礎的理解,而且可以在科研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其三,要讓老師很快地跟上計算機行業的快速發展,讓知識新鮮,還要相關部門提供給老師較多的機會進行培訓、交流,選擇合理的培訓內容,不要讓培訓成為一種形式。
二 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激發學生本身的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本身就有創造的欲望,我們應該激發他們的這種欲望,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積極地去探索、去實踐,從而愿意去動手、去創造,真正成為社會的創造者。計算機這門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適合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解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創作。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作品,這個時候他們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的創造是自愿的、是快樂的,當他們完成一幅作品時會很驕傲地展示給老師和同學,主動參與進來,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方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去研究 ,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快樂的探索中進步成長。
三 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教育也必須不斷的更新。教師不再單單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作為教師必須樹立嶄新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而樹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觀念是必須的。推行并實施創新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創新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教師必須明白這些,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積極運用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教育思想去教導學生,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引導、啟發學生并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計算機本身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引導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本領。
四 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計算機教學中,我們應采用多種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
2.明確教學和學習目標以激勵學生創新思考。目標是一個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的努力追求。目標教學可確定兩個目標即:遠景目標和近景目標。遠景目標要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近景目標要在上課伊始,展示目標,實施項目教學。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3.組織適當的競賽以激勵學生探究欲望。學生向來爭強好勝,故對競賽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于漢字錄入如五筆字型練習,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利用好恰當的契機,每期分別組織2-3次漢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考試軟件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誰進步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冒險挑戰的精神。
五 積極開展技能競賽
中職計算機教師應該設計和組織一些難易適當、學生樂于參與的實踐競賽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并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成求知探索的習慣。例如,對于文字輸入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組織多種形式的漢字錄入競賽,也可以利用計算機本身的考試軟件進行競賽。這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探索漢字錄入技巧的求知欲。通過圖文處理創意排版競賽,選擇能夠體現學生個性與創意內容的作品,讓學生互相欣賞。教師把不同風格的作品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鑒賞,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激發他們再創造的愿望。通過開展組裝計算機比賽、計算機組件基本知識大賽等活動,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創新是人本身的潛能,是人的一種本質特征,是人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它的培養也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計算機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上機實踐性,是一門操作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這門課中也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但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教師必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學中多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思維的課堂環境,不斷地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探究,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馮敬益.探討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
[2]林楚珊.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J].科教文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