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玲
摘要:陶行知教學理論中提及,教學活動不能脫離生活,教學需要從生活出發,緊密結合生活中的種種內容,才能夠實現知識的實踐應用。幼兒教學更需要遵循此教學理念,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降低幼兒的學習難度,從生活情景中習得能力與培養素養。但幼兒游戲教學中,生活內容的融合卻并不如人意,常常表現出生硬植入、形式單一等缺點,導致教學質量不佳。基于此,本文以幼兒活動教學為研究主體,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其與生活元素相結合下的相關教學辦法,以此為幼兒教學創新提供一定參考借鑒,并推動其前進發展。
關鍵詞:生活實踐;幼兒教育;游戲化;實踐應用
根據陶行知教學理念的相關內容得知,教學活動必須要與生活元素貼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不能脫離生活獨立而教,否則只會使得教學之結果無用。因此,所有教學活動的進行都需要以生活為基礎,在此之上進行,并圍繞此不斷深化。幼兒教學更需如此,幼兒的認知能力并不足以支撐他們理解深入內容,教學內容需要從他們已有認知出發,即生活認知,從生活之中截取特殊場景,并將細節放大進行相應教學。現階段幼兒教學中,大部分游戲教學中的生活元素應用都存在一定不足,最明顯的如形式單一,則固定化的場景內容如醫院、超市、過家家等。此雖然實現了教學與生活的結合,但是其教學質量卻并沒有達到最優。基于此,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兩方面入手提出教學與生活結合的教學辦法,以望能為幼兒教學創新提供一定參考借鑒,并推動其前進發展。
一、內容生活化,保證幼兒游戲活動的質量
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融合,一方面能夠從幼兒已有認知出發,降低幼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難度;另一方面則能夠將所學內容進行內化,應用到生活實踐層面之上,達到教學目標。由此可得知,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尤為重要與必要,幼兒教師必須要遵循于此設計教學方案。但從現階段的幼兒教學實踐中得知,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明顯不足,大部分教師經常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游戲設計時常常會出現唯教材、唯教學計劃為上的錯誤,直接使得游戲內容與生活的嚴重脫節,只能生硬植入。在此弊端之下,幼兒也難以從游戲教學中思考問題、轉化應用,更是難激發幼兒興趣與主動參與,并不利游戲教學的進行。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實踐,教師需要實現思考基礎點的轉變,即教師需要從生活出發思考游戲,而不是在已有游戲內思考生活元素。例如,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需要教導學生分辨顏色,于是聯想到“過馬路”的生活場景,于是進行“過馬路”的教學活動來教導學生分辨紅黃綠。此模式便屬于生硬植入,教師需要進行觀念的轉變。具體,教師首先需要在觀察生活中獲得“過馬路”的情景,然后從此情景之中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思考,例如紅黃綠顏色的分辨、規則意識的養成指導等等。教學思考點轉變之后,教師便能夠對所有生活場景進行教學思考,同一個生活場景也能夠得到多個教學知識點的拓展,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
二、環境生活化,推動幼兒主動感知與思考
環境生活化,其實質是指幼兒教學環境也需要融入到生活之中,一方面指教學過程不局限在教室環境之內,教師可以盡量為幼兒提供真實的生活場景,多開展戶外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室環境之內也需要盡可能還原現實生活場景,最大程度上滿足教學對場景創設的要求,提供整體教學效果。從現階段的幼兒教學實踐中得知,教師對于生活場景的創設實現相對不積極,主要是由于場景創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教師多會選擇已有的場景材料進行游戲教學,長久之下,教學場景會變得單一陳舊,從而削弱幼兒的主動學習性。另外,教師對于戶外教學的開展頻率也存在不足,這主要是因為戶外教學所需要思考的問題較多,例如安全問題、經費投入問題等等,這些都制約著幼兒教師戶外教學的積極性。
針對上述兩點問題,幼兒教師具體可以進行相對的教學辦法轉變。在教學場景的實物道具創設問題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具營造場景氛圍。例如在“感知四季變化”的游戲之中,過往教師需要準備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為物件,例如秋葉、夏荷等。但是在多媒體教具的幫助之下,教師則能夠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營造四季氛圍,幼兒也能夠從中更加全面了解到四季的變化。另外,幼兒園還能夠以學期或月份為單位,組織教師定期對教學場景進行更新。例如在本月度教師需要創設一個全院幼兒都能夠玩樂的超市場景,下一個月則需要創設其他游樂場景等,通過幼兒園制度層面之上進行要求,具有強執行性。與此同時,大型教學場景的創設,是需要全體幼兒教師共同努力,能夠適當減輕教師個人的工作量,更易于推行。
針對戶外教學開展不足的問題,幼兒教師可以積極與社區合作,獲得社區的場地、技術等多方面支持,降低開展難度。社區環境是幼兒生活中常見場景,且社區中可利用資源豐富,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順暢。例如在《安全小衛士》游戲中,過往的教學方式是在多局限在幼兒園之中,例如在戶外進行消防滅火的展示、用電安全的示范等等。但是與社區結合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社區之中,到社區消防局內參觀學習,也能夠在消防員的專業指導之下進行嘗試滅火作業。此方式之下,幼兒不僅僅能夠獲得參與之樂,也能夠在參與中提高學習的感悟程度,深化學習質量。
綜上所言,幼兒教學的生活化實踐主要努力在兩方面,分別是內容上與生活緊密貼合,教學環境與生活場景的轉換使用。內容生活化,其主要是為了豐富幼兒教學內容,從幼兒已有生活認知中進行認知深化以及拓展;環境生活化,則是為幼兒營造生活真實場景,刺激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幼兒園中的“一日生活”也是與生活元素相結合下的教學嘗試,幼兒教師需要不斷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相關可行的教學辦法,以此不斷優化其余生活元素結合應用,從而實現幼兒教學質量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錢佳暉.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我國幼教改革的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2:203.
[2]趙梅花.淺析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和基本內涵[J].戲劇之家,2015,19:192.
[3]馬樂,鄭剛.張宗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踐行者和幼教事業的開拓者[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7,3303: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