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元亮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令教育方式產生了各種新的變化,由于其強調在課時完整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綜合發展,不少學校都對課程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高中美術教學也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質的飛躍。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現如今,高中美術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普通的繪畫設計,還包括藝術欣賞、雕塑制作、計算機繪圖、攝像攝影等。然而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課程的實際結構和新課程改革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本文在確定了高中美術教學具有的重要意義基礎上,研究了新課標背景下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美術教學
引言
為了適應國家的進步發展,我國教育也在不停地進行著改革,從原本的只追求學生掌握硬性知識向強調綜合性的素質教育發展。隨著新課標的逐漸普及與實施,學生們開始脫離原本的應試教育,其中,高中美術教育的變化尤為明顯。美術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繪畫技巧,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可見美術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現階段高中的美術教育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相關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才能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
一、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課程編排缺乏合理性
雖然新課標的要求使美術教學增加了很多有意義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的課程編排中,很多高中的美術課依然存在諸多的不合理處。比如:在大部分高中美術課堂中,美術教師只會把課程簡略分為鑒賞、繪畫、設計這三方面,而這樣的分類僅僅是在原來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小幅度的擴展,遠沒有取得新課標所想達成的效果。而一些美術教師即使把課程內容設計的很豐富,但在實際的授課時還是只集中在繪畫方面,而對鑒賞等方面選擇簡略講解,根本無法提高學生在美術上的綜合素質[1]。
(二)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美術教學對教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繪畫能力,還必須對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進行方向性的指引,懂得一些文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才行。因此,作為高中的美術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能力和水平,讓自己完全適應新課標帶來的教學變化,在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多重改革背景下,帶領學生領略到更為豐富的美術世界。然而現階段,在很多高中里,依然有很多美術教師的觀念較為落后,教學的手段單一,對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非常無趣,也沒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靈活性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美術根本提不起興趣,完全掌握不到美術教學的意義[2]。
(三)課程形式單一,缺少教學氛圍
傳統的美術教學,教師通常處于主導地位,課堂上互動較少,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交流,課堂變成一個人的“獨角戲”,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性和學習興趣也慢慢消失殆盡。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僅取決于教師授課質量,還取決于教學方式。新課標要求教師具有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創新教學方式,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還應該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的錯誤,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學校對美術教學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新課標在近幾年已經逐步普及到全國各地的學校中去,但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高中學校還是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和高考有關的學科上,對美術、音樂等科目重視程度遠不足夠,不僅導致美術教學的學時經常被數語外這一類的科目占用,而且這類學科的教學評價機制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一些高中對于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根本不進行考核,導致教師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不僅降低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使得美術課的質量也難以有大的突破,學生們也會對美術課的興趣大打折扣。
二、解決高中美術教學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優化課程內容設計
新課標背景下,美術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的繪畫技巧得到提高,還要對美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有所掌握,而這首先就要從美術課程內容的設計上開始,教師必須合理安排課程的內容結構,優化內容設計。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美術鑒賞、繪畫課程、設計訓練等多方面進行課程結構的規劃,同時安排出嚴格的時間比例劃分,保證每一塊都能有充足且必要的教學時間。并且,基于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的目的,教師還應該針對教學模式的變化,在授課時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隨時的調整。同時,教學的內容也應該形成一個由淺入深、逐漸過渡的一個過程,在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后,強調一種高層次的美術素養鍛煉。比如在鑒賞課上盡量使用實物,讓學生們能親眼看到相關字畫等;在設計課增加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逐步加強學生們在美術上的綜合素養,引導他們形成每個人獨有的具有特色的藝術風格[3]。
(二)全面提升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
由于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從原本的應試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帶給學生更具藝術氛圍的美術課堂。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加強對自己專業素養的提升,比如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相關培訓和研討會等,從這些活動中主動吸收最新的教育相關的知識,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在拓展自身知識領域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的影響力,帶領學生真正走進美術的豐富世界。同時,為了能讓學生更深刻的體驗到美術教學的內涵,隨時鍛煉自己的審美能力,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中的美,美術教師還應該不將自己的教學能力僅限于課堂,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他們走進廣大的自然和世界中去,感受到美術作品背后的深遠的社會意義和體現的人文精神。而這些都需要美術教師不斷豐富自我,主動提高專業素養才行。
(三)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標要求美術課應是學生的欣賞課、探究課、創造課、個性表現課,為順應教學要求變化,教師要摒棄以往單一“教導”式教學方式, 通過正確引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通過野外寫生、參觀歷史文化遺跡、學習中國剪紙文化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中,教師不拘泥于講解課本知識,通過情景教學方式、組織美術小組,發學生潛能,讓美術課堂更加生動,深入人心。
(四)學校要注重美術教學,完善相關評價機制
新課標下發之前,很多高中的美術課堂最終只需要學生上交一幅期末作品,有教師來進行評判,最后將結果反饋給學校即可。這種情況不僅無法給學生帶來真正意義上美術能力的鍛煉,無從感知到所謂的審美能力,而且讓學校里美術教師的評判也變得十分隨便,根本無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制訂嚴格的考核制度,首先要保證課堂之間的不沖突,不會出現其他課程肆意占用美術課時間的情況,隨后要有嚴格的教師考核體系,每個教師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做到一定的行為績效,如帶領學生鑒賞多少藝術文物、每周進行幾次繪畫實踐等,并進行嚴格的成績評判,設計相關的監督機制等。只有這樣,才能完全調動課堂上的活躍氣氛,幫助高中美術課堂更好地開展[4]。
三、結語
新課標背景下,對美術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強調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還帶動了美術教師對自身教育方式的有效開展進行深遠的思考和改變,這不得不說是整個教育歷史上都為之撼動的階段,是今后相關教學生活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參考文獻
[1]賈志峰,韓玉霞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8(8):159-160.
[2]方一旭.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研究[J].藝術科技,2016(21):210-211.
[3]熊莉.新課標背景下改革高中美術教學目標設計的創新思考[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5(2):7-8.
[4]徐慧,張延偉.探究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