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琴
摘要:將微信公眾平臺與初中美術教學相結合,將初中美術課帶到課堂之外,讓初中學生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學習美術,教師利用美術公眾號展示課堂中的優秀作業,介紹和推廣優秀的美術教程,傳播美,享受美,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初中美術課堂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棚的社會,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最前沿的信息。智能手機的不斷推陳出新,各種APP的出現,使移動學習終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親睞。初中美術教學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美術興趣更需要直觀、形象的表現形式,傳統美術課堂缺少活力,表現形式單一,而微信公眾號是直觀、快速傳播的展示平臺?,F代初中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知識化的社會中,每天都在接觸和使用著智能手機技術,這為微信公眾號的推廣提供了可行性和實踐性。
微信公眾號是微信的三大重要功能之一,可以向已關注的群體發送文字、圖片、音樂、影像資料。教師、學生可以查找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微信公眾號,開展選擇性的學習、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內容。
二、“多彩美術課堂”的初步建立
(一)初次接觸微信公眾號
筆者第一次接觸到微信公眾號是在2013年,那時候對那些五花八門的信息、心靈雞湯、美文、美術教程十分感興趣。在一次及其偶然的機會下,知道了個人可以申請微信公眾號。
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中,會遇到不少困難,特別是美術課堂教學環節細且多,而作為一個初中美術教室,在上課中遇到的困難就更多。美術課是要動手實踐的一節課,現在課堂教學只有40分鐘的時間,教師在課堂上要講解技法,現場演示,學生實踐,特別是學生完成一幅優質的作品,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課外又沒有課堂學習的氛圍和資源,因此,課外學生再進行美術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創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利用這個展示平臺,建構美術第二課堂,對美術課拓展延伸??梢詫⒄n堂上面的資源,課堂作業的總結展示和評價,以及一些課后資源的鏈接進行展示。
(二)創建“多彩美術課堂”微信公眾號前期調查和建立
1.前期可行性調查
在創建“多彩美術課堂”之初,筆者在學校七、八年級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個別談話方式,進行了可行性的分析。
你有智能手機嗎?
你有微信號嗎?
家里父母有智能手機嗎?
你的父母有微信號嗎?
如果我們美術課堂有了微信公眾號你會關注嗎?
這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96份,回收196份,有103位同學明確表示自己有智能手機,占52.6%,有132位同學表示有自己微信號,占67.3%,家里父母有沒有智能手機以及微信號這個是100%,會關注的有187,占95.4%?;谶@個問卷調查的反饋情況,筆者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談話內容涉及對美術課堂建立微信公眾號是否感興趣,是否會關注,是否會閱讀等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所訪談學生均表示很感興趣并十分支持,會關注閱讀。基于這個調查結果,筆者認為美術公眾號的創建學生有需求,是可行的。
2.創建“多彩美術課堂”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分為三大類:服務號、訂閱號、企業號。經對這三類公眾號功能的全面分析,最終選定申請側重點在于以給用戶傳達資訊為主的訂閱號。
三、“多彩美術課”的運營實踐階段
(一)創建美學意境界面,給予學生美的享受
訂閱號一天可以發布一條信息,這一條信息下面可以帶主副9條信息,可以是圖片、文字、圖文相結合。利用群發消息這一功能,教師可以選擇性的推送一些對美術課堂教學有幫助的內容,對美術課堂教學做一個延伸和開拓。怎么把公眾號的界面做的漂亮生動,這其實就是屬于設計的范疇了。把一篇微信文章分解之后,是由10個部分構成,怎樣把這些版塊進行組合,形成一篇合格的微信文章,這就是一個設計的過程。
筆者將微信公眾號命名為“多彩美術課堂”,希望第一眼就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吸引學生有興趣關注。偉信公眾號有三種形式,筆者選擇了一天可以發送一條推送的訂閱號,利用圖片、文字相結合的排版,讓學生感受到美德意境。在微信公眾號的編輯中,筆者發現了微信編輯器,利用微信編輯器可以作出更為花哨的排版。就以一個標題為例,在不依賴微信編輯器的情況下能修改的只有字體大小,但在微信編輯器里面編輯就可以變化字體,顏色、底紋。
以八年級《動漫天地》這一個為例,筆者使用了圖文結合的排版。選取的圖片動漫特色明顯,又是學生熟悉的卡通形象,一目了然。文字部分,能夠勾起學生對卡通、動漫形象的回憶,調動內在資源,打開學生思維,真正做到了外在感知卡通形象,豐富內心感覺,進行再創作。
(二)作業布置靈活多樣,作業展示豐富有效
美術是視覺語言,怎樣向大家展示教師和學生的作品成果,曾經是困擾筆者的一個大問題。自從使用了微信公眾號之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作業展示這個環節,微信公眾號每個星期推兩條,基本是在美術課結束之后的第二天,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作業調整的時間。對于作業展示的消息,具體操作基本是由兩部分組合,一是繪畫創作的過程圖,二是作業完成效果圖。微信文章有留言功能,在欣賞的同時,還可以交流評價,這在無形中就提升了學生的欣賞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以七年級的國畫課為例,學生在第一步重溫課堂教學內容,第二步是創作過程,就是對學生創作的一個過程性展示,最后一步的成品展示就是一個欣賞評價的過程,學生可以在微信這個平臺各抒己見,在“辯”的過程中提高了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分析能力。
特別是以七年級標志設計為例,每年的設計內容都乏善可陳,沒有新意,今年筆者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就將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引入了進來,將我們的作業內容變成了設計微信公眾號的標志,并在微信公眾號中進行投票,選出大家覺得最好的設計,作為我們“多彩美術課堂”的頭像。像這種擇優選擇圖片作為互評內容是師評過程,學生的投票是互評環節,學生的留言是交流過程。這節課不僅帶動了學生設計的積極性,也帶動了學生“評”的積極性。
通過把優秀美術作品展示到公眾平臺,不僅是對美術作業的一個展示評價,更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增加學生的創作欲望,打開學生思路,豐富創作內容。一方面,是對優秀學生的肯定、激勵,使學生有創作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質與興趣;另一方面,擴寬受益面,讓所有學生有機會欣賞到同齡人的優秀作品,提高鑒賞能力,調動所有人的創作積極性。雖然傳統課堂也有這樣的教學策略,但公眾平臺有更大的優勢。再如同樣的教學流程不同的教學內容,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微信公眾平臺彌補了美術作品的欣賞受時間與空間限制這一局限性。
四、微信公眾號的強大輔助功能
(一)材料準備通知,課堂素材分享
美術課能否開展,美術材料的準備決定一切。筆者注冊微信公眾號很大一個原因是為通知學生美術課準備材料。學校雖有校訊通可以通知家長,但校訊通有局限性,它只能編輯文字,沒有圖片,可公眾號可以添加圖片,并且可以詳細描述材料應該怎么準備,圖文并茂、直觀形象。以國畫課為例,筆者以前通知學生準備國畫材料,到最后上課的時候會出現各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場景:顏料準備了,但是不是國畫顏料;筆是帶了,但是一支油畫筆,紙也帶了,拿了一張素描紙。所以筆者在材料通知這個環節,描述的非常詳細,以國畫材料準備為例,筆者從宣紙、毛筆、墨汁、國畫顏料、其他材料5個方面進行通知,并進行了圖片展示,要求學生根據圖片購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生材料有了,美術課可以順利進行,作業也有很大的進步。
課前通知材料準備的同時,筆者也將上課的素材在公眾平臺上面發布,使學生作業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在家完成作業。
(二)每周之星
如何增強優秀學生的自豪感,增進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筆者經過幾次試水之后,最后敲定“每周之星”這個版塊。這個內容是學生、家長最喜歡,參與度最高的一個版塊。這個內容筆者設置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照片,照片的展示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第二部分是自我介紹,文字由學生自己撰寫,介紹與美術的故事,第三部分是學生優秀作品展示。三個部分,內容層層遞進,激發了學生的榮譽感,尤其對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增強了推動力,并且對美術這門學科也是有一個很好的宣傳作用。
(三)美術小課堂
筆者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學生會問你,老師這個該怎么畫。美術是一個非常直觀的視覺語言,演示一遍不一定就學會了,所以需要一個可以反復觀看的平臺,微信公眾號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筆者在寒假里面開設了四期寒假小課堂,學生可以跟著畫,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回看,這個小課堂受到了同學們一致好評。
五、微信公眾號既有功能的使用
(一)利用自定義菜單達到信息快速查找
在微信公眾號開設之后,筆者經常會看到學生,或者家長的留言,說找不到材料,找不到某一節課的作業。筆者通過研究發現微信公眾號有自定義菜單,可以直達需要的文章,就類似我們手機的快捷鍵。根據學生的要求,將自定義菜單分為三個版塊,分別是小課堂、作業展示以及材料準備。小課堂的內容安排的是一些繪畫小教程,作業展示就是近期的一些優秀作業展示的集錦,材料準備是就學生最關心的材料問題做了一個答疑的集錦。這個版塊的創建得到了家長學生的好評,為他們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減少了時間。
(二)利用后臺程序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對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進行調整
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后臺程序,筆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及時調整推送的內容。筆者利用微信平臺后臺管理系統的“消息分析”“圖文分析”“用戶分析”以及點擊量情況,實時了解學生的興趣點。以七年級《魯迅與美術》為例,筆者在平臺上推送了魯迅的資料以及趙延年先生的版畫素材,通過點擊量的分析以及平臺自帶的三個分析,從而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學生的興趣點,對今后賞析內容、素材的準備提供了依據,為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助力。
(三)利用投票功能,增加曝光量吸引人氣
當今社會,我們接觸到的信息非常龐大,要讓“多彩美術課堂”能夠在眾多的信息中脫穎而出非常困難。筆者在摸索中發現能大量聚集人氣的就是投票,就海寧三中(學校)美術比賽為例,從最初的比賽通知的發布,作品的征集,作品的展示投票到最后獲獎名單的公布,“多彩美術課堂”的瀏覽量達到了2977個,其中投票頁面的瀏覽量達到了2701人次,可見微信投票的魅力有多大。
六、“多彩美術課堂”的實踐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和美術課的整合是一種趨勢,是提高美術教學效率的載體之一。學生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原有美術基礎和美術技能發展是有差異性。教師不可能完全通過學科的整合來解決美術教學上的所有學習難點,美術教學也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突破。以學生的視角體會技能,課前做好微信公眾號技術的準備,課后認真反思和改進。這樣做教師在多彩美術課堂的實踐中也得到了美術教學的智慧和靈感。
實踐證明“多彩美術課堂”這個微信公眾號在課堂40分鐘之外能夠對美術教學起到很好的補充、輔助作用。相信在未來,微信公眾號的學習功能會越來越完善,將會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讓我們的美術教學由單一走向多元,走向課堂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化。
參考文獻:
[1]寧紅英. 微信公眾號在中職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2012(2): 52-54。
[2]劉宏揚.基于微信訂閱號的移動輔助教學實踐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4(7):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