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會輕 吳利朋 趙曉寒 崔海哲
摘要:合作學習是當前國內廣泛應用的高效教學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態課堂是讓學生在回歸自然的人本環境中主動學習知識,使學生在成長中取得不斷進步。合作學習與生態課堂活動主體是師生,二者皆追求自然民主的課堂氛圍,以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本文探究了生態課堂對合作學習的積極影響,提出在生態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措施建議。使學生在民主,自然的生態課堂中,促進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實現生命的發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生態課堂
課堂是知識交流的主陣地,課堂的構建必須體現生命的關懷意識,要認識生態課堂本質才能構建有利于學生生命成長的生態化生活。只有探討合作本質才能有效發揮合作學習生態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使師生形成積極的促進關系。
一、生態課堂及合作學習的本質
1.生態課堂的內涵
對生態課堂的研究是用生態學的角度研究課堂,使師生的生命質量實現整體提升。生態課堂是回歸自然生命的人本課堂,教師與學生是課堂主體,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技能的陣地。使學生成長學習得到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課堂強調讓教學回歸自然本性,教師的教學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目的,生態課堂具有以生命為邏輯起點創造生命快樂的課堂情境條件。生態課堂中課堂環境布置等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設置,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激勵者組織者。學生成為獲取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師生間的相互共促使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得到發展。
生態課堂的形成不是片斷的,是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發展,課堂是整體的存在,生態課堂的形成是各種文化習俗的融合過程。生態課堂主生態主體生態環境間相互關系不斷變化,同外界系統間相互關系也不斷發展。
2.合作學習的本質
以色列心理學家砂輪認為合作學習是組織促進課堂教學的方法,學生通過與同伴間的交流展開學習,小組充當社會組織單位[1]。
合作學習是學生以異質小組合作學習為形式,通過合作方式達到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強調學生共同發展,為每個學生尋求不同發展的機會與可能。使不同學生在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不同發展。
合作學習中,同組成員以相互支持鼓勵同學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采用發展性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與積極性。
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時,合作小組組長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以小組成員共同合作的成果為評價標準,增強小組成員積極合作的意識。使每個成員都能感受到合作成果的快樂。
二、生態課堂合作學習實施設計
生態課堂是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實現師生的交流學習,符合合作學習所需情境。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作用,可在生態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
1.營造合作環境
教室環境的人性化設計會對學生的生理狀況及學習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為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室墻壁及課桌等設施應采用低亮度冷色調。溫度是影響學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最適宜學生智力活動的教室溫度為23°C左右,教室在冬夏季應主義學生的身體變化。適度調整教學方法。
2.編制合作小組
合作小組編制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人數一般為5人左右,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等情況確定小組規模。學生缺乏合作意識時,由教師進行分組。教師根據學生的性別,學習水平等情況,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教師應根據特定情境采用異質或同質分組。
確定小組規模成員后,教師要安排成員角色分工,應兼顧考慮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角色。學生只有明確自身角色職責,才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意識。
3.科學定制合作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目的是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與學生社會化進程。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集體觀念。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方法與教育對象,才能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應具體可操作,保證學生能掌握學習重點知識,教師可建立小組目標,班級目標,鼓勵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幫助未完成任務的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必須明確教學任務目標與要求,才能使學生合作評價更準確客觀
4.設計合作學習過程
合作過程的設計是衡量教師掌握合作學習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是教師理解合作學習目標的體現。
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可幫助學生彼此熟悉。教師可面對全班學生解釋學習任務[2]。包括解釋作業,課程學習目標,完成作業所需步驟,用特定問題檢查班上成員對任務的理解。教師提出以正確回答的個數賦予等級,可設立全班需達到的標準衡量。構建任務時間可控制在十分鐘內。
合作學習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技術課程,合作學習通過學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將一節課分解為檢查家庭作業,參與討論,閱讀學習材料,寫作業,完成任務等環節。教師總結任務成果,成員總結課中要點,及在上節課所學知識。為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提供參考。
5.構建合作評價
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理解情況,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掌握的交往能力技巧。合作學習評價將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成果作為評價標準。教師可采用診斷性,形成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三種評價方式科學客觀的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主張在對學生評價時以小組成績為評價基礎,教師關注學生整體時認識到學生間的客觀差異,應以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各層次個體評價與各小組總體評價相結合,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公平比較,使全班學生受到獎勵,取得進步。
三、結語
生態課堂是和諧民主的課堂模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的合作教學理念在和諧平等的生態課堂學習環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實現。在生態課堂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生態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環節,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制定清晰的學習任務目標,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激勵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惠芳.基于生態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03):70-72.
[2]楊慧. 基于生態課堂的合作學習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