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基于語料庫驅動的方法,從結構方面對大學英語作文詞塊結構特點進行分析和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從結構方面而言,學習者很好的掌握了如何使用動詞類詞塊、介詞類詞塊和名詞類來表達觀點和解決問題,基本上滿足大學英語四級的要求,但是,其他類結構詞塊使用頻率過于單一,詞形變化簡單。因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名詞類詞塊、被動類詞塊、介詞類特殊詞塊的訓練力度,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語料庫 詞塊 四級作文 結構特點
一、研究背景
1.詞塊的定義。從1924年Jersperson首次提出“程式語(formulaic language)”以來,不同學者對詞塊的定義各有千秋。盡管名稱各異,但其所指語言現象的本質一致。據統計國外學界學者們對詞塊的定義多達50多種。Erman和Warren (2000)通過研究發現約52%—58%的語言都是程式化語言。這些程式化語言結構以整體儲存在人腦中,是語言處理最理想的單位。英語書面語中詞塊占有很大的比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為標準化考試,能客觀地反映出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各項能力,包括寫作能力。本研究將采用中國學者馬廣惠(2011:1)關于詞塊的定義:由多詞組成,可以獨立用于構成句子或者話語,實現一定語法、語篇或語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這個定義表明,詞塊不包括那些不連續的,或具有詞匯與結構雙重特征的,或語義與功能不明確的語言片段。
2.詞塊的分類。鑒于詞塊分類沒有統一原則,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對詞塊進行了分類。早在1975年,Becker(1975:6)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將本族語成人使用的預制語塊分為六類,即聚合詞、短語限制語、元語篇、句子構造形結構、情景會話和原文片段。與Becker的分類不同,Biber,et al.(2000)對于詞塊的分類最為詳盡具體,他從結構方面對詞塊進行了劃分。基于Longma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Corpus,他總結了在口語會話和學術語篇中最常用的詞塊,采用詞性描述加短語片段的方式從結構方面將它們分為12大類:1)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 2)名詞短語+其他后置修飾語片段 3)介詞短語+內置of短語片段 4)其他介詞短語片段 5)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 6) 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 7)系動詞be+名詞/形容詞短語 8)(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 9)(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 10)副詞從句片段 11)人稱代詞/名詞短語+be(+…) 12)其他表達。本研究將采用Biber,et al.(2000)從結構方面對詞塊的分類方法。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思路。近年來,很多學研究者都對學生寫作詞塊進行過相關研究,不過以往的研究大概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詞塊研究的范圍狹窄,鮮有人從詞塊結構功能方面對詞塊進行分類整理;第二,很多研究者使用的作文庫題材隨機,作文數量少,選取的詞塊類別少,典型性不高。
本文基于CLEC中的大學英語四級作文,提取了所有四詞詞塊,對其結構特點進行分析整理并探討出現這種結構使用規律的深層次原因,以引起大學生詞塊學習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在詞塊積累的基礎上寫出地道的作文,提高英語整體水平。
2.研究方法。本研究借助Wordsmith這一語料庫研究工具的強大功能對所建立的研究語料庫中的詞塊進行提取,進而從結構特點角度對四詞詞塊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最后找出產生這種使用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三、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四級作文詞塊研究與分析
為了確保數據準確性,本研究人為刪除了主題性詞匯,如reform and open policy等,另外還刪除了沒有任何意義的詞塊,比如order to achieve a等從語法、句法、意義上不成立的詞塊。最終只有175個合格詞塊留了下來。
本研究從結構上采取Biber,et al.(2000)口語會話和學術語篇中最常用詞塊的分類方法,具體數量和百分比信息如下所示: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11/6.29%)、名詞短語+其它后置修飾語片段(15/8.57%)、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15/8.57%)、(動詞/形容詞)+ to短語片段(33/18.86%)、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17/9.71%)、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1/0.57%)、副詞從句片段(12/6.86%)、介詞短語+內置of短語片段(4/2.29%)、其它介詞短語片段(21/12%)、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18/10.29%)、人稱代詞/名詞短語+be(+...)(13/7.42%)、其它四詞詞塊表達(15/8.57%)。
如上所示,(動詞/形容詞)+to短語片段、其他介詞短語片段、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出現最多。其中(動詞/形容詞)+to短語片段在所選詞塊中出現頻率最高。這一點完全符合大學英語四級對學生寫作的要求。其他介詞短語片段在所有類型中所占比例為第二。這些介詞短語可以使文章更加緊湊、邏輯性強,是一類必備詞塊。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類型詞塊出現頻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級作文的大綱要求,也證明學生熟悉了此類作文的要求及寫法。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在所有類型的詞塊中出現頻率為第四。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中,it是先行詞,在詞塊中沒有實際意義,僅僅充當先行詞作用。這類詞塊在文中通常用來對某一問題進行定性,或者提出問題的必要性。介詞短語+內置of短語片段用來表達現象出現的背景,可以看出學生在寫作文時,忽視了背景信息的闡述。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可以說明大學英語寫作者在寫作時很少使用被動句來突顯文章的客觀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學習者在寫作中對被動句以及復雜句的掌握不夠。endprint
本研究通過對大學英語四級作文詞塊結構特點進行檢索、整理及分析,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動詞性詞塊,所占比率為65%。在四級作文寫作中,要求學生就某一現象進行剖析,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因而,動詞性詞塊的使用正好從一方面證明學生的寫作能力符合大綱的要求,體現了很好的英語運用能力。其次,其他介詞短語片段出現數量為21,所占比例為12%,在所有類型中所占比例為第二。另外,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出現數量為18,所占比例為10.29%,在所有類型中所占比例為第三。這類詞塊的出現頻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級作文的大綱要求,同時,也證明學生熟悉了此類作文的要求及寫法。出現頻率最低的是“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其出現頻率僅為1,這說明,大學生避免使用結構過于復雜的被動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被動句使用缺失。
四、研究啟示
通過從結構方面對大學英語四級作文詞塊的分析,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研究結果可以供教學參考: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講解詞塊知識,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以促進英語教學;2)在進行詞塊訓練時,可以適當加強對“介詞短語+內置of短語片段”,以及“被動詞+介詞短語片段”的訓練力度。
本研究僅僅從結構方面對四詞詞塊進行了分類,將來本研究還將拓展到功能方面的研究,以更好的達到以研促教的效果。
參考文獻:
[1]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Bolt,Beranek and Newman,1975.
[2]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3]桂詩春,楊惠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計劃項目(項目號:2017-ZZJH-193)、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項目號:2016-JKGHB-0197)、河南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項目號:SKGH2017-15)、河南理工大學教研教改項目(項目號:2015JG099)、河南理工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項目號:2013-03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許丹丹(1985-),女,漢族,河南濟源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料庫、二語習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