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是從我國發展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出現變化的現實出發提出的要求。
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政治、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存在以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發展的現象,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人民群眾對改進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強烈。我們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糾正不正確的發展傾向,加大建設優美生態環境的力度,補齊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短板,實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邁進。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正確處理好創造物質精神財富與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關系。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內容和路徑,必須堅持不懈地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同時,發展經濟絕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和“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思想觀念、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形成綠色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使人民群眾在享受豐富物質精神財富的同時切實感受到綠色發展帶來的優美生態環境,真正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與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并舉。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總體惡化趨勢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生態系統嚴重受損和退化問題突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高度重視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水污染防治,開展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明顯改善環境質量,使人民群眾直接感受到環境治理成效。同時,要加大山水林田湖草和海洋等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等災害防治,擴大生態功能領域面積,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