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鳳
[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引導學員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重視雙向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成效,本文闡述了案例教學法在《會計電算化》中的應用反思。
[關鍵詞]案例 教學 課程應用 反思
中圖分類號:X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46-0007-01
《會計電算化》是中職會計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電算化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通用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能,使學生具有在會計業務核算與會計實務管理工作中熟練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采用了傳統的電算化教學方法,即教師首先展示PPT課件或只按書本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其次演示系統操作過程,最后是學生按照所看到的演示依葫蘆畫瓢完成一整套的賬務處理,包括記賬、過賬、審核、編制報表等,給學生造成會計工作“一手包辦”的錯誤意識,違背了企業內部控制原則和會計的監督職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啟發學生的主動思維,未能培養出適合企業實際的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并富有創新精神的會計人才。因此,積極探索“案例教學法”正是一種適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另外,學校機房電腦的局限性和學生的自身素質,也成為了有效教學的絆腳石,不過將來學校建立自主實訓室,或許會得到很好改善,在這里不多加強調。而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較差,喜歡三五成群集中在一臺電腦(理由就是其他電腦不能用),就難免會成群聊天吵鬧,并且仍然有學生會占著電腦玩游戲。因此,分組將學生定位在案例的角色中,讓每個人獨立完成相應任務,且肩負團隊責任,這也使得實施案例教學法具有必要性。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攻略
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法即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案例與模擬案例角色,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我將它分為基本三部曲: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把手工會計模擬實訓中使用的企業信息、憑證、賬簿、報表改編成一套適合會計電算化實驗案例;其次,分組討論案例,劃分角色,再由教師引導、提示、講解;最后由學生分工模擬實驗,對案例的認識和所學到的知識等進行總結,并鞏固練習。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擴大和提高學生表達技能、知識運用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綜合技能。
1.會計電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應用在會計模擬實訓中,將手工記賬合理過渡到計算機記賬。首先,將教師所提供的會計案例,利用其所提供的憑證、賬本、報表等實驗工具進行實驗,從而使理論與實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次,把手工會計中所用到的會計案例,再在電算化模擬實驗室中,利用財務軟件再次得以重演,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會計實行電算化的必要性。
2.在案例的來源上,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動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例如,在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初期幫助進行軟件的初始設置,從而收集會計資料作為教學案例。第二、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考證操作或技能競賽資料,設計教學案例。第三、從相關輔導網上下載。第四、建立校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學案例。
3.通過教師對不同工種的介紹,如會計員、會計主管、憑證審核員、出納員等,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整個會計實踐工作中人物關系的一個總體框架,以便于操作的進行。根據現行企業財務人員的實際操作情況,結合記賬憑證會計核算程序,可以將人物的權限和工作內容進行如下劃分:(1)出納員或會計助理員——原始憑證審核員、制單員,負責原始憑證的審核工作,這是許多教學過程所忽略的環節之一,取而代之的是事先編寫好的經濟業務文字描述,這與實際工作是有一定差距的,缺乏實踐課程的真實性,趨同于理論教學。(2)會計人員——主要依照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并錄入期初余額,設置憑證類別等。(3)會計主管——記賬憑證審核、過賬、結賬,制單結束后,緊結著是憑證的審核和登賬過程。
三、實際課堂案例
1.教學實施階段
先將學生在會計手工模擬記賬課程中所完成的各類憑證、賬簿等資料用于瀏覽,如“北京旭日科技公司”案例,把相關的理論概念與案例實際內容對應講解,如“系統初始化”與案例中期初余額資料的內容相對應、“建立企業賬戶”與案例中公司的信息相對應。通過結合案例引導分析教材操作內容,找到手工記賬與計算機記賬的對應點,加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實驗操作階段
首先,讓學生進行模擬案例中企業財務部門的會計人員分組,每組4人,分別是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會計員、出納員。每個小組成員負責自己相應的職責,完成相應的操作內容。如賬套主管完成增加操作員、建立賬套等;賬套主管完成科目設置、憑證類別、部門、職員檔案等,憑證審核等;會計員主要完成期初余額錄入、填制憑證、期末結轉等;出納員完成現金、銀行業務操作、出納簽字等。?其次,在操作前提出操作內容和要點,并提示每節實驗的重難點。每個小組根據提示對操作內容進行分析,討論操作方法及過程。再次,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提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在進行案例演示后,每個小組再分工合作完成相應的任務。通過分工操作,模擬企業財務操作環境,使學生更近、更真實地接觸顯示企業管理模式與操作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更好地投入到操作中。開展小組學習模式,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高寫作能力。
3.復習階段
利用第二個案例(由教師直接給出),進行財務信息系統復習。在這一環節中,由于學生經過第一輪的實驗操作后已經大體了解軟件操作過程及方法,先前的學習熱情與好奇感也消耗差不多了。針對這個情況,我會在案例中刻意安排缺失的內容,如“損益類科目”的結轉沒有涉及,造成編制利潤表不平衡的問題,在教學中運用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加以思考,使學生按操作順序的反方向查找出錯誤,分析其原因,并加以解決。?這種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探尋答案中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并體驗解決困難的過程。并進一步加強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好更靈活地將理論運用到實務操作中,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四、反思與小結
1.實例教學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沒有顧及系統性,缺乏一個案例教學的總計劃主要的內容包括教學案例組成、案例教學技能目標、考核標準及方法,還有每個案例的組織計劃,如案例來源、案例的側重點、課時安排、案例操作步驟、案例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及對策、案例操作反饋方式等。
2.會計電算化教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平臺
我們現在對這么學科的考核還停留在傳統的試卷考試,或完成某一份賬套操作,對學生整體的理論及實際操作能力考核還沒有可行的方案。
3.教材內容單一,所附案例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相符
總之,我將通過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更要結合本地發展,制定實例教學的總計劃,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科考核平臺,使學生有所長,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