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音樂當中最基本的要素為節奏和旋律,而節奏作為音樂的核心內容,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音樂節奏感的培養能夠更好地發展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創造力以及心理認知等方面的能力[1]。本研究主要釆用的是教育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實踐教學在幼兒園大班的可行性,研究教學的實施和效果,探究適合于我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音樂節奏感培養行動的有效設計方案和途徑。
關鍵詞:幼兒音樂;節奏感;培養;行動研究
引言:
3-6 歲的年齡段正是開展早期音樂教育的關鍵時期,同時這一階段也是發展音樂節奏感的重要時期。對幼兒的節奏感進行培養有助于對幼兒潛在的各項能力進行激發。因此對幼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更需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準確掌握,可以說這項工作的開展對于今后廣大幼兒的綜合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一、大班幼兒音樂節奏感培養的現狀
從對作者所帶大班幼兒音樂節奏感現有水平的觀察結果來看,該班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較為敏感,能隨教師進行簡短節奏型的跟拍和律動,但對復雜節奏型的理解和記憶有困難;能看懂簡單形象的圖譜,但基本沒接觸過正規的音符或節奏符號;音樂節奏感發展水平的個體差異較大。能基本理解快節奏和慢節奏音樂所渲染情感氣氛的不同,全班幼兒都表現出對快節奏音樂的明顯偏愛,在此節奏氛圍下參與活動的幼兒人數更多,且興趣更濃,但對音樂主題的理解趨于表面;活動中幼兒所展現的音樂節奏技能存在不同方面的差異,總體而言幼兒的歌唱能力發展最好,但演唱時喜歡拖音、喊叫,對小節和休止的把握不夠;舞蹈及律動需要多次的練習才可達到完全合乎音樂節奏,樂器演奏能力相對較弱,缺乏節拍感,表現力欠佳。
二、大班幼兒音樂節奏感培養建議
1.音樂活動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與安排
在主題性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設計與安排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音樂活動導入、聆聽音樂旋律與節奏、學唱歌曲、音樂角色表演、肢體律動的即興創編、藝術拓展活動等方面內容。在音樂活動導入部分:老師引導幼兒了解、體驗與音樂活動相關的主題內容,使幼自然地融入到音樂主題活動中;聆聽音樂旋律與節奏部分:老師讓幼兒聆聽、 感知,培養其內心聽覺;角色表演:老師引導幼兒根據主題音樂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培養、提高;藝術拓展活動:老師改編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內容,讓幼兒以不同的音樂節奏型和音樂旋律感知、表現主題音樂, 在音樂活動完成之后引導幼兒進行自由地涂鴉及藝術手工的創作活動,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
2.注重幼兒音樂要素的培養
在主題音樂活動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音樂對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進行培養和發展。節奏感的培養涉及到不同的音樂要素,它包括音高、節拍的強弱、時值的長短、節拍韻律、旋律、 二聲部音樂形式等內容,教師需要從音樂要素的各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培養和指導,為音樂節奏感主題活動的內容打下基礎。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音樂活動中,教師通過多種形式教學方法引導幼兒進行音樂節奏感的學習和培養,通過圖像或者符號來表達幼兒的思維與學習,是認知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提供多樣的、綜合性的感官教學方式,對幼兒音樂的感知與音樂能力的發展是最有效的[2]。
在音樂節奏感的培養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融合聽覺、視覺、觸覺、運動覺等多感官的刺激與培養,與音樂、語言、游戲、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從游戲、視覺、肢體律動中發展音樂律動、節奏與語言的豐富性,借助肢體、視覺、涂鴉與聽、唱、創作類的游戲活動,感知、體驗生活中的音樂與各個音樂要素,培養音樂感知能力和幼兒的內心聽覺。
例如音樂課例《小螃蟹》中,幼兒根據小螃蟹的形象,進行自由涂鴉和頭飾的手工制作。教師啟發幼兒根據小螃蟹的生活形態進行角色扮演,對小螃蟹的外形特征、爬行動作進行模仿,用不同的音樂節奏型進行肢體韻律的活動;如音樂課例《歡樂頌》中,幼兒學習二聲部的音樂表現形式,第一聲部演唱歌曲主旋律,第二 聲部用打擊樂器拍打節奏,兩個聲部的幼兒進行互換,演唱帶有歡快節日氣氛的歌曲,教師再引入“卡農”的音樂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歌曲輪唱的樂趣;在音樂課例《落葉》中,教師讓幼兒觀察落葉飛舞的特征、碟踏樹葉的聲音,進行節奏的模仿和創編,教師指導幼兒以二聲部的音樂形式,帶有肢體律動地歌唱樂曲。
4.通過體態律動培養節奏感
體態律動是指利用人的肢體對音樂作出反應。人人都有節奏感,只是強弱不同,例如我們在聽歌時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旋律打拍子,這就是潛在的節奏感在發揮作用。瑞士著名音樂家、教育家達爾克羅茲在其教學體系中曾進行詳細論述。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節奏訓練時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例如首先組織幼兒進行簡單的拍手練習,通過拍手的聲音進行強弱的對比,其后為了更好地區分強拍和弱拍,可以在強拍時拍手,弱拍時拍腿,組織幼兒在老師的示范下進行模仿。為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教學應同時具備趣味性、知識性和靈活性,例如準備各種小動物的頭飾,在課堂上組織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演唱“小動物的歌”,既可以鞏固音樂教學知識,又生動有趣。
三、結語
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但是由于其對音樂節奏感的認知還比較淡薄,所以在此環節中對幼兒進行必要的節奏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對幼兒的節奏感進行培養有助于對幼兒潛在的各項能力進行激發。因此我們對幼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更需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準確掌握,可以說這項工作的開展對于今后廣大幼兒的綜合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希望在本文的研究下,廣大教師能充分認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在今后教學指導中積極發揮節奏感的積極作用,促進幼兒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楠.5-6歲幼兒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實踐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2-5
[2] 隆露.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節奏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