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恩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小學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小學教育中具有重要性。但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課題組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主要針對口語表達能力評價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口語 評價方式 行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0-050
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在其中占據著重要部分。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能力是首要任務。但是,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培養學生口語能力中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改善目前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師和家長都已經意識到口語表達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能力,卻沒有完善的評價體系。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英語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促使小學英語學科評價體系能夠更加完善和科學化。通過口語評價,提高教師對英語口語訓練的重視,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 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次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對小學英語口語評價體系的方式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研究,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改善現代的教學環境,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相關教學的資料、網絡平臺及雜志等途徑,對本課題研究做好準備,同時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嚴格遵守相關的教學原則,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
2.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并將調查的結果作為本課題研究的依據。通過分析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教學的苦難程度進行研究,并采取及時的解決措施進行調整。
3. 總結經驗
在實施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之間需要進行相互的溝通和交流,并開展定期的總結大會,將教學成果和教學方式進行歸納和總結,最后形成完整的經驗總結。
四、 課題研究的成果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培養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
2.實現主體多元性原則
在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評價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實施評價,不能采用統一標準對每個學生一概而論。其評價的標準和方式也應該因人而異,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客觀性。
3改善教學環境
教師應該改善目前的教學環境,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英語》第七冊Module10 Unit 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一文中,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開,運用所學句型“Please … ”“Dont … ”等進行相互交流。從而創造出其他句型:Dont park here.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s. Dont make any noises in the library. Dont play with fire in the library.
4.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效結合
在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評價時,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實施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有效結合,充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評價不應該只看重結果,應該注意評價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相互協調發展。
5.建立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檔案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的實驗過程,所以需要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采用建立檔案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其具體內容如下:首先,教師需要設立英語內容,并設立評分標準;其次,由學生進行口語朗讀筆試,并由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分;最后,將學生口語評價的結果建立成檔案資料,時間為每月一次。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朗讀英語的習慣,還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具有持續性和復雜性。教師需要改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特約編輯 左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