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
摘要:在小學低段英語課堂教學中,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要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課堂活動有效性。在低段牛津英語教學課堂中,活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英語的總體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達到這個總體目標,必須使學生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上都有所突破和進步。因此,實用的實踐活動比抽象的理論更重要,學生應被看成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生理心理特征是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更加需要教師根據低段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活動,這些教學活動既能有效地傳遞教學知識,又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低段牛津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的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對符合低段學生心理生理年齡的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這種研究成果能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更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關鍵詞:小學;低段;牛津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趣味性;行動研究;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
一、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的行動研究是英語教師自身發展內存的必然要求佳途徑
教師的積極主動的個性化教研就來源于課堂活動,教師不僅要學習前沿教育理論,掌握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注重學科整合,教師個人要積極投身到有效性課堂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因此,英語教師要以以下目標為研究方向:轉變傳統的以教材、教師為主的觀念,要以生為本,使學生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探索小學低段牛津英語學習方法,設計符合低段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活動環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體驗成功的快樂;按照完整性、真實性和情景性的要求進行活動設計,在不改變牛津英語教材原汁原味語境的前提下,設計出能有效吸引低段孩子注意力、高效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環節。對典型的高效教學活動進行分析,記錄一些課堂教學中比較成功的案例并且進行分析。立足于教材,充分考慮低段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從教學活動的系統性、真實有趣性、情景連貫性三要素出發,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
二、研究小學低段牛津英語教學有效性的課堂活動
(一),要確定低段牛津英語教學課堂活動中的板塊順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研究以下內容:對話、詞匯、句型、活動、歌曲歌謠五個板塊之間的有機聯系;英語課堂活動設計有效性的要求;小學低段英語教學模式;低段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
(二),教師需要研究小學低段牛津英語有效性教學活動的參考依據:PEP低段教材相關單元的教學活動設計;劍橋英語低段教材相關單元的教學活動設計;新概念英語教材相關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低段英語繪本相關內容教學活動設計;高效課堂活動的課堂實錄、教案及反思等。
基于以上理論研究的學習、討論以及平時課堂常態課的聽課評課、互相學習,外語實驗小學的全體英語教師策劃了一次大型的高效英語課堂展示活動。2013年5月29日,拱墅區高效課堂優秀項目展示研討活動之英語專場活動在外語實驗小學報告廳拉開帷幕,充分展現了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成果,以及由此帶來的英語團隊在高效課堂建設中近兩年的研究成果。外語實驗小學把智能點讀筆引入英語課堂,開發教材資源,讓每一本書本說話,讓學校的墻面、地面、書本、物品都能說話,營造智能點讀校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人人參與的聽、說、讀、寫專業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語音教學功能,為學校的高效課堂建設服務。本次“話題引領”高效課堂分兩個板塊。首先是全體嘉賓在報告廳觀摩英語教研組長潘老師帶來的《Fire》。然后是全體英語教師的開放展示課,分別由劉老師執教《Rob and Bob》,吳老師執教《The Odd Pet》,王老師執教《Were Going To A Bear Hunt》,余老師執教《Spike Says》,全方位展示英語組課堂活動有效性研究的成果。學校教研組趁著學校英語課程改革的時機,提出深度解讀文本,確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話題,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揚個性,從快樂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構筑學校獨特的高效課堂模式。通過這次展示,英語教師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教師們進行了集體備課、上課和交互式評課,雖然真實的課堂活動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但這些都真實地體現課堂教學是否高效、有效。同一個主題,但每堂課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點與不足之處。通過分析他人之課,改進自己之課,再去以后的課堂中加以完善,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也在不斷的改進之中,對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起著很大的幫助。集體教研是教師進行業務切磋、相互學習、提升自我的一個有力平臺。每一次的授課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冥思苦想,成為了眾多教師智慧的結晶。筆者認為,惟有真實的課堂教學,才會有扎實、有效的教學質量,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性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因此,課堂活動有效性的研究是提高教學水平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途徑。
(三),在這一系列活動研究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種有效性課堂活動設計的研究方向:低段英語話題的定制的有效性研究;多媒體能多種學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游戲環節的有效性設計;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序、整合方式的有效性設計、教師評價語言與過渡語言有效性研究等。有效課堂活動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緊扣目標層層深入,關注孩子的語音,材料選擇恰當,有利于學生學習。有效的課堂活動設計使教學氣氛和諧,學生敢說,孩子學習得很快樂。
總之,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行動研究的重要性。課堂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除了備課、上課和評課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寫教學反思和總結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教學效果與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與不足的重要過程,常寫教學反思,是研究課堂活動有效性的好辦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小學英語教學課例——實錄與評析》,浙江教育出版社;
[3]《英語教學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語言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5]《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好用的英語教學游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7]《英語課堂游戲100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8]《課堂密碼(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