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宇 任 娟 孟 潔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家庭風險偏好水平差異下家庭財務狀況動態分析
袁金宇 任 娟 孟 潔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隨著金融環境日趨復雜、投資工具逐漸增多,本文針對居民風險偏好水平差異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影響進行研究,對確保家庭財產安全十分重要。理性的看待資產風險、科學資產配比,并遵守投資與保障并行、不熟不投、不懼不貪是家庭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
風險偏好;資產配置;財務自由
家庭風險偏好水平受眾多因素影響,性別、年齡、健康水平、家庭結構等先天性因素,及婚姻狀況、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后天性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響家庭風險偏好[1]。長期以來眾多國內外學者對各因素的影響方式和程度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賴利和鄒(Riley&Chow,1992)認為居民風險偏好男性強于女性,風險厭惡水平低于女性[2]。并獲得部分學者研究證實[3]。保爾松(Palsson,1996)針對1985年瑞典家庭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結果卻表明只有居民年齡才會影響他們的風險厭惡水平,即隨著居民年齡的增大,居民的風險厭惡水平上升,而收入水平、稅收等其他因素對于居民風險厭惡水平沒有影響[4]。國內不少學者圍繞居民風險偏好水平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王晟(2011)對問卷調查所得家庭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圍繞年齡、健康狀況、學歷、婚姻、金融知識背景研究對居民風險偏好水平影響,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年齡、金融知識背景與居民風險厭惡水平負相關;健康狀況、學歷、婚姻對于居民風險偏好沒有影響[5]。馬莉莉(2011)提出是否撫養小孩也會影響風險偏好[6]。還有部分學者關注了風險偏好對資產的影響。王淵(2016)從風險性和分散性兩方面實證檢驗了風險偏好對家庭資產結構的影響,表明風險偏好水平與資產結構分散程度正相關[7]。
以上文獻主要圍繞風險偏好影響因素及其對居民資產結構和投資影響進行研究,較少關注風險偏好水平差異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影響。隨著金融環境日趨復雜、投資工具逐漸增多、生活環境和家庭結構的不斷變化,針對居民風險偏好水平差異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影響進行研究對確保家庭財務安全、早日實現財務自由十分重要。
(一)家庭風險特征
現代社會風險多種多樣、無處不在,人身、財產、責任三大傳統風險一直存在且呈現出新特征。
1.觀念改變,養老風險逐漸突出。一直以來中國存在養兒防老、居家養老的傳統,但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和新生代家庭觀念的變化,這一傳統發生了較大變化。越來越多的老年群體擺脫對下一代的依賴采取互助方式或者進入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多形式的新型養老替代傳統養老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支出。這筆支出一般涉及伙食費、服務護理費、醫療費、房間費、暖氣空調費等。需求不同、服務質量差異使各養老機構收費存在較大區別,一般需要3 000~10 000元/人。若考慮人均壽命的增長,養老資金需求持續性更長。世衛組織《2016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預期壽命增長了近5歲,2015年中國人均壽命已增長到76.1歲。人均預期壽命的顯著提高意味著龐大的養老資金需求持續時間大幅延長,這要求家庭或老人及早進行更多的資金安排。
2.醫療風險增大。近幾年,我國環境惡化十分明顯,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等問題導致近幾年癌癥高發。據《Cancer Statistics:in China, 2015》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癌癥總發病429.16萬例,總死亡281.42萬例,平均每天新增患者12 000人,7 500人死于癌癥,死亡人數占全球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非健康生活方式導致各類慢性病頻發,且發病主體年輕化。如此等等健康問題成為現代家庭面臨的重大風險,一旦觸碰必將產生巨大的醫療支出,甚至因病致貧。
3.投資風險如影隨行。隨著金融工具廣泛創新,投資環境日趨復雜,我國居民投資資產呈現新特征。銀行儲蓄存款占比下降、股票等高風險資產占比上升、杠桿性投資資產進入家庭、互聯網金融投資成為家庭資產配置新貴[8]等改變了家庭資產配置結構,也導致家庭金融資產風險提升。股市、債市、匯市、金市不論哪個市場爆發風險都將給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住房作為投資品對家庭財富產生巨大影響,但作為一個價格已經持續很多年大幅上漲的投資品,一旦價格下降家庭財富巨幅縮水風險十分巨大。
(二)風險偏好差異
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家庭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所表現出的態度、傾向便是其風險偏好的具體體現。家庭風險偏好差異緣于家庭成員構成、學歷、收入、職業、婚姻、生活地域等。雖然部分學者從各類差異緣由角度對家庭的風險偏好進行了界定,但這種方法大多只從某一個角度對風險偏好進行了區分。例如認為高學歷家庭風險偏好強于低學歷家庭、男性居多家庭強于女性居多家庭等。一般來看,一個家庭在既定先天性因素與后天性因素[1]組合下具有相對穩定的風險偏好水平,并且受此水平制約進行資產配置。在此我們采用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組合差異對家庭風險偏好水平進行區分,將其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和進取型。保守型風險偏好家庭具有性格保守、收入低,家庭成員較多、社會負擔較重等特征,這類家庭往往懼怕風險且風險承受能力很低,注重規避風險。穩健型家庭既不厭惡風險也不追求風險,其選擇資產的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為實現預期收益一般愿意承受社會平均風險。進取型家庭具有較多的專業知識、家庭資產豐富,且風險承受能力較高,他們對風險有一定偏好,往往主動追求風險以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
(一)對家庭資產的影響
現代家庭資產范疇十分廣泛,除銀行存款、國債、基金、股票外,眾多家庭還持有住房、期貨、P2P理財產品、外匯、紙黃金、保險產品、貴金屬及珠寶玉石實物等。依據流動性差異一般可將其分為流動資產、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三部分。流動資產包括現金、活期存款、貨幣基金、1年期定期存款、短期國債等;金融資產包括定投年金、理財產品、基金、股票、保單現金價值、信托及私募等;實物資產包括住房、汽車、黃金、古董字畫等。
家庭風險偏好水平差異主要通過家庭住房資產和金融投資資產持有類型和持有數量影響家庭資產結構。從已有研究和統計數據看,收入高低與風險偏好水平呈高度正相關,高收入家庭一般風險偏好水平高于低收入家庭,低風險偏好家庭擁有住房資產數量低于高風險偏好家庭(見圖1)。
金融投資資產持有途徑對財務狀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家庭持有金融資產性質和比率上的差異。市場上的金融資產依據風險屬性由小到大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保守型、中場型、進攻型三類資產。家庭風險偏好水平不同,其防御型、中場型、進攻型資產持有占比不同。由于無法承擔較大風險或主觀上盡量避免進攻型資產投資保守型風險偏好家庭趨向于持有防御型和中場型資產投資;穩健型風險偏好家庭則較多的持有防御型、中場型資產組合,同時為獲取高于通脹水平的收益會配置少量的進攻型資產;進取型風險偏好家庭偏重于投資收益,一般會加大中場型和進攻型資產比例而減少持有防御型資產組合。

圖1 不同風險偏好家庭住房擁有量對比

圖2 我國住房貸款余量總額趨勢圖(單位:萬億)

表1 三種不同風險偏好水平家庭資產持有比例表
(二)對家庭負債的影響
我國家庭一直秉承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傳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負債持排斥態度,舉債過日的家庭往往是走投無路并遭受鄙視。但上世紀末期住房貨幣化改革導致家庭購買大件的支付需求遠遠超出儲蓄規模,從而產生了住房按揭貸款且規模不斷壯大(見圖2),2015年戶均貸款余額達到34萬元。同時,隨著金融環境
和居民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了消費負債和投資負債,且這類負債受家庭風險偏好水平影響巨大。以投資負債為例,進取型風險偏好家庭為追求高投資回報,會通過金融市場的融資融券、配資行為進行投資,或者購買期貨等髙杠桿金融產品;防御型風險偏好者對風險持規避態度很少負債,除了購買自住性房屋承擔部分房貸和少量流動性負債外基本上不會進行投資負債。
(三)對家庭收入的影響
家庭風險偏好水平對家庭收入、支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風險偏好水平通過影響家庭成員職業選擇直接影響收入。例如風險規避型家庭一般選擇安定、安全、輕松的工作,雖然收入穩定但收入增長空間有限。其次通過資產結構間接影響家庭收入。例如進取型家庭持有較大比重的進攻型資產,這將給家庭帶來利息之外的分紅等理財收入。

表2 甲、乙、丙家庭資產配置比率及收益 單位:萬元

表3 甲、乙、丙三個家庭2015年度收支表 單位:萬元
(一)基本假設及個體情況說明
假設1:通貨膨脹率2%(2016年CPI為2.0%),工資性收入增長率5%。防御型資產、中場型資產和進攻型資產年收益率為2%、8%、20%;假設2:甲、乙、丙風險偏好水平分別為保守型、穩健型、進取型的三個家庭,依據表2資產配置比率安排家庭金融資產。假設3:2015年末甲、乙、丙總資產均為570萬,以住房和汽車為主的自用型資產270萬,其他為各類金融資產300萬,自用資產住房按5%增值,汽車年折舊10%。各家庭依照表1比例安排持有各類金融工具。家庭資產負債詳細情況見表4。在考察期間甲、乙、丙三個家庭年工資性收入一致,均為稅后35萬;當期年度結余不用于金融投資。住房及汽車還貸10萬、日常生活開支8萬、其他非日常開支10萬,詳見表3。
(二)家庭資產負債表和收支表
根據表2收益水平和金融資產配置比率假設,在2015年末甲、乙、丙資產負債表(見表4)基礎上可得甲、乙、丙三個家庭2016年末資產負債情況(見表4)。從表4可知,乙、丙家庭由于風險偏好高,運用財務杠桿進行交易,分別持有10%、20%的進攻型資產,由此產生了25萬和50萬投資負債。
依據表4得出甲、乙、丙2016年收支表(見表5)。
(三)各風險偏好水平下家庭財務狀況比較
家庭財務狀況一般是通過資產負債率、凈資產償付率、收入負債率、金融資產權數、融資率、投資凈資產比、財務自由度等指標進行分析。依據表4和表5中甲、乙、丙三個不同風險偏好家庭2015、2016年財務數據,可得三者的財務指標(見表6)。
從表6可知,甲由于懼怕風險不持有進攻型投資工具,過于保守的資產配置較好的降低了家庭資產負債率,提高了家庭凈資產償付水平。且隨著負債的逐步償付,家庭收入負債率也將上升,財務狀況優化。但保守的資產配置導致家庭年度投資收益少,資產增值緩慢,家庭難以實現財務自由。

表4 甲、乙、丙三個家庭資產負債表 單位:萬元

表5 甲、乙、丙三個家庭2016年度收支表 單位:萬元
乙通過負債進行投資獲取回報,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但為控制風險投資負債規模小,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有限。同時一定量的投資負債使得家庭進攻型資產權數上升,利于家庭獲取更多的投資收益和更快的實現財務自由。
丙由于有較高的風險偏好,大幅增持進攻型資產,較多的投資負債提高了資產負債率,降低了凈資產償付比率,家庭債務負擔增大。但有效運用了進攻型資產的財務杠桿實現投資收益的增加,提升了家庭收入負債率和投資與凈資產比率,較快的實現了財務自由。但過高的風險使得收益不穩定性加大,一旦所持資產價格發生不利變動,賬面收益會急劇下降甚至威脅本金。

表6 甲、乙、丙三個家庭相關財務指標標準值和測算值
家庭風險偏好水平差異會影響家庭資產負債率和凈資產償付率,風險偏好水平越高,越偏向于持有高風險的家庭資產、形成投資負債,從而使得該類家庭負債水平高、償債壓力大。同時,風險偏好水平高的家庭進攻型資產配置加大了杠桿性資產占比,有利于增加家庭投資收入,優化家庭負債比率,提高生息資產權數,加快家庭財富的積累,有利于家庭更快實現財務自由。全面了解風險偏好水平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影響有利于更理性的看待資產風險,更科學的進行家庭資產配置。為實現某一家庭財務目標不同家庭可以理性調整家庭風險水平,如想較快實現財務自由就不能過于厭惡風險。但不同風險偏好水平家庭在家庭財務管理中均要注意以下幾點:1.投資未動,保險先行。“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就是家庭基本風險裸露的生動寫照。這要求任何風險偏好水平的家庭都必須嚴格設置家庭保險資產,建設好家庭財產的第一道防波堤。2.不熟不做、不投。現在各類金融投資工具五花八門,產品和服務供應方往往以高收益為噱頭吸引投資者,風險偏好水平高的家庭必須嚴肅對待,不要受高收益誘惑承擔巨大風險。3.不懼不貪,理性看待風險。切記風險和收益的同向性,科學配置各類資產。風險偏好水平高的家庭在參與杠桿資產投資時往往是一嘗到甜頭就頭腦發昏,整天妄想獲取更高的收益而不斷加大資產配置比率,一旦風險爆發極易陷入財務危機。相反風險偏好水平低的家庭則談險色變,這雖然較好的保證了資產的安全但資產喪失了應有的活力也是一種損失,甚至導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
[1]王淵,楊朝軍,蔡明超.居民風險偏好水平對家庭資產結構的影響——基于中國家庭問卷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5).
[2]R ILEY W B,CHOW KV.Asset allocation and individual risk aversion[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2,48(6):32--37.
[3]HALEK M,EISENHAUE R J G.Demography of risk aversion[J].American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Inc,2001,68(1):1--24.
[4]PLSSON A M.Does the degree of relative risk aversion vary with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1996,17(6):771—787.
[5]王晟,蔡明超.中國居民風險厭惡系數測定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中國居民投資行為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19(8):192--206.
[6]馬莉莉,李泉.中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J]. 統計研究 ,2011(8) : 63--72.
[7]王淵,楊朝軍,蔡明超. 居民風險偏好水平對家庭資產結構的影響[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5):50--64.
責編:鄭諍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