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羽, 李鴻儒, 鮑 艷, 郭路佳
(東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沈陽 110819)
·實驗室建設與科學管理·
完善制度導向和目標激勵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張 羽, 李鴻儒, 鮑 艷, 郭路佳
(東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沈陽 110819)
高校實驗教師隊伍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是實驗室建設的執行者,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管理體制不合理,考核指標不健全等因素,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問題重重。通過對高校實驗隊伍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在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下,學院層面加強實驗隊伍建設的對策?,F結合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情況,提出從制度導向和目標激勵兩方面,拓寬實驗教師隊伍的培養渠道,激發實驗教師隊伍的從教積極性,促進實驗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表明,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項制度,能夠大力拓寬實驗教師的培養渠道;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激活實驗教師隊伍的活力,提高了實驗與實踐教學水平。
實驗教師; 隊伍建設; 制度導向; 目標激勵
高校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實驗教師隊伍是實踐教學的第一執行者,是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實驗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必將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促進高校健康穩定、和諧發展[1]。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實驗教師處在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下,由于校院權責不對等,學校權利過于集中,二級學院無人事和財務權利,不利于學院從政策上解決實驗教師的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等問題。如何從學院層面完善管理制度,重視激勵機制,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從而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開展,是本文要解決的重點問題[2-3]。
長期以來,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使高校對實驗室工作不重視,實驗教師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也沒有被充分認識。由此導致高校實驗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實驗教師從教積極性,阻礙了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的進程[4]。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加,全國各高校均重視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實驗室建設的整體水平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實驗室硬件條件、儀器設備水平得到根本改善。然而對于高校實驗室的軟環境建設,特別是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由于缺乏重視,待遇偏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已經成為高校實驗室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1]。
高校實驗室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有利于學校管理重心下移,增強學院管理活力,有利于優化實驗室資源配置[5]。然而大部分二級學院并沒有人事和財務權利,在實驗教師招聘、培訓、工資待遇、職稱晉升方面,仍然受學校統一政策影響。
與專任教師相比,學校針對實驗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力度不夠,從政策上和經費上對實驗教師的培養培訓缺乏長遠規劃和制度保障[6]。這無疑會影響實驗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理論水平的提升。對實驗教師定期開展技術、安全培訓,有利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使他們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自我完善,以適應現代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需要。
實驗教師的工作既包含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還包括科研和其他公益性、事務性工作。而當前在教師考核體系和職稱晉升,重點考察實驗教師學術論文和科研項目工作量,而忽視了日常實驗室管理和建設,學生創新培養和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不能全方位、合理、積極地評價一個實驗教師的所有工作,不能充分調動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對實驗隊伍建設起到阻礙作用[7]。
隨著近年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人事代理人員和傳統正式編制共存,優秀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和老齡化實驗技術人員同在,使得實驗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兩極分化。年輕實驗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年長實驗教師缺乏實驗室建設的積極性。如何制定有針對性的激勵機制,使得不同年齡層次的實驗教師都能發揮自己的能量,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校國家級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下簡稱實驗中心)歸屬東北大學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兩級管理。在學院層面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思路上,兼顧制度規定與激勵引導相結合[8]。在宏觀管理上,制定一系列針對性強的規范制度作為約束,夯實實驗教師發展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各類激勵機制[9],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激勵實驗教師積極上進,提升自我,全面發展,更好地投身于實踐教學和實驗室建設中[10];在實驗教師個性化發展上,注重個體發展與整體提升的內在關系,鼓勵實驗教師在教學改革、實踐創新上多做工作、多出成果。教師個人素質的提升,是隊伍建設的基本元素和重要基礎。
(1)新人培養制度。由于近年來有新引進的優秀碩士畢業生補充到實驗教師隊伍,信息學院出臺了“雙結對”新人培養機制[11],幫助新入職的實驗教師很快融入實驗教學中心大家庭,提升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促進人才的可持續發展。①為新入職實驗教師配備實驗導師。實驗導師由相應實驗室資深教師擔任,旨在幫助新人順利平穩的完成由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通過實驗導師帶教相應課程教學實驗的開展與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師傅盡職徒弟勤懇,不到一學期,他們就完全勝任了實驗教學任務和基本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②對新入職實驗教師進行目標導向教育。中心領導關心新入職實驗教師的心態,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從教的信心。通過定期談話指導對新入職實驗教師進行目標導向教育。并在實驗中心范圍內開辦專題講座和組織研討等形式,定期開展業務知識,先進技術,專業技能的培訓,或新開實驗、新進實驗教師的上崗培訓等,對新入職教師的實驗教學、目標教育等方面進行培訓。
(2)校內進修制度。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實驗課程往往由實驗教師獨立指導,理論教師很少參與實踐教學,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嚴重,實驗課程體現的知識點與理論課堂強調的重點內容有偏差,實踐教學內容更新滯后于新理論、新技術的出現和課堂教授理論知識的更新。針對這一普遍現象,信息學院針對專任教師和實驗教師制定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的校內進修制度,即要求青年理論教師走進實驗室參與實驗指導,要求實驗教師走進課堂為理論教師擔任助教。增強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緊密性,搭建專任教師和實驗教師的交流平臺,促進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3)對外交流制度。目前高校實驗室的硬件建設投入往往較大, 而對于實驗教師卻重使用、輕培養,忽視了人力資源的磨損性和人力資源的再生性,實驗教師缺乏系統、有計劃、深層次的交流和培訓[12]。從某種意義上講,重視實驗教師的培養比實驗室硬件的投入更重要。
為此,信息學院從2012年開始,制訂“信息學院實驗教師培訓管理細則”,規定從2013年開始,每年拿出一定經費,有計劃地開展實驗教師的培訓并使其制度化,不斷提高實驗室人員的整體素質。鼓勵和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實驗教學研討會,交流實驗教學經驗;創造條件,加強交流,有計劃選派實驗教師到對口的重點實驗室或兄弟院校教學實驗中心進行參觀、短期學習和培訓,開闊視野,提高認識;聘請實驗室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實驗室講學、傳授經驗,以提高實驗教師隊伍的綜合業務素質;有選擇地參加校外的研討班和學習班,促進實驗教師自覺、主動地自我提高、開闊眼界[13]。
實驗教師通過“走進教學研討會”“走進兄弟院?!薄白哌M企業”不斷交流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方法,不斷積累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對外交流,有針對性的派實驗教師參加校外教學研討會和企業技術培訓,拓展和更新實驗教師的知識結構,幫助他們掌握現代實驗技術和管理手段,把握高校實驗室建設的脈搏和發展趨勢。
(4)專項培訓制度。實驗教師的工作以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為主,然而不能忽視實驗室設備管理、實驗室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專項培訓制度。在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多發的情況下,重視實驗室安全教育尤其重要。
信息學院通過“實驗室安全教育”專項培訓活動,從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加強安全行為教育、健全安全規章制度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實驗室安全專項建設和教育。針對實驗教師,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安全培訓講座、舉辦安全知識競賽、確立實驗室安全行為準則、針對電類實驗室容易產生的觸電危險,邀請醫院醫生做電類急救安全知識講座,并針對心肺復蘇、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采取人體模型實際操作演練。在學校通用安全制度的基礎上,制訂了電類實驗安全制度,新生準入制度等,確保學生實驗安全。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使實驗教師的思想意識由“要我保安全”轉變到“我要保安全”。
(1)定向激勵 為教學研究和改革增添動力 。信息學院自2012年起,開展2年1次的實驗教學改革立項(或實驗教材立項)建設,并舉辦2年1次的實驗教師技能比賽,督促實驗教師在實驗課之余,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研究與教學改革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教學。針對實踐教學立項評審,引導實驗教師提出實踐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再應用于實踐教學的平臺。實驗教師樂于主動總結經驗、大膽創新,從而不斷地改進實踐教學方法,使自身水平與教學質量共同提升。通過立項項目,大大調動實驗教師深入研究實驗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2)量化考核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中心一直推行量化考核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量化考核,設立以核心教學工作量為主的績效津貼分配制度,強調實驗教學的核心地位;通過定性評價,解決基礎和專業實驗室課程分配不均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鼓勵實驗教師在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研究、綜合素質等均衡發展。
建立以量化考核為標準的績效津貼的激勵機制。①提升績效考核的信度以及效度,這樣才能真實地反映出來實驗教師的業績以及價值。②將績效結果與各種具體的激勵措施聯系起來,績效好的實驗人員可以獲得高薪酬、優先晉升等,這樣就能反過來激發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績效激勵的考核與應用兩個方面統籌兼顧,任何一個方面的不到位都會嚴重影響到激勵效果。對于前者需要在績效指標、績效方法等方面科學設置,確??冃Ч接行В瑢τ诤笳哧P鍵是要形成制度。確保績效通過獎懲反提高實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通過定性評價,解決了各實驗室教學工作量分配不均勻的矛盾問題,考核結果兼顧到各實驗室平衡,重點鼓勵和表彰綜合表現突出的個人。通過近5年的應用,極大程度調動實驗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引導實驗教師由以往的以實驗教學為主的工作態度轉變到向教學研究、實驗室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全面均衡發展,解決了以往全部采用量化考核方式評價實驗教師所帶來的問題。
(3)確立以培養工程實踐創新人才為目標。高校實驗室是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基地,更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器,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寬松的環境。為了讓學生在實驗室有更多自主探索,創新提高的機會,學院制定了開放性實驗“孵化器”計劃,主要是讓大學生在“孵化器”的模式中認識到科學實驗是指導創新的源頭,認識到任何新的科學知識都來源于實驗,沒有實驗就沒有知識創新。
“孵化器”模式以培養工程實踐創新人才為目標,開放性實驗重視課程引領,形式靈活,教學難度層層遞進、內容環環相扣,實驗內容不僅有技能培訓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自由設計內容),而且還有針對各種競賽的專題培訓以及畢業設計。我院學生通過開放性實驗“孵化器”計劃,已經在各類大中小型比賽取得驕人成績,學院每年都能培養出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優秀畢業生。
(4)發揮校企合作優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高校人才培養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來培養應用型人才[15]。信息學院在校企雙方需求互補的基礎上,通過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發展新型校企合作關系,先后與美國國家儀器公司、羅克韋爾公司、西門子公司、三菱公司等行業領跑企業建立12個聯合共建實驗室,每年選派優秀實驗教師參加企業技術培訓,與企業合作出版實驗教學或實踐應用類教材,依托企業提供的最新軟硬件產品舉辦校園創新挑戰賽,鍛煉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實驗室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原則。
在科學有效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的推動下,實驗中心全體教師在教改論文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表的教改論文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以來,實驗教師發表教改論文共4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7篇,一般教育期刊16篇,會議論文6篇。通過發表高水平的教改論文,提高了實驗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了實驗教學水平,有效地推動了創新實踐型人才的培養。
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原用教材參差不齊。有專任教師編寫的由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實驗教程,也有實驗教師自編實驗講義。隨著教學改革及實驗室建設不斷深入,實驗設備不斷更新,實驗內容、手段、方法逐步改進,大部分實驗教程或講義更新不及時,已經不能滿足示范中心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目標的要求[16]。以更新實驗教學思想觀念為先導,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學院實驗教材建設立項為載體,中心聯合東北大學出版社組織專職實驗教師編寫了“高等院校電子信息系列實驗教程”。自2012年起,通過信息學院實驗教材立項項目,18本實驗教程獲得立項支持。迄今為止,該系列教程已經正式出版了7本。
該實驗教程的出版,受到相關專業學生一致好評。它是實驗教師平時點滴工作的積累和反映,提升了實驗教師個人能力,也豐富了示范中心的實驗教學成果。
實驗中心鼓勵實驗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將科研與教學相融合,互相促進。其中,開發研制自制實驗設備,是實驗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踐教學、實施教改創新的典型案例。實驗中心計算機控制實驗室的兩種不同型號的溫度控制實驗裝置,微控制器實驗室的自主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實驗箱,均由實驗教師與相關理論教師自行設計和開發、師生共同組裝而成,同時配套設計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方案,用于計算機控制系統、現代控制理論、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微機原理與程序設計等專業實驗課,以及自動化、測控、電科、電氣等專業的課程設計環節,并多次為畢業設計、開放性實驗提供平臺。研制自制設備,使設備能夠長期、穩定地用于實踐教學,教師在開發過程中不斷總結學習、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專業理論有非常扎實、深刻的掌握,同時開發實驗設備使得他們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能夠更好的為實踐教學服務。
實驗教師隊伍是創建高水平大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不可缺少的人才保障。只有充分認識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做到政策到位、經費保障、在實驗教師隊伍的培養和管理上多做工作,創造條件,才能培養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穩定的實驗教師隊伍,他們必然會投身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從而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地開展,提高實驗、實踐教學水平。
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在這一總體思路引導下,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正在穩步高效地“完善—發展—提升”,實踐教學氛圍緊張和諧,教師之間良性競爭與互助協作并存,教師自我價值實現與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共贏。高素質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為高水平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可靠保障,是高校實踐教育工作的重要壁壘。實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對充分發揮國家級示范中心的示范輻射作用起到關鍵推動作用。
[1] 崔同科,李本貴. 高等學校實驗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2):129-130.
[2] 馬有良,李光明,鄭麗璇. 高校二級學院綜合實驗體系改革與建設[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3):90-92.
[3] 楊方捷. 新形勢下二級學院實驗室建設之我見[J].科學與財富,2010(12):244-245.
[4] 樊 冰,林海旦,亓文濤. 高校實驗隊伍“四位一體”建設機制探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5):224-227.
[5] 遲沂軍, 孫兆揚. 治理理念下校院兩級管理的權責劃分與路徑構建[J]. 教育探索,2016(4):62-66.
[6] 張 敏,樊 強,黨亞愛. 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全面推進高校教學改革[J]. 高教論壇,2016(4):13-14.
[7] 王海波. 高校實驗教師隊伍激勵機制探討[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340-343.
[8] 施 瑞,何驍威,蘭 山. 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學水平[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18-221.
[9] 花向紅,鄒進貴,許才軍.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85-88.
[10] 蔣曉菲. 新形勢下高校如何做好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工作[J]. 文教資料,2015,27:119-120.
[11] 賈嚴寧. 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3):220-223.
[12] 李育佳. “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導向下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模式探索[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9):197-200.
[13] 房 迪,王育萍,倪孟良.轉變觀念加強培訓建設一流實驗隊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5):153-155.
[14] 張 鋒. 高校實驗技術隊伍激勵機制初探[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16):234-235.
[15] 夏 雯. 聯合共建實驗室打造校企合作新途徑[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9):22-23.
[16] 陳旭日. 高校實驗教材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4(7):13-14.
DiscussiononExperimentalTeachingTeamConstructionBasedonRuleGuidanceandTargetIncentive
ZHANGYu,LIHongru,BAOYan,GUOLuji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 executor of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building of experimental teacher tea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ttention, the irr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mperfect assessment index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trategy to constru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under the two-level management by university and college, and strengthen it from the level of college.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new methods based on the rule guidance and the target encouragement to expand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experimental teachers, motivate the experimental teachers to teach,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It is proved that the training mode for experimental teachers is broadened due to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argeted special system; and the vit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ers can be activat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teachers; team building; rule guidance; target encouragement

G 642
A
1006-7167(2017)11-0229-04
2017-01-2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1533007)
張 羽(1983-),女,遼寧沈陽人,碩士,實驗師,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計算機控制系統、過程控制、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Tel.:13889156779; E-mail:zhangyu@ise.n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