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彬彩
摘要:英語教學是我國最主要的外語教學,學好英語對于我國高中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十分重要,且能為未來的國際交流培養出一批具備優秀語言能力的人才。但是,農村地區的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卻存在許多問題,比如鄉音影響了英語口語發音的規律性與正確性,接觸的英語語言資料較少導致他們并未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等等,限制了農村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面對農村高中生,教師應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需求,由此設計長遠與短期并存的教學計劃,保證英語教學直接面向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形成英語素養做好準備。本文將從分析高中生的整體需求、滿足高中生的個性需求和尊重高中生的發展需求三個角度分析農村高中英語落實需求理論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需求理論、整合分析
必須要承認的是,我國農村地區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與城鎮地區存在差距,為避免城鄉教育兩極化問題,我國已經提出了多種教育改革策略,比如城鎮帶鄉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等,旨在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農村高中英語教師也應緊跟國家教育方針,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新課改的改革機遇突出人本教育,讓每個高中生都能在原有基礎水平上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形成英語思維,以便在現實生活中以英語完成交際任務。
一、分析高中生的整體需求
絕大多數農村高中生都處于16-19歲之間,他們正處于由青少年逐步成長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心智發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可以說,農村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育逐漸成熟可以接受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習任務。但是,這并不代表高中生不喜歡生動、直觀的學習活動。相反,由于高中生承受著高考壓力,需要應付知識點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的英語學習任務,所以更喜歡寓教于樂的學習活動,以輕松的身心狀態參與英語學習。因此,在落實需求教育理論時,教師應該主動分析農村高中生的認知特點與整體需求,保證英語課堂是能夠真正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課堂。
就如在“Earthquakes”一課中,高中生需要學習與地震有關的英語知識,了解與地球板塊運動有關的英語資料。本課知識以科學常識為主,存在大量的專業詞匯,學起來十分枯燥、乏味,所以本班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但是,積累豐富的科學常識,了解地球板塊運動對地域風貌與城市建筑的具體影響十分重要,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直接影響。因此,筆者便鼓勵學生以“地震”設計英語演講稿,即通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真實案例講述地震的嚴重危害,以及人們在地震中求生的具體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便以學生主動講代替了被動接受,對調動本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十分有效。另外,在課堂上,我還播放了央視新聞中關于地震災區介紹與采訪的相關視頻,通過直觀畫面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觀,使其對大自然產生敬畏之情,對地震災民產生同情之心。當學生產生了某種情感認知之后,再引導學生展開聽、說、讀、寫練習,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滿足高中生的個性需求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智能優勢,農村高中生的學習經驗與語言天賦也決定著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需求教育理論以學生的整體發展為基礎,認為教師應該針對每一個高中生的語言能力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消除學生兩極分化的問題。所以,高中英語教師應及時更新學情信息,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保證農村高中生可享受平等的、公平的英語教育。從這個層面來看,教師一定要避免由于學生成績而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不同等級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態度的錯誤行為,甚至要更加關心后進生、中等生,讓這部分在英語課堂學習中處于消極、低效狀態的學生找到學好英語的客觀方法,重塑學習自信。
就如在“Wild life protection”一課中,學生們需學習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有關的英語知識,重點在于閱讀。針對本班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筆者設計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本課生字詞,在課文中了解單詞、詞組的具體含義;通讀課文內容,翻譯文本內容;分析文本的篇章布局特色,回答教材中的閱讀問題,分享閱讀技巧。雖然設計了難度分明的英語學習任務,但是筆者卻并未明確規定某個學生應完成的學習任務,而是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留白”,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對應的學習任務。比如,對于本班英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便應把學習重點放在單詞學習與內容感知任務之中;對于本班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便應主動分析文本的寫作特色,從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以便解答閱讀問題。
三、尊重高中生的發展需求
需求教學理論的研究點并不只是關心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具體行為表現,而是認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們的成長需求制定長遠教學計劃,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角度考慮,允許高中生通過拓展型的英語學習實現個人成長。現在的新高考制度開始嘗試以“必修+選修”的方式展開人才選拔,雖然尚未在各個地區普及,但是卻給高中生實現個人理想提供了一定的選擇權。而多數高中生也早早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有一部分人生理想需要學生掌握優秀的外語交際能力,而教師便應結合高中生的理想信念實施英語教學,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通過談話,我了解到我們班有許多學生都已經樹立了明確的人生奮斗方向。比如,有的學生希望可以在未來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國際導游,到世界各地學習先進的外來文化,傳播我國傳統文化,展開國際交流;有的學生則想要出國留學,學習更加先進的專業知識等等。面對學生的發展需求,我會盡可能地通過校本英語課程組織拓展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雖然本班有一部分學生并未樹立明確的人生奮斗理想,但是卻也能意識到英語交際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所以也愿意主動參與英語拓展學習,通過英語閱讀、英語聽說練習等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
總而言之,農村高中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參差不齊,教師需要從高中生的整體需求、差異需求、長遠需求出發,優化農村高中生的英語素養,提升農村高中生的整體素質,促使農村高中生可以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成長。
參考文獻:
[1]高麗.需求分析理論視角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16):87.
[2]朱婷.需求分析理論在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