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瑛
摘要:網絡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便捷,媒體作為一個大眾平臺,滿足了公眾獲取各方面信息的需求,加強了公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公眾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與此同時,媒體作為現代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創造了文化的盛宴,而且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新媒體給縣級廣播電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其面臨發展的困境,探討媒體融合下縣級廣播電臺發展路徑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縣級廣播電臺發展困境,提出其開展新媒體平臺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廣播電臺;發展困境;新媒體平臺
一、縣級廣播電臺發展困境
(一)頻率資源稀缺
廣播電臺是在滿足聽眾需求、服務特定人群、節目細分的基礎上發展的,這就必然要占用更多的頻率資源,然而我國縣級電臺廣播頻率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很難滿足廣播電臺發展的需求。在一些地區,各級電臺競相申報新頻率,搶占頻率資源。
(二)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由于諸多傳統廣播媒體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體制,而《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一文指出,事業單位的性質和管理分配機制已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掣肘。由于長期的事業單位性質,許多傳統廣播媒體管理者存在保守僵化的心態,雖然談創新,但在根本理念和實際操作上都沒有真正轉變,也不敢于打破現有的組織體系和利益格局。
(三)資金來源單一
從目前大部分縣級廣播電臺的經營收入來看,廣告盈利仍然是主要經濟來源。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對縣級廣播電臺來說,本身就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中央和省級、地級電臺廣告的壓力及國家廣告政策的制約。然而,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廣告客戶的投放意愿更傾向于擁有大量潛在消費群體,同時具有極強交互性和精準大數據的新媒體,因而縣級廣播電臺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正在被新媒體進一步分化。
(四)專業人才不足
在人事管理方面,縣級電臺還缺乏靈活性與自主性。雖有一定的人員編制,一旦編制滿了,就很難再引進所需要的人才。而廣播的運作方式,對人員的要求是少而精,現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就制約了縣級電臺向類型化廣播的發展。另外,當前分配制度也存在不少缺陷,大部分縣級級新聞事業單位還沒有拉開工資差距。優秀的主持、播音人員,尤其是有能力的年輕人很難得到優厚待遇。這既不利于人才的自身成長,更不利于電臺吸引優秀人才,而缺乏優秀人才的電臺是很難搞好類型化廣播的。
二、縣級廣播電臺新媒體平臺建設原則
(一)先進性原則。新媒體平臺建設必須時刻確保技術的先進性,采用國際流行的高科技互聯網體系構架及技術,才能確保新媒體系統的先進性與科學性,建立起廣播電視新媒體行業中的技術優勢。
(二)拓展性及開放性原則。新媒體系統應支持平臺間的跨越式運行架構,實現多平臺的操作運營。才能實現服務、業務、數據上的系統拓展,保障廣播電臺新媒體系統的開放性,滿足新媒體業務發展需要。
(三)訪問統計性強。網站具有較強的訪問統計性,可以幫助管理人員及時了解指定頁面的訪問量,訪問途徑及訪客分布地區,訪問時段等,制定統計數據。就可以使相關管理者詳細了解到新媒體用戶需求,方便廣播電臺制定符合人民需要的媒體內容,確保新媒體內容的時效性。
三、縣級廣播電臺應對策略
(一)深入市場調查,做好各時段節目定位
縣級廣播大都是綜合性電臺,新聞、音樂、交通等等都有涉及,這就要求其搞好市場調查,細分受眾,做好各時段的節目定位。在搞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節目類型,凡是與這一時段不相吻合的內容,要堅決舍棄。
(二)加強渠道建設,拓展新技術新應用
1.完善微信平臺。微信平臺可以提高聽眾參與節目的互動積極性,提高收聽率。為了進一步發揮微信功能,縣級廣播電臺可以從兩個方面完善微信平臺:開通微社區、開通微信墻,實現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同時,積極探索開創微信盈利手段,建立電臺、會員、聯盟商家三體共贏微信商業盈利模式。2.繼續發揮微博優勢。微博在與受眾互動效果上有著很大的優勢:即微信受眾只能看到自己與主持人的互動,而微博受眾之間可以互動,進一步增強互動效果與受眾黏性。因此,縣級廣播電臺要求主持人繼續發揮微博優勢,如通過微博發布節目預告等,激發聽眾通過微博參與話題討論,發布個人觀點,與主持人、其他微博粉絲積極互動,形成有效的互動圈子和良性循環。3.打造手機APP客戶端。打造手機APP客戶端的優點在于可以獨立掌握用戶數據,不受規則限制;第一時間通過手機把最新資訊傳遞給用戶;除了聲音外,圖片、視頻等內容得以全方位呈現;直播與點播結合,讓聽眾隨時在線收聽或會聽,進一步鎖定聽眾。借助手機APP客戶端不斷增強地方臺自身品牌影響力。
(三)改變單一的廣告盈利,拓展盈利渠道
廣播電臺應探尋“多元化”的產業經營方式。近年來各城市迅速發展的交通廣播,結合“在路上”移動人群的特點,為聽眾提供購車、年檢、車險、汽車美容等“交通服務”,既加強了與聽眾的聯系,又拓展了自身業務,獲得了良好的收益效果。縣級電臺可利用其頻率品牌在當地的影響力,借助“活動營銷”提高頻率的品牌知名度,引導活動參與者產生消費行為,同時拓寬電臺的盈利渠道,從而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四)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1.用機制留住人才。縣級廣播電臺著力從政策、制度上向優秀人才傾斜,以期用制度留住人才。一是在政策、機制上適度向技術人才傾斜,積極實施骨干員工長期激勵措施,使其成為電臺的利益共同體,與電臺發展同榮辱,共進退。二是籌劃建立完備的新媒體人才體系,創新人才評估和管理體系,為新媒體人才發展建立特殊通道,用機制留住人才。如果條件允許,成立新媒體部,讓具有新媒體素養與特質的人,發揮其才干,把新媒體做大做強。2.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廣播若想生產出更加人性化的特色媒介產品,讓產品更加具有溫度、更有個性,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所以,要在員工中逐步培養既懂技術又懂采編,還會運營的新型復合新媒體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對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形成了巨大的挑戰。未來是互聯網與高科技的時代,縣級廣播電臺的發展必然要依靠新媒體平臺的不斷建設,利用“貼地性”整合當地廣電媒體資源,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帶來的新契機,培養更多優秀的新媒體人才,才能實現廣播電臺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孟懷東.地方電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及策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6)
[2] 王娟.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