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屹蘭
(杭州市青藍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3)
融入經歷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婁屹蘭
(杭州市青藍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3)
“經歷伴隨閱讀”是一種學習理念,更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或借助已有的經歷,或通過直接經歷的方式自主閱讀,體驗閱讀的樂趣和價值,形成獨特的感受,建構新的閱讀策略。經歷伴隨閱讀有四個環節:喚醒經歷、分享經歷、實踐經歷、建構經歷。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借助經歷學情單、靈感觸發圈、情境經歷場、個性閱讀室等載體,解決實際問題,獲得閱讀的成功感,從而提高閱讀的實效。
經歷;經歷伴隨閱讀;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與學生的背景經歷密切相關。只有激發學生興趣,帶領學生充分經歷閱讀過程,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001年,新課程改革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1],引入差異教學。它包括“閱讀需求差異”和“閱讀準備差異”兩方面,以“閱讀預習單”為主要載體。“預習單”的實施實現了兩大轉變:其一,學情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自主、合作、探究成為閱讀的重要學習方式。其二,依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關注學生認知差異。教師因材施教,依據認知差異開展學習。但究其本質,“預習單”還是教師在解讀文本基礎上,依據文本內容、閱讀知識點而設計的。因此,其根本是指向閱讀內容的習得。閱讀不僅需要關注文本,更需要關注閱讀者。這正是當下語文的核心素養觀,其主旨也是人——學生。[2]學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差異,還存在環境、生理、心理、行為、精神、信仰等諸多差異。能否讓經歷伴隨閱讀,使學生身處真實的閱讀情景,在閱讀中探究、體驗、思考,在經歷閱讀的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正是我們所要探討的。
“經歷”一詞,在《辭海》中解釋為“經過,亦指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兒童已有的、遭遇過的事件,包括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可以是生活經歷、交往經歷,也可以是學習經歷,其中學習經歷包含認知經歷;二是指通過直接經歷的方式去進行閱讀學習,包含“積累”“內化”和“運用”的過程。這類更多的是實踐經歷,包含生活實踐、交往實踐、學習實踐等。“經歷伴隨閱讀”就是指在閱讀中融入這兩種經歷。具體說,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或借助已有相關經歷,或通過直接經歷的方式自主閱讀,體驗閱讀的樂趣和價值,形成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建構新的閱讀策略。
經歷伴隨閱讀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與傳統閱讀不同的是,體現“以生為本”“生活即學習”的理念,突出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從實踐中學習,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合作、探究、體驗,注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經歷伴隨閱讀的教學會發生以下變化:一是從知識傳授走向興趣激發。閱讀與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文化選擇取向相關聯。學生只有走進課文情景,產生情感火花,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打心底里喜歡閱讀。二是從被動閱讀走向自覺、自發閱讀。舒適、開放、多樣化的閱讀環境,能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滿足每個學生主動閱讀的需求。三是從機械記憶走向能力提升。學生語言的積累與內化,不僅需要朗讀、背誦,還需要與生活實踐結合,在多樣化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運用語言,通過閱讀實踐,提升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歷伴隨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往上循環往復的螺旋,其外形就像“蛋筒冰淇淋”(如圖1所示)。其間有四個環節,分別是喚醒經歷、分享經歷、實踐經歷、建構經歷。從經歷出發,確定教學起點,重組內容;到再現經歷,聚焦具體問題;到小組交流,連接不同的經歷;到結合經歷,探求閱讀的規律,建構新的經歷。

圖1 經歷伴隨閱讀的教學圈
(一)喚醒經歷,聚焦問題
閱讀是通過視覺感知語言信號后,經大腦處理加工,理解信息、反思意義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這個心智過程中包含從理性走向感性,再從感性回歸理性的過程。因此,應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讓學生親歷真實的閱讀情景,將生活經歷作為學生閱讀的起點。[3]具體而言,一是利用閱讀桌、閱讀室營造安靜、獨立的閱讀情境。教師提供完全獨立、自主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靜心閱讀,與作者進行超時空對話,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并獲得獨特的感受與體驗。二是借助視頻、圖片、講故事等形式,營造學生熟識的生活情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已知的生活經驗與課文中的情景進行關聯,激發閱讀期待,用已有的生活經歷預測文章即將發生發展的情節故事,深化理解,理清文章脈絡;可以創設文本情況,引導學生沉浸其中,用心感受故事角色的心情起伏,換位思考角色的行為變化及原因,提取文章的關鍵性詞句,把握文章精要;還可以呈現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矛盾點,激發閱讀沖突,促進學生深層次地思考,對文本提出批判性的意見與建議,主動建構文章新的意義模式。
(二)分享經歷,小組互動
在閱讀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之間經歷種類的不同,如親身經歷、旁觀所見、聽人轉述等,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往往也不相同。這就需要小組合作交流,利用不同經歷學生之間的對話,分享不同的經歷感受心得,不斷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這一部分關鍵要把握兩點:其一,關注思維發展,重視同伴啟發。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帶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有涵養化育的作用,帶有豐富的情感和思維活動。閱讀中,學生不僅學習語言,還應聯系個人興趣愛好,想象推理,開展批判性閱讀,把握文本的價值和要領,從而得到思維發展和情感熏陶。其二,發揮教師特殊經歷,做好組間溝通,疑問點撥,形成閱讀策略。組間交流中,學生相互補充,對文本理解感悟更加全面,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結束問題討論后,教師讓學生再次思考討論:“我們班級課文閱讀中困難是什么?”“全班合作,需要運用哪些閱讀方法和策略來實現?”“這些閱讀策略還可以適用于哪些地方?”這樣的小組合作分享,可以將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經歷和經驗經歷勾連,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策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實踐經歷,探究體驗
閱讀過程的關鍵不在于教師的講讀,而在于學生在參與閱讀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技能。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預測故事內容,調動已有知識與經驗運用聯想、提問、圖像化、推理、找出主旨和重點、綜合等閱讀策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具體而言:預測故事發展,感受寫作秘要;啟動背景知識,理解文本內涵;尋找文本主旨和重點,整合文本信息;文本圖像化,深化聯想。已有經歷通過閱讀實踐,在探究和體驗中不斷地修正,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建構經歷,反思提升
閱讀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其中“反思”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反思可以聯系已有經歷發現閱讀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建構新的閱讀經歷。通過學生的已有經歷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建構一種新的閱讀經歷。反之,通過理性的思考促進生活經歷的提煉、提升。讓學生在真實閱讀活動中,獲得閱讀的成功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結束后,學生還要進行復讀和討論。這是閱讀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閱讀力說到底就是思考力,只有通過交流討論,將書本閱讀與生活閱讀充分結合,將閱讀置身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來拓展思考的寬度,挖掘思考的深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達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目的。
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需要開拓學習路徑,運用直接經驗學習方式開展閱讀,同時為了激發學生活力并使其快樂學習,又需要借助一些載體去發現、去落實。
(一)經歷學情單
經歷學情單是指以圖、表或問題的形式,暴露學生前概念及檢測課堂經歷習得效果為目的的調查表。經歷學情單的呈現可以是問卷、圖表,也可以是口頭問題等方式,其研究對象可以是某一概念、某一個知識點甚至某一事物。根據經歷的內涵,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表1)經歷學情單。

表1 經歷學情單
從表1可以看出,經歷學情單分為調查內容及對于調查內容的分析兩部分。調查內容與傳統預習單相比,增加了學生生活游戲背景經歷及興趣傾向。經歷分析部分除了學前分析,還包括學生一節課后的學情跟蹤,涉及學習難點、重點學生掌握的情況,以及興趣的高低和悅納度。經歷學情單可以在課前或課堂中某一研究對象提出前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暴露出對該對象的前概念,由于前概念是受學生的生活經驗所影響,因此此時的前概念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接下來的課堂就需要利用各種教學措施來創造各種經歷,并對錯誤的前概念進行校正。在課后或課堂中某一研究對象學習后,再次向學生展示經歷學情單,從而檢測學生經歷的獲得情況。例如《太陽》(人教社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1課)是一篇科普短文,介紹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和與人類的關系。其中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與學生平時讀的兒歌、童謠、寓言等文體的行文方式大有不同。課前,教師可以通過談話、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相關科普讀物的閱讀情況等。然后根據學生閱讀的性別差異、個體差異確定本課閱讀的重難點。
(二)靈感觸發圈
靈感觸發圈,又稱概念圖,它是一種利用圖像來消除學生間經歷差異的工具。在小組分享中,以各種圖形呈現不同經歷學生的想法、感受、理解、思考等,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思考力。它與一般概念圖區別在于,不僅由多個組員充盈完善,相互修改更正,而且除了認知內容,還包含情感部分。

圖2 靈感觸發圈結構圖
靈感觸發圈由三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中心詞、感言圈、修正點。黑色圈表示要討論的中心詞;從中心詞引發的各線圈表示每個組員的見解和感受,一條線代表一個學生的見解,每個學生先根據中心詞獨立思考,并寫在自己的線圈內。交流時,學生各自將自己書寫的見解線圈貼在中心詞周圍,合起來就代表這一組的理解和感悟。在感言圈以外,還有一種灰色的方塊,這是同學之間相互的修正、補充,甚至不同的意見。
靈感觸發圈一般在課中和課后使用。它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間經歷差異,發揮各自的優勢,提升閱讀能力。小組交流中,有親身經歷的學生向小組成員介紹參加活動后的感受;有旁觀經歷的學生講解觀后反思,理性又條理清晰,讓每個伙伴情緒激動之余,思路更為清晰;有閱讀經歷的學生不斷補充文本中的介紹重點,從而在情感、思維、知識等多角度開展閱讀。例如《不一樣的卡梅拉》的主角是小雞卡梅拉,他向往遠行,希望看到大海、日出,不愿意過著生蛋捉蟲的平凡日子。為了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主角形象,教師創設情境,課堂現場就成為小雞的家,每個學生就是一只小雞,再引導學生四人小組思考:假如你就是卡梅拉大家族中的一只小雞,你覺得卡梅拉究竟與你不一樣在哪里?合作完成“靈感觸發圈”。

圖3 靈感觸發圈樣例圖
通過小組思維碰撞交流,學生發現卡梅拉的勇敢、智慧、善于解決問題、喜歡新鮮刺激、反應快等特點與其他小雞不一樣(如圖3所示)。對于主角又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與此同時,對于現在的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將來的自己有了新目標、新規劃。
(三)情境經歷場
情境經歷場,指的是通過創設適合學生發展,并為學生熟識的支持性環境,讓每位學生在與環境、材料的有效互動中,大膽地探索、充分地表達,不斷豐富經歷。“場”多指一種氛圍,一種能讓學生回歸生活的場景。教師利用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及善于想象的特點,可以以學生演示講述為載體,再現生活游戲場景,而且要利用生活中的照片、音像材料、視頻等教學手段,將學生帶進生動、愉悅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學生的情思。因為只有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與一般閱讀不同的是,這些材料的呈現是由學生來完成,材料的內容也是學生親身參與、親眼所見的,借助學生的敘述和操作,感染其他學生的情緒,從而將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習世界聯成一體。這一載體適用于“喚醒經歷”“分享經歷”的環節,它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不同形式的經歷再現生活情境。例如《咕咚》(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20課)是一篇連環畫故事。閱讀課文時,營造生活中真實閱讀的場景:首先,兩個學生共讀一課書;再組織學生討論如何不依靠拼音,獨立閱讀完成。讓每個學生掌握“借助圖畫意思”“慣用詞組搭配”“形聲字規律”等其他識字方法,從而學習獨立閱讀。
(四)個性閱讀室
任何閱讀方式都須與生活中的常態閱讀方式相結合,回歸無壓力的生活閱讀。個性閱讀室,即為學生獨立閱讀,建構和運用語言,發展思維,形成閱讀策略,提供相應的學具、場地、教師指導。學生在操作中感悟閱讀思想,發展思維能力。它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類。硬件指的是閱讀室的建筑設施、文化環境及各種書籍、筆記。例如,朗讀亭、閱讀躺椅、聽讀同步書籍、名人名家的閱讀筆記、老師批注過的書籍、高年級學生的批注等。軟件指的是設置具有學校特色的閱讀校本課程,其中包括繪本閱讀課程、群文閱讀課程、家長閱讀課程、圖書館閱讀課程等。我們期望通過對個性閱讀室的建設為經歷伴隨學習的實施提供一種良好的人文環境,讓學生能自己獨立學習閱讀的策略與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景陽岡》選自《水滸傳》,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這篇課文是在個性閱讀室上的。課前,教師把各個版本的《水滸傳》擺放在每張桌子上,關于《水滸傳》的閱讀海報也貼在墻上,關于名家對《水滸傳》的評價也貼在墻上和電子屏上。師生共同讀完《景陽岡》后,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落讀自己中意版本的《水滸傳》。個性閱讀室引導學生的閱讀從一篇走向一本,從精讀走向默讀、瀏覽。
綜上所述,經歷伴隨閱讀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內驅力,同時將已有經歷與生成經歷不斷整合勾連,從而形成每個學生的閱讀策略,提升閱讀能力,豐富閱讀經驗,積累內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成尚榮.語文教學不是教語文,而是教兒童學語文[J].小學語文教師.2017,(3):1.
[3]王榮生.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和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2,(7):84-91.
Experiences-Integrate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LOU Yilan
(Hangzhou Qinglan Primary School,Hangzhou,Zhejiang,China 310003)
Experiences-integrated reading is a type of learning philosophy;it is also a new way of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students read autonomously,experience the joy and value of reading,form their unique feelings in reading,and construct their new reading strategies with the help of their existing experiences or direct experiences.Experiences-integrated reading has four aspects:awakening experiences,sharing experiences,practicing experiences,and constructing experiences.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with the help of carriers like learning experiences,inspirational experiences,situational experiences,and personalized reading room etc.,students solve authentic problems,obtain the sense of success in reading,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experience;experiences-integrated reading;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G 4
A
2096-0069(2017)06-0064-05
2017-06-28
婁屹蘭(1974— ),女,浙江杭州人,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杭州市青藍小學校長,研究方向是閱讀教學和小班化教學。
(責任編輯 杜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