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前段時間,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遭遇網絡招聘陷阱,受騙進入傳銷組織并因此失去生命,引發社會熱議。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被騙的事時有發生,如被提前收取“入職押金”、被黑中介騙、被疑似傳銷組織騙,等等,由此引發社會對大學生求職安全的深深擔憂。
國家層面對此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招聘信息管理的通知》,針對部分招聘網站違規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造成求職者上當受騙的問題,要求各地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加強對互聯網招聘活動的監管。但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一些不法公司或個人利用高校畢業生急切的求職心理,蓄意埋下各類求職陷阱,騙取畢業生錢財。而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初入社會,閱歷少,對信息的甄別能力較差,很容易掉入這些求職的陷阱,造成錢財的損失,嚴重的甚至會遭受人身傷害。
網絡求職是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尋找工作的重要途徑,政府也鼓勵互聯網新興產業的發展,但這些新興產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不能對網絡求職一棒子打死,而是應該設立多重保障機制,確保畢業生不要掉入求職陷阱,維護就業市場的良性發展。
高校方面,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課程是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如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但信息鑒別、風險應對能力的培養尚比較欠缺。對此,高校應加強該方面的教育,教學內容應涉及大學生求職中的權益保護,幫助學生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對于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高校就業平臺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高校相關部門應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嚴格把關,任何用人單位來校宣講或發布在線招聘信息,都應嚴格審核其經營資質,并進行定期信息更新和維護,確保學校就業信息平臺的可靠性。學校還應該做好就業信息反饋,分析就業陷阱和傳銷等案例,為畢業生增加間接經驗。
政府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督促招聘網站加強對招聘單位的資質認證,要求網站加強招聘單位入駐的管理,及時調查和處理網民的投訴意見;要督促招聘網站履行信息發布的審核責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的招聘行為,依法查處發布虛假招聘、以招聘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非法中介等違法活動。
畢業生個人教育方面,畢業生要想不誤入求職陷阱,不能完全依靠他人,自身也應提高防范意識和能力,家庭教育和個人能力的提升與學校的教育要相輔相成。畢業生要學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知曉簽約流程,學會如何甄別信息,要懂得防范求職過程中各種名義的繳費,出現情況不對時保留證據并及時與聯系老師。在投簡歷之前,要多動腦,搜索和比對相關信息,查驗各種聯系方式是否準確,有條件的可以先對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考察,確認信息正確后再面試。要選擇正規的招聘平臺,在求職過程中不能心急,防止被誘惑進入圈套。
社會方面,媒體應開通投訴、舉報平臺,鼓勵民眾參與對求職市場的監督,發動多方力量,多途徑獲取違法企業的信息并公布名單,共同促進求職市場的健康發展。媒體還可以在各平臺發布網站招聘詐騙的典型案例,加強對政策的解讀,幫助畢業生增強防范意識,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還應及時公開政府部門查處違法招聘網站、用人單位的結果,幫助其他畢業生避免這些違法企業的傷害。
總之,保障高校畢業生不掉入求職陷阱,需要多方的長期努力,不要因為某個典型案例被媒體關注后才在一段時期內加強就業市場整治,而是應該將狠抓網絡違法招聘行為作為工作的常態,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求職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