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芝梅
【摘要】本文主要對當前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過程當中所遇到問題進行了審視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提升課堂授課效率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語言文化 英語 高效課堂 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作為中考英語考試所要重點考察的項目,也是學生學習英語這門語言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礎技能。然而,在實際授課時,一些教師卻不關注這項技能的教學,覺得學生僅需掌握足夠多的單詞量和語法基礎內容,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能夠相應地得到提升。雖然學生能夠掌握大量的單詞、語法確實對他們英語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益處,但是英語短文的閱讀和理解并不單是依靠單詞簡單詞義的拼湊,它還和這門語言的文化、語境、語言特點等相關,因此,教師應該重視閱讀理解的教學并針對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做出相應的指導,讓他們能夠正確、快速地去閱讀和理解英語短文中的內容,這才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考試成績。那么,作為一名初三英語教師如何才能打造高效的閱讀理解課堂、快速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和水平呢?
一、立足英語課本,做好基礎閱讀教學
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是每個英語教師都會講授的內容,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英語單詞、句法,也能更好的理解英文文章的表達和寫作方式。然而,在實際的課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學生“文意”理解方面的能力缺乏有效培養和鍛煉,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把握課文的主旨內容,在做閱讀理解題目時需要花費比別人更長的時間去分析和理解短文。教材作為英語學習最基本的書目,也是學生接觸最多、最熟悉的內容,它當中所選的文章大多符合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且質量較高,是專為初中學齡段學生所編制的。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需要充分運用現有的英語教材書籍,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基本的語法知識,還要使其弄懂每一篇短文的大意并能夠正確表達出來。
依照多年的英語課堂授課經驗,我認為要想從學生熟悉的課本入手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得依賴于師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學生要能配合教師的教學,做好課文的課前預習工作。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將課文當做考試時的閱讀理解題目,先大概閱讀文章的內容,再去做課文后跟隨的練習題。這樣一來,當教師課上詳細講授課文時,學生理解起來便會變得容易,也能夠發現自己在理解文章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便于能夠及時更正。如:每個Topic內容下的SectionC。我通常建議學生做SectionC這一部分的內容,因為SectionA和SectionB的內容更適合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其次,教師應該在講解完課文的基礎知識后,讓學生試著用幾句話去總結課文的梗概和中心,繼而鍛煉他們的總結、概括能力;之后,教師還要對文后的題目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明白并改正在預習時做題所出現的錯誤,同時,這能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這種結合閱讀理解的課文教學方式,相比于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課外讀物來鍛煉閱讀能力的方法要相對節約教師和學生時間和精力,而且內容是經過教師詳細講解的,有著其他的閱讀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即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能真正實現閱讀理解教學的高效課堂。
二、引入多媒體技術,激起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要想提升閱讀理解水平就需要其先進行足夠量的課外閱讀積累練習,只有達到足夠豐富的閱讀量,他們對文章內容的領悟、辨析能力才會有質的提升和飛躍。然而,根據學校的調查顯示,初中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量低的驚人,有將近50%的學生表示只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過幾次課外閱讀活動,有33.5%的學生表示每月會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少量的課外閱讀,僅有15%的學生表示每周會保持2到3個小時左右的課外閱讀時間。調查中還了解到造成學生課外閱讀量低的主因是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只有少量學生表示不知道應該選用哪些英文材料閱讀。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就變得非常關鍵。
英語影視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多媒體課程資源,非常適合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而怎樣才能有效的將影視資源和英語閱讀聯系起來呢?我著重選取了一些英文經典名著改編的影視劇,如:《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記)《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愛麗絲夢游仙境)等。在課間或者學生學習狀態不佳時,我會播放一部分,利用學生對影視的熱情帶動他們進行英文原著的閱讀。有一次,我給學生們播放了《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系列,課后,我發現班內很多學生都有購買J·K·羅琳的小說,雖然文中也有不少生詞,但學生依然非常有耐心,他們會自己查閱字典并將音標和詞義都標注上去。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使他們對英文書籍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隨著閱讀量的積累,教師對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所起到的指導作用會越來越弱,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課堂效率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三、傳授閱讀技巧,提升閱讀理解本領
英文和語文的閱讀方式一樣本身都是有一定的策略以及技巧的,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建議教師抽出一部分時間專門給學生講解閱讀理解的方法,這樣能夠幫助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有目的性的挑選不同的閱讀方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除了課文外,教師給學生們講解比較多的就是測試題中的閱讀理解題目,而這類題目中大都包含著一定的閱讀理解技巧,它們有的針對性較強,需要學生泛讀或精讀某句話就能夠正確解題,有的則比較綜合,需要學生進行全文仔細閱讀。因此,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給學生講解題目的便利,有目的地給他們傳授一些閱讀技巧,這與教師直接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理論講授相比,從實踐中總結方法的教學方式,更易于他們的理解和使用。
1.生詞。學生在閱讀時,避免不了會遇到不懂的單詞,很多學生會著急、發慌,其實這時教師可以讓他們嘗試利用上下文來推測句子的意思,當推測不出時要直接跳過,接著閱讀下面的段落,掌握好文章的主旨。endprint
2.標題。一些短文是帶有標題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可以先多讀幾遍標題并盡量去理解,然后帶著從標題中獲得的內容主旨信息去讀文章。
3.速讀或精讀。在進行閱讀之前,我更建議學生先閱讀問題,了解題中所問問題的細致程度,這也就是判斷文章類型、確定文章閱讀方式的過程。比如:主旨題和推理題,學生只需略讀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以及對情節發展和簡單的邏輯情況有大致的了解便可。而細節題和詞義句義辨析題,就需要學生找到文章所對應的內容并進行精細閱讀。學生只有針對問題情形,對這兩種閱讀方式的進行有效利用才能夠做好閱讀理解題,進而提升他們閱讀理解的本領。
四、注重語言文化,擴大學生閱讀視野
漢語和英語的傳統習慣、風俗環境等有較大的差別,使得學生在閱讀一部分和習俗相關的文章時會在內容的理解上產生歧義或障礙,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注重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英語文化、風俗人情、國家地理、人文歷史等方面的內容,這不但能夠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英語文章,還可以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增加其對英語語言的好感。
例如: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經常會在一些英文文章中提及,學生如果不了解這個西方節日,那么當文中同時出現“roast turkey”“pumpkin pie”“Black Friday”這些詞匯時,便會對學生在理解文意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難,他們需要花費時間根據上下文的語意去揣摩詞匯所要表達的意思。尤其是當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時,考試時間有限,對這些詞匯意思的揣摩便會占用他們其他問題的解答時間。但當學生了解這個節日時,它又能反過來幫助他們理解文章的上下文。
教師對學生英語語言文化的教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定期做好總結、整理并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在緊張的授課過程中緩解課堂氛圍,還讓學生了解了西方文化,有助于其今后的閱讀,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和英語文化相關性比較強的文章或書籍讓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他們才能充分地了解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閱讀理解水平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教學應該從多方面入手,教師尤其要先做好課堂內容的理解和閱讀技巧的傳授工作,讓學生弄懂吃透熟悉的課文并掌握正確、高效的閱讀方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小花.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1(4):157-157.
[2]魏曉莉.培養和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方法之我見[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刊,2014(3):31-31.
[3]張長秀.淺談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J].中學英語之友:新教材初三版,2011(12):3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