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摘要】設計藝術專業教育有其顯著的特殊性,即更注重實踐教學的成果。因此,針對學生練習作業的實踐指導在設計藝術教學中占有極大的比例,這也就決定了導師制度實行的可能性與有效性。我們希望能摸索出一套更為符合中國特色及設計藝術類專業特點的導師運行機制。只有采用合理的運行機制才有可能使這一教學制度真正地做到為師生服務。
【關鍵詞】設計藝術;導師制;教學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45-02
自19世紀牛津大學開始實行導師制(tutorial system)以來,這一教學輔導方式就一直被認為是最具成效的大學教學制度之一。本科導師制具體是指由導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學習、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人才培養制度。推行本科導師制度,旨在加強對學生在思想、學習、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引導,因材施教,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提高專業學習能力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設計藝術類學科是典型的應用型學科,所以相比其他本科專業,設計藝術專業教育有其顯著的特殊性,即更注重實踐教學的成果,對于學生的指導方面則更重視不同個體的個性化教育。因此,針對學生練習作業的實踐指導在設計藝術教學中占有極大的比例,這也就決定了導師制度實行的可能性與有效性。
一、設計藝術專業導師制的運行機制
本科導師制,又被稱為學生個別指導系統,它是一種以個別輔導為主的學院教學形式。在基本核心宗旨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希望能摸索出一套更為符合中國特色及設計藝術類專業特點的導師制運行機制,只有采用合理的運行機制才有可能使這一教學制度真正地做到為師生服務。
1.導師制中的成員構成
導師成員構成:導師制度中的導師角色應由堅持在教學一線并在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中具有較豐富經驗的教師們擔任。同時,因為導師的指導工作繁雜,且較多占用課余時間,導師隊伍應按照由教師自愿加入的原則來進行建設。如果可能的話,學院可以聘請相關退休老教師成為指導導師,這些老教師往往對學科建設及學生教育有著更大的熱情和更強烈的責任心,且不計報酬、一心為學生奉獻。此外,近年來本科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在師生比例無法滿足較高的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應該考慮聘請校外專業人士擔任導師職務,如兄弟院校的教師、退休人員,或者是與學科專業有緊密聯系的相關單位人員等等。
學生成員的構成:在創新人才個性化培養體系的運行中,我們始終堅持“學生是主體,導師為主導”的原則,導師與學生關系的確定應做到“雙向選擇”,學生選擇導師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因此,在設計藝術專業導師制中的學生成員以本專業的本科學生為主體,在學生出于自愿及就業等方面考慮的前提下,其他專業的學生也可以申請加入。交叉專業的組成隊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促進、取長補短,也有利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討論課題或參加各類設計競賽活動中激發更多的創新思維。
2.導師制實行的客觀條件
完善的學分制體制:導師制的實施必須建立在完善的學分制體制條件下。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已全面啟動完全(或彈性)學分制,這是“以學生為本”人才培養理念的實踐。以選課制為中心的學分制,它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別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興趣和特長安排自己的學習進程,自主選擇學習時間、課程、年限和任課教師,以求得最佳學習效果。同時,在保證基本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自主選擇參加各種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競賽活動等,獲取創新學分。這樣,學校能積極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多樣化、多層次化、多規格化的需求。在學分制教學體系下,傳統的班級統一輔導授課顯然已不能滿足要求。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幾乎所有專業大類及專業特色課程均為大作業形式的考察課程,因此不必由學校統一安排考核時間、地點等具體事項,這就意味著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們在選課及學分選修的安排上具有更大的彈性,自主性更強。學生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指導教師,在完成各項基本專業學習的同時,更多更好地參與到創新實踐活動中去。
科學合理的導師工作量評價體系:導師制工作的開展雖然主要以師德教風為保障,但也應尊重擔任導師工作而產生的額外付出,要用適當的機制評價并獎勵這樣的奉獻行為,才能在廣大教師中更好地形成激勵和示范效應。為此,建立科學合理的導師工作量評價體系必不可少。藝術設計類中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授予與其他本科專業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所有專業課程均以實踐指導為主,課堂理論授課為輔。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提高完全從實踐中得以實現,因此,課后的指導與交流其實占了教學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建立合理可行的導師評價體系,將是對設計類教師課后的指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認可和督促。
恰當的師生比:保證導師制的順利實施必須具有足夠的導師數量。在設計類專業中實施導師制,要求每位導師所指導的學生數一般為5~8人。導師所指導的學生數過多,會影響指導效果,導師精力不夠;導師所指導的學生數過少,則不利于開展集體討論交流活動及合作參加各種創新小組活動。目前,導師數量不夠是制約高校推行和實施導師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3.導師制實行的基本形式
針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導師制的實行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個人輔導形式:要求學生個人定期與導師見面,學生向導師匯報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近況,從而讓導師隨時掌握學生的最新情況,并給與適當的建議指導;課題組輔導形式:組織學生以課題組形式參與相關創新活動,設計競賽以及科學研究等,根據項目任務來安排課題組討論交流,由導師負責安排項目主題和活動進度等;學習小組輔導形式:針對各個同學不同的專長及學習能力,組織較靈活的學習小組,導師按小組的形式分別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加以指導監督,從而充分發揮導師制因材施教的優勢。
二、以導師為主導的教育管理
1.專業教學的職責
在教學工程中,無論以何種組織形式展開,導師的首要任務都是將專業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或項目的過程中,不斷實踐、完善及掌握基本的設計技能。導師制的設立使得這種教學開展目標更為明確,指導教師及學生均能夠很快地進入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并有針對性地建立師生間知識學習與知識輔導的互動關系。同時,導師更易于發現學生個人的知識薄弱點,從而給予輔導,避免了傳統大課堂中千人一面的教學弊端。
2.綜合素質教育的職責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大學生們在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時,依賴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還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等等各項綜合素質。因此,導師的職責除了教授專業知識,還應擔負起各種綜合素質教育的職責。這是傳統的師生課堂教學模式所做不到的。導師制能實現“以專業教育為主、以綜合素質教育為輔”的目標。
3.輔助學生建立正確職業生涯規劃的職責
導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輔導的過程中,可以將個人興趣,能力,素質這三個首要條件放在一起綜合考慮,并根據歷年畢業生就業情況,給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適當建議,使學生能提早規劃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側重方向,不至于浪費時間。
三、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交流
導師制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引導”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所以師生間的交流氛圍可以是十分輕松的、愉悅的。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創建和諧的師生共同體。在設計類專業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及主觀能動性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在設計類專業內展開導師制教學模式有著極大的優勢。
四、存在問題及展望
導師制的執行要求導師們首先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在此前提下,才能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指導項目課題,并最終良好地完成;其次需要導師需要花費更多的課余時間去進行專項輔導,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責任心與奉獻精神;最后,導師制的執行需要具備相應的管理制度與考核制度才能保證其順利地開展。綜合以上所述,導師制的實施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與不斷地探索完善,我們應從牛津大學的導師制中吸取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創辦富有設計類專業特色的導師教育制度。
參考文獻
[1]馬艷秀.對清華大學本科生實行導師制的實證研究.江蘇高教.2006,(3):84-86.
[2]王輝,王卓然.牛津大學導師制發展探究及啟示.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9):23-25.
[3]徐倩.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雙導師制”的創新研究.遼寧高職學報.2016,18(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