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
【摘要】在低年級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的時間短,范圍窄,隨意性較大,無論是數學知識的探索與獲取,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技能的形成與熟練,還是學生的數學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策略的體驗與豐富,以及學生學習數學情感和態度的取向與體驗,都必須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結合多種方式,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對具體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實現的。
【關鍵詞】有效;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54-02
在低年級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的時間短,范圍窄,隨意性較大,如果不按照兒童的有意注意的特點巧妙安排教學過程,則一節課下來教師會感到精疲力竭,學生也會茫然無知,一無所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調控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注重采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適應課堂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
一、生動有趣的教學設計
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1.創設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有過這樣的論述:“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架設起數學與生活這座橋,讓學生往返于數學與生活之間,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或“模擬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現實的數學”,體會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并讓學生在感受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這樣,一方面使學生有興趣地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從而處于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欲。
2.引入游戲,勞逸結合
有關研究發現,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連續集中15—20分鐘,那么在40分鐘的課堂中,孩子們不可能一直都專心地聽講,所以作為低年級的老師也不要總是抱怨孩子們紀律差,因為這是他們的年齡特征所造成的,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使40分鐘的課堂動靜交替,讓孩子們在一動一靜中勞逸結合,這樣孩子們學習起來才不會覺得厭煩。那么如何使課堂動靜交替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教學環節中穿插一些游戲,而這些游戲又最好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關,對本節教學內容起到一個補充或鞏固的作用。
二、重視探究,引導學生求異創新
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學生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應動手實踐、自主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打破教學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多發問,允許學生“插嘴”。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鼓勵學生多提問,發表獨特見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一旦學生提問,起初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哪怕某些發問是可笑的、甚至錯誤的,教師也要從積極方面加以引導、鼓勵,并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
三、關注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已基本采用。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在備課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學目標,認識教學對象,確定需要合作學習的內容,為合作學習提供可研究的問題。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分類》一課時,開展小組合作,利用所提供的商品布置“小商店”;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組內合作,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拼擺出你喜歡的東西。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有效運用激勵性的評價
激勵性評價就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進取方面的贊許,哪怕是回答錯誤,教師也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進行適當的鼓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一次激勵性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其一生。這種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更在于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增強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感受。
1.獎勵為主
(1)口頭表揚。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如當孩子們表現得很好時,要及時表揚:“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老師真喜歡這樣的你”等。
(2)物質獎勵。在課堂中當某個小朋友表現好的時候,給他獎勵一朵紅花、一張貼紙,就能讓他堅持認真上完一節課,而那些不認真的小朋友看見別人得到老師的獎勵,也很想得到,于是紛紛認真起來。瞧,一點小獎品就能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2.懲罰輔助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批評和表揚在教育中同樣重要,缺少了其中一面的教育是一種缺失的教育,所以在教育中面對那些屢教不改,表揚獎勵對其不生效的頑皮小孩,我們可以適當批評懲罰,給他一些小教訓,讓他們在小教訓中反思和學會約束自身不良的行為。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而且他們的基礎、性格、智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如果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那是不合適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應不同。同一問題對不同類別的學生的不同回答,也應做出不同的評價。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要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對優等生的正確回答,除了要給予充分肯定外,還要對他們提出期待和希望,讓他們更加努力,去爭取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