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暉
摘要:營業稅存在著嚴重的重復征稅現象,并導致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征收營業稅的金融業承擔的稅負太過沉重,從而大大的降低了金融業的市場占有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的金融業發展,本文分析了金融企業營業稅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我國金融業“營改增”的難點及其影響,并提出了我國金融業“營改增”相關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金融業
一、我國金融業營業稅存在的問題
(一)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現象且稅率較高
營業稅存在著嚴重的重復征稅現象,并導致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征收營業稅的金融業承擔的稅賦太過沉重,從而大大的降低了金融業的市場降低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的金融業發展,金融業“營改增”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負,避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不能抵扣、不能退稅的弊端,實現了增值稅“道道征稅,層層抵扣”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企業的稅負。更為重要的是,“營改增”改變了市場經濟交往中的價格體系,把營業稅的“價內稅”變成了增值稅的“價外稅”,形成了增值稅進項和銷項的抵扣關系,進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我國金融業營業稅適用“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稅目,征收范圍涵蓋融資租賃、貸款、金融經紀業、金融商品轉讓等業務,其中作為核心業務的貸款利息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我國金融業營業稅稅率5.3%-5.5%;同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業營業稅稅率明顯偏高。我國之前的金融業采用營業稅期間,金融業不僅要承擔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的稅收負擔,而且營業稅計稅基礎為價內稅,營業稅在稅率和計稅基礎方面都體現出稅負較重,對金融業發展速度與盈利能力形成了制約。
我國金融業對外籌資的主要來源為金融貸款,但由于金融業征收營業稅導致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企業財務費用中占較大比重的金融借款利息支出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從而導致經營成本增加。我國近年來第三產業長足發展,社會分工比較細化,流轉環節延長帶來的重復征稅矛盾更加凸顯。
(二)金融業“營改增”稅負分析
1.“營改增”后金融業稅負變化情況
XX銀行是一般納稅人,按月申報增值稅,2017年9月申報貸款利息總收入總計2425萬元,應繳納增值稅銷項稅145.50萬元,實際繳納增值稅為0萬元,實際繳納增值稅與按營業額計算的營業稅128.53萬元相比減少128.53萬元,稅負降低100%。具體分析見表1:
2. xx銀行稅負降低的主要原因
XX銀行目前的主營業務收入為貸款利息收入和服務業的收入,“營改增”后XX銀行9月新增可抵扣的進項稅額512萬元,XX銀行抵扣完9月銷項稅145.5萬元后,還留有可抵扣進項稅額336.50萬元。可見“營改增”后大大的降低了金融業的稅負,為金融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三)營業稅稅收不具有公平性
國際上金融業的收入來源主要為中間業務收入,承擔的營業風險相對較低。我國金融業由于市場機制發展、社會經濟結構、融資慣例的制約,收入來源較多的是信貸業務,要承擔較高貸款違約風險為代價取得貸款利息收入,要承擔較高的信用風險,但營業稅制度下并未針對金融業設置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導致金融業流轉稅稅收不具有公平性。
二、我國金融業“營改增”的難點及其影響
(一)我國金融業“營改增”的難點
金融業是經營資金和風險的行業,其服務價格包括服務創造的價值和來自資產配置的風險溢價,如果對金融業所使用的真實資源和風險溢價征稅,將導致過度征稅,但在實踐中很難加以區分真實資源和風險溢價,這是金融業“營改增”的難點。基于利潤最大化的戰略發展,金融業的存款與貸款普遍存在價格和期限錯配,無法準確劃分金融業單筆業務和交易的增值額并確認納稅時點,導致增值稅征管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并使征管成本增加。
(二)“營改增”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營改增”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預算管理、財務報表管理、日常會計核算、以及納稅申報、增值稅發票管理等方面,“營改增”還將對金融業相關業務流程、客戶和供應商的管理、貨物的購銷、合同的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導致金融業的財務壓力增大。
(三)“營改增”加大了稅務風險
金融業業務種類繁多、核算較為復雜,涉及范圍廣泛、不同行業的不同業務應區別對待,才能體現稅負公平;此外在營業稅制下,金融業不需要向客戶提供增值稅發票,但“營改增”后,客戶將要求提供增值稅發票,這些海量發票的需求增加了金融業負擔和工作量。而稅務、審計、財政等監管層面的挑戰在于,“營改增”后稅務、審計、財政監管層要對金融業的重點稅源、風險管理監控外,還要對增值稅風險納稅進行評估,更重要的是還要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領用、開具、核銷等進行監控,如果出現違法行為,則可能涉及刑事責任等風險和挑戰。
三、金融業“營改增”相關政策建議
(一)合理借鑒國際上較好的稅制模式
從國際稅收來看,很多國家都將金融業納入增值稅征范圍,其稅制模式能為我國金融業“營改增”提供良好的借鑒。金融業是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國際上對金融業征收增值稅方法各不相同,但總體趨勢是國際上普遍對核心金融服務免征增值稅,甚至實行零稅率,總體流轉稅負較輕。所以我國金融業的稅制改革可以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國內金融業自身的特點選擇有利、可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我國金融行業的整體稅負。
(二)合理制定增值稅稅率
對金融業務制定統一的稅率,必須考慮統一稅率對整個金融行業稅負和國家財政收入的整體影響。如果增值稅的稅率規定為3%,則金融業的稅負會大幅度下降,國家財政收入也會大幅度減少。如果將金融業增值稅率定為6%,因金融業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很少,會導致金融業的稅負上升,違背了國家降低企業稅負,促進經濟發展的本意;如果分別制定不同的稅率來適應不同金融業務的納稅能力,又會造成金融行業核算繁瑣,會給金融業日常核算和稅務機關的納稅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合理確定金融業稅率是這次稅制改革的關鍵。
國際上針對金融業增值稅征收主要采取核心金融服務免稅、輔助金融服務高起點征稅的方法,我國金融業“營改增”初期,運用一般計稅方法和國外普遍采用的核心金融服務免稅、輔助金融服務高起點征稅的方法進行增值稅征管,存在很多問題,在目前我國財務核算系統、納稅申報系統、開票系統和金融業尚不具備增值稅征收和管理的條件下,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提出的初步思路,采用寬稅基、低稅率的思路和簡易計稅法是最好的選擇。
(三)加速信息系統調整
我國的金融業多數實行信息化管理,其“營改增”首要任務就是進行信息技術系統改造,包括財稅管理系統、開票系統、核心業務系統、各部門運營系統等等,以適應日常各行各業管理的需要。
(四)正確劃分稅收收入的歸屬
這次“營改增”在金融業推行開來,就會觸及稅權劃分這一敏感問題。如果這次金融業推行“營改增”后,這部分稅收收入回歸中央政府,這將嚴重削弱地方財政收入,導致地方財政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減少,加劇地方財權與事權失衡的局面,若再征收25%的企業所得稅,會削減地方政府預算,阻礙了地方經濟發展。如果這次金融業推行“營改增”后,原本繳納營業稅屬于地方財政收入的部分,在“營改增”后分配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才能利用經濟稅收杠桿,促進地方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因此必須合理確定增值稅分配比例,適當擴大地方稅權,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分配比率,合理保證中央和地方的財權與事權相統一。
參考文獻:
[1]譚瑩.我國金融業營業稅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經濟師.2009,02(05).
[2]劉馨穎.我國金融稅制改革探討[J].稅務研究,2011,08.
[3]宋瑞敏.我國銀行業發展的稅收制約分析[J].稅務與經濟,2006,3.
[4]王曉華.營改增:金融業的機遇與挑戰[J].時代經濟,2016(1):21.
[5]馬旋靈.基于情景分析的我國上市金融“營改增”稅負探析[J].經濟師,2015,08:26 -29.
(作者單位:云南華創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