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政剛
摘要:現如今,我國已經步入汽車社會,汽車產業發展迅猛。10 年來,我國汽車產量增長率穩居世界第一。然而,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也導致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帶來了能源安全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 CO2排放也正在變成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我們國家已是大勢所趨。但是,新能源汽車不僅種類多,各種技術也存在著差異。本文將簡單介紹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并指出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同時給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現存問題;發展戰略
1 新能源汽車簡介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控制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和新結構的汽車。它主要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純電動汽車(BEV,Blade Electric Vehicles,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其他新能源汽車等[1]。
1.1 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車是至少擁有兩個能量變換器和兩個能量儲存系統(車載狀態)的車輛。目前,混合動力汽車廣泛采用電動作為輔助或者主要動力。作為傳統內燃汽車和電動汽車結合的產物,它繼承了電動汽車低排放的優點,又發揮了石油燃料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的優點,顯著改善了傳統內燃汽車的排放問題,增加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由內燃機汽車向電動汽車轉變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2 純電動汽車
純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的車輛。它與混合動力汽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完全不使用內燃機作為發動裝置,也不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而是完全采用可充電式電池驅動。由于不采用任何有機燃料作為直接能源來源,純電動汽車本身不排放有害氣體,也不產生 CO2,有著無污染,噪聲低的優點。同時,電動汽車的能源效率高于傳統汽車。特別是城市內汽車運行不連貫,行駛速度不高,電動汽車更加適宜。但是,純電動汽車目前存在著一些缺陷。主要的問題在于,蓄電池重量太大,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一次充電后行駛里程不理想。而高容量的電池使用壽命短,成本高,導致了純電動汽車無法實現商業化。
1.3 燃料電池汽車
燃料電池是將存在于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燃料電池汽車,就是利用燃料電池提供的電能作為驅動的新型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所使用的燃料主要包括氫、甲醇、汽油和柴油。目前研究的重點主要是氫燃料電池。與傳統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相比,它也有著無污染、低排放、低噪音的特點。同時,燃料的適用范圍廣,來源多樣,可以有效解決純電動汽車難于充電的問題。
2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在傳統汽車領域,我們國家落后發達國家幾十年。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意識到不能再度落后。因此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國家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究工作。“十五”時期,中國成立了“電動汽車重大科研專項”,通過把企業、科研單位和高校等社會力量聯合在一起進行攻關,旨在改善環境情況,減少石油消耗,提高汽車工業競爭力。2007 年 12 月,長安汽車研發出的杰勛 HEV 開始批量生產,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混合動力汽車。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總共有 500 多臺新能源汽車為奧運會服務。而在 2010 年上海世博會上,共有 1000 輛我國生產的燃料電池車來為世博會服務,成為世博會一大亮點。2013 年 9 月 17 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推廣政策,明確提出 2013—2015 年新能源推廣的具體目標和手段。2014 年 2 月,北京初次進行新能源汽車搖號。2014 年七月上旬,國務院召開會議發表決策,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至 2017 年末止,對于在中國境內獲得銷售許可的新能源汽車(包括進口汽車在內)免收車輛購置稅[2]。2016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35.5萬輛,銷售33.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7.9%和82.2%。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6萬輛和25.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8.1%和102.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7.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1.0%和37.2%[3]。
3 新能源汽車現存問題
3.1 發展戰略不明確
目前,我國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在《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也涉及了新能源產業的短期目標與任務。但是,沒有發展重點,沒有主要路線仍然是我們國家存在的問題。這樣勢必會分散有限的資源,是整個產業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4]。
3.2 核心技術水平不高
從 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開始著手新能源汽車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個別領域已經超越國際水平。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主要是基于傳統汽車,傳統汽車技術的落后,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同時,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技術有待提高,整車控制技術,電機驅動系統技術,電池系統技術等,國內的汽車企業還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與進口產品質量差距較大。
3.3 消費環境 亟待改善
目前,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銷售量少,且價格普遍高昂。人們節能環保的消費觀念還未形成,意識還未跟上。新能源汽車對于沒有補貼的消費者而言,顯然缺乏吸引力。同時新能源汽車基礎配套設施不完整。發展純電動汽車,最主要的困難就是缺少全面的電池充電基礎設施。現如今,國內基礎設施配套還不完善,純電動汽車充電樁的數量很少,消費者自主安裝充電樁還需要電力部門批準并更改線路,審批手續麻煩。購買后不能駕駛,也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望而卻步的原因。
4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
目前,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興產業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新能源汽車推廣列已被入國家的重要計劃之中,要求提高電動汽車產業化水平。這表明在“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將處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自2013年以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以及科技部等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車購置價格上的高額補貼、新能源汽車購置牌照優惠以及不限行不限號等政策優惠。
總體來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正處于布局私人購買市場的關鍵時期。而經過10余年的政策發展.整體趨勢無論從鼓勵新能源汽車方面還是從限制傳統車方面。對于私人購買市場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利[5]。但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在政策上:首先,政府要科學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規劃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確定中長期的發展任務。其次,政府要根據情況,及時發布和調整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安全法規等。是新能源汽車有一個可供遵循的操作規范。最后,政府還應當頒布相應的鼓勵政策。這種鼓勵政策不僅對于汽車企業,更對應消費者。政府和國家應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把經費分配給真正有自主創新的企業。同時,政府應當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一定的現金補貼,或減免購置稅,加強節能環保的宣傳,提倡購買新能源汽車。
2.在技術上:從短期來看,由于技術與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混合動力汽車,生物燃料汽車是發展的重點。現有的石油生產短期內還可以滿足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從中期來看,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將成為主要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從長期來看,氫燃料汽車將成為主流。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等發電技術制獲得的電能來制取氫燃料將成為氫燃料獲取的主要方式[6]。
5 結語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還是主要在公共交通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還并不明確。但是近幾年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消費者的補貼政策相應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劃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間我們一定會遇到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們應當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在發展的關鍵階段努力奮斗,完成汽車產業從傳統到新興的升級換代,讓新能源汽車更多地走入百姓家中。
參考文獻
[1].孫浩然,日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分析[D],吉林:吉林大學,2011.
[2].吳會敏,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現狀及前景分析[D],吉林:吉林大學,2014.
[3].賽迪智庫.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展望[J]. 電器工業, 2017(4).
[4].張曉宇,趙海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分析[J],理論與現代化,2011
年第 2 期.
[5].楊春雨, 馬鈞, YangChunyu,等. 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研究[J]. 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 2016, 54(1):41-45.
[6].羅少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