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孝勇
摘要:楚器物上的紋飾神秘、爛漫、絕美,在藝術上表現出強烈的形式感,是對自然對象的抽象化、符號化,表達了一種神秘、幽深、奧妙、奇幻、獰厲的氣氛和精神世界,這對現當代的雕塑創作設計尋找母文化的根基,探索東方性雕塑語言帶來了啟迪。
關鍵詞:楚文化 ;楚紋飾 ;雕塑
一、前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在城市建設中人們的審美意識進一步增強,對城市雕塑創作設計水平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城市雕塑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城市文化的載體,時時刻刻都必須通過其獨特的造型設計、創新的形態語言,來反映這個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底蘊。荊楚之地的城市,其深厚悠遠的楚文化歷史傳統,鮮明而獨特,是其他地域的城市所不具備的,以楚文化為基礎素材,創作設計文化特色鮮明,又富有新時代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城市雕塑就成為了我們雕塑創作設計工作的重點。
如何在楚文化中挖掘尋找雕塑創作設計的養分,是問題的關鍵。楚人在荊楚之地建國八百年,從最初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到后來的強盛稱霸,問鼎中原,期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楚文化。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從荊楚之地陸續發掘的楚人墓葬中仍能感受到當時的文化氣息,楚青銅器、楚樂器、楚漆器、楚紡織品上面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其中楚器物紋飾造型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藝術視覺符號。
二、楚紋飾概述
楚文化是中國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是文化的載體,從出土的楚文物來看,楚文化尚武、尚樂、崇巫、喜赤,楚藝術神秘、爛漫、絕美。楚文飾主要包括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等紋樣。動物紋最常用的是鳳紋,鳳是楚人的圖騰,是被神化、美化了的神鳥,出土的楚器物中發現有大量鳳鳥紋裝飾。其次是龍紋,龍紋包括竅曲紋、夔紋、蟠螭紋、蟠虺紋、雙鉤龍紋、透空龍紋、浮雕龍紋等等。此外也有不少虎、鶴等動物紋樣。植物紋在楚圖形紋樣中所占比例較少,主要有花卉花草型紋、花葉紋、柿蒂紋、梅花紋、樹紋等,例如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絲織物,用刺繡紋飾以鳳鳥為主,輔以花卉枝蔓的紋飾,整個畫面異常生動。幾何紋主要是從自然形象中抽象而成的,也有從象形圖形演化而來。即單純的幾何紋和動物變形紋。包括三角形紋、菱形紋、方格紋以及有富于變化的漩渦紋、雷紋、云紋等。楚紋飾的特點常常是用同一構成元素不斷重復,講究對稱和均衡,形成均勻繁復的視覺肌理美感。另外在圖形構成中講究紋飾的疏密、大小、主次、虛實、動靜、聚散等視覺形式關系,使局部變化、整體統一、亂中有序、豐富多姿。
三、現代雕塑對楚紋飾的繼承和創新
中國現當代的雕塑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影響和沖擊,西方現代觀念藝術、裝置藝術、數字三維技術等,使得現當代的雕塑在題材、形式和思想觀念上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面貌。當下的現代雕塑創作越來越追求形態語言的創新。傳統的雕塑語言在現代藝術審美中已經不是主流,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藝術家都在尋找新的語言形式。東方雕塑家一頭扎進東方傳統的平面類型的藝術中,例如人物寫意畫、剪紙、皮影、山水畫等,其中不少雕塑家獲得了新的造型語言,使作品呈現出了一種東方性的面貌。中國雕塑在國際化的文化格局中依靠尋找母文化的根基,重新樹立本土文化的價值理念,在風格樣式上呈現出一種東方性的新面貌。相類似的我們也應該在楚紋飾中搜尋探索,萃取出我們需要的雕塑語言。
楚紋飾反映的是兩千多年前楚人心靈流露的內在動力,在藝術上表現出強烈的形式表現因素,其中線條的方圓曲直、對形態的高度概括、體現出來的節奏和韻致,讓我們現代人看了都無比興奮,贊嘆不已。楚國出土的青銅器、漆器、紡織品等文物反映了當時神秘而燦爛的楚國文明,我們現在重新看到上面的紋飾,給予我們雕塑創作設計很多啟發,這些就如同藝術的基因一樣,我們應該傳承下來,從中歸納極具特色的視覺符號,尋找圖式資源,結合現當代的審美,再轉化成自己的圖式語言。楚紋飾藝術的象征性,符號性,抽象性特征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將對雕塑個性化的形成產生重要作用,盡管西方現代藝術思想觀念對國內現代雕塑審美意識的影響非常深刻,但是立足本地域,在楚紋飾中尋找基因,保留和強化具有獨立品格的雕塑創作設計精神。
楚紋飾是完全變形了的,風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動物形象,這是商周紋飾藝術的魅力之所在。楚紋飾不是模仿客觀的自然,而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表現了“人化”的自然。一個簡單的楚紋飾,蘊含了許多造型方面的奧秘。它們顯現了傳統藝術中極值得珍視的形式規律,如單純中求異,在異中求和諧、統一,善于將理想之美融人超逸的圖形中。因此楚紋飾和現代雕塑的轉換關系,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從平面形態到三維立體形態的簡單轉化,其中蘊含的造型規律,才是最應該值得重視和研究的。楚紋飾中的造型不同于后世越來越具象化和寫實化的裝飾效果,楚人對動物、植物的形態做了高度概括的形象處理,是從自然形態向藝術形象轉化的高度智慧,對原來對象的比例、結構、動勢無不經過抽象化提煉,這是一種形態的再創造,體現了楚人極度理性的創造力,從虛構到綜合,從意象到夸張,逐步演化成藝術形象。我們從今人的思維和視角出發遠不能了解楚人當時是怎樣把紋飾演化的如此抽象化、符號化的。今人所認為的楚紋飾的裝飾概念,在當時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內涵,蘊含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復雜觀念和思維想象,巫術也好、寄托也吧,我們在看待這些楚紋飾的高度抽象造型時就應當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繼承和發揚。
楚紋飾那奇特古怪的“變形”是對現實外部世界大膽地肢解和重新組合,是心靈的模仿和智慧、才華的表現,是追求物質的本質特征、追求精神的整
體力量的顯示。那些單純簡練的造型,無所謂抽象,也無所謂具象,那是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的濃縮凝聚。楚紋飾的這種表現手法應該為中國當代雕塑家提供靈感和藝術語言的啟迪。楚紋飾的線條表現形式沉著有力,是完全風格化、規范化的。內部充滿了出神入化的韻律感和生命的節奏感,線條的曲直轉折、縱橫開合和點線面抽象元素所產生的結構嚴謹、布綴豐富的效果,顯示出一種遒勁之勢,一派肅穆之氣,一幅神秘之態。
楚文化為今人留下了大量優美的上古神話故事,那些呈現奇幻的動物世界的畫面更會把今人帶入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我們總是能在觀看這些楚紋飾的時候,聯想到楚辭中特有的神秘氣氛,感受那種“人神雜處,寥廓荒忽,怪誕奇異,猛獸眾多”的世界 。楚人要借助這些紋飾或圖形,象征性的表現一種理想的世界空間,極富活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楚人瑰奇豐富的想象力感染著現代的雕塑家嘗試著延續楚人的野性和活力,探索出一種迥異于他人的視覺藝術世界。楚紋飾一向以深奧、詭異和優美著稱,在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多樣化標準的對比映照下,越發閃現出東方藝術瑰寶的奇異色彩。楚文化這種精靈般的滲透在青銅器、漆器等物件造型中的構造紋飾,散發出一種神秘、幽深、奧妙、奇幻、獰厲的氣氛,這是一種精神的境界,現代雕塑創作設計易于對形式的模仿,但是難于對精神世界的表達,這種精妙的感覺卻又是物化在雕塑的形態之中的。
結論:
綜上所述,楚人在兩千多年前物質技術條件非常落后的狀況下,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楚紋飾視覺圖示和精神世界,我們通過對楚紋飾抽象形態形式表現因素的分析,探索其中蘊含的造型規律,理解楚人物化在器物之中瑰奇浪漫的精神世界,為現當代的雕塑創作設計萃取東方性的造型語言,探索本土化的途徑。使楚紋飾真正做到傳承和創新。
2017年度巴楚藝術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編號:2017KF03
參考文獻:
[1]劉志翼. 小議中國當代雕塑對中國青銅紋飾的繼承[J]. 華商, 2007(30):81-82.
[2]李娜. 楚紋飾研究[J]. 美術文獻, 2014(3).
[3]楊重慶, 金婧. 淺析湘楚文化在長沙城市雕塑中的表達[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4(7):79-81.
[4]閻超. 恒久的魅力——從幾件戰國楚紋飾引發的思考[J].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 2000(4):4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