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
摘要:從2011年“營改增”試點方案提出至今,我國已經大體上實現了稅收方式由營業稅向增值稅轉變的過程。建筑施工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與其他單位進行業務往來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受到了“營改增”政策的影響。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將導致稅收種類變更、征收方式改變等,施工企業為了自身發展,必須深入分析“營改增”對其內部財務管理的影響,從而制定詳盡的可實施對策,實現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管理;會計核算
為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加強經濟宏觀調控力度以及完善現行稅收體系,我國于2011正式提出了“營改增”的試點改革方案,并在其后穩步擴大該政策的普及范圍。2016年中旬,國家已將建筑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內,甚至提出百分之十一的低檔稅率。雖然目前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正處于試點階段,但仍應受到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兩方面專家的重點關注。對施工企業來說,這次稅務改革必將貫徹到實踐中去。傳統營業稅的稅種安排中可能會有重復項目,施工企業的稅務負擔沉重,這正是“營改增”實施的必要性。與此同時“營改增”也必將對施工企業財務工作的開展產生重大影響,相關單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完成改革時期政策利用的平穩過渡。
一、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產生影響簡述
(一)改變施工企業的納稅負擔
建筑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其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將產生高額的勞務費用,包括全體人員的勞動報酬以及保險費用等。而這部分費用在“營改增”背景下是無法將其抵扣的,因此無形中增加了施工企業的納稅負擔。目前,大多數施工企業都是通過轉包、分包方式來承接業務。一些大規模、有資質的施工單位可以通過流轉稅的方式將納稅款轉移到總承包企業的稅務中去,但某些小規模施工企業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后轉移稅負都比較困難,所以將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流向。例如:有些企業會選擇銷減進項的方式,而有些企業會選擇簡易計稅的方式。
(二)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反映結果偏差
施工企業資產分為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兩種,其中固定資產的價值起伏將會改變施工企業的資產結構,影響企業價值。“營改增”后,施工企業內部財務報表若保持不變,報表的反饋職能將受到影響。例如:在當前背景下,企業固定資產的入賬金額將會降低,累計折舊值也會受到影響,而企業的流動資產和負債比例將會提升。這種情況下,企業凈利潤將會提升,但財務報表反饋結果可能顯示企業主營收入降低。這是由于此時報表反饋的企業營業收入將不包括增值稅收入額,而營業稅項目也會消失。這種情況下,企業就需要改革財務報表的結構以適應“營改增”政策,進而減少企業的涉稅風險。
(三)會計核算方式與合同金額發生變化
稅收政策變動后,施工單位的會計核算方式發生變化。在變動之前,施工企業凡是用于購買建筑原材料的花費都將計入營業稅核算范圍內,包含了原材料的價內稅,這將導致對于一種商品重復繳稅。而在“營改增”后,原材料購進成本將分為商品實際價格和價外稅兩部分,會計人員將對這兩部分分開核算。“營改增”背景下的會計核算將大大降低施工企業建筑工程的成本。這也使施工企業的合同編制發生改變。例如:“營改增”后,合同金額的確定將發生變化,由之前的全額收入變為價稅分離,以方便財務部門對收入金額與納稅稅額的核算。
(四)工程造價體系改變,發票開具模式變革
國家推行“營改增”稅收政策時,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將發生改變。以往的建筑原材料價格包含營業稅部分,為價內稅。“營改增”后,建筑產品的造價將稅金剔除在外。這種價外稅模式,使該部分產品的納稅方由銷售方轉移到購買方身上,從而使工程招標書內容大變。招標書編撰難度升高,給施工企業造成了阻礙。
“營改增”使施工企業的發票開具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國家為建筑行業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用來抵扣進項稅款。理論上表明施工企業只有在產品增值時才需要繳納稅款,不增值則不繳稅。但在實際運行中,由于施工企業使用銀行貸款支付的費用未包含在售價中,從而導致其不能在進項稅款中被抵扣,無意間增加了施工單位的稅收負擔。
二、施工企業應對“營改增”的具體舉措
(一)加強政策學習,選擇合適計稅方式
國家實行“營改增”政策的原始出發點是完善稅務體系,降低企業稅負。面對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施工企業稅負流向不明的問題,相關部門要精確核算企業稅負的平衡點,在設置增值稅稅率時,要全面考慮企業規模與盈利能力,使稅率低于稅負平衡點,實際降低企業稅負。企業自身則要從稅務內容變革的角度出發,盡早完善企業內財務體系,使之適應政策改革,緊跟國家步伐。
(二)優化財務報表結構,強化信息反映功能
“營改增”不僅涉及了繳納稅種的變化那么簡單,也會影響企業財務報表結構。企業要及時更替報表中的立項以及金額輸入,完善其信息反映職能。從企業資產負債表角度來說,無論營業稅還是增值稅都屬于“應交稅費”項目,因此“營改增”對其影響不大。而對于企業利潤表,財務部門則需要較大變動,例如:剔除營業稅項目、將銷項稅款從銷售收入中分離出來等。最后,分析現金流量表,“營改增”使對外投資的資金流出量增加,固定資產的購置金額將會提升。因此,只有通過更改財務報表結構與改變報表分析方法,才能提高財務報表反饋信息的精確性。
(三)轉變施工企業會計核算方式,改革合同編制方式
施工企業改革會計核算方式,首先應從電算化的核算科目進行,財務部門要盡早清除營業稅核算科目,增加增值稅的相關科目。除此之外,也要完善電算系統中的配套機制,例如設置盡可能多的增值稅核算提醒與限制屏障,防止財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人為失誤的損失。其次,施工企業要定期組織對財務人員的統一培訓,使財務人員對基本的增值稅核算方式和改革后的電算系統操作有一定了解,能夠在稅務機關稽查時體現出較高的合格性。最后,施工單位要將“營改增”納入財務管理系統中,發揮系統的內部控制職能,及時將合同金額以正確數目輸入核算科目中,從而為業務開展提供反饋信息。
(四)加強發票管理
施工單位要完善發票開具體制,主要應從三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稅務人員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鑒別能力。在增值稅抵扣時,不是所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都可以用來抵扣進項稅款。施工單位的納稅項目分為簡易計稅與一般計稅兩種,其中只有一般計稅產生的成本可以在增值稅中抵扣,而簡易計稅項目的抵扣被視為違法行為。二是要選擇具有可靠資質、誠信經營的供應商,避免出現供應商利用新舊納稅項目交替的時間差,僅開具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施工方對于部分簡易計稅項目不能抵扣稅款的現象。最后,施工方要加強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針對不同的計稅方式開具不同的發票。
(五)提高增值稅抵扣意識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拉動消費的。施工企業只有充分了解增值稅抵扣方式、提高增值稅抵扣意識,才能將增值稅抵扣合法地應用于工程投標、原材料采購以及正式投產的各個環節,降低企業稅負。此外,稅務稽查部門也應嚴厲打擊通過增值稅的違法抵扣來規避企業應繳納稅款的行為,從而營造良好的納稅氛圍。
三、結語
“營改增”是我國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稅制的必經之路。其經過六年的試點推行,逐漸貫徹落實于大多數行業。建筑業在2016年被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后,政策經驗累積不是十分充足。本文通過施工領域“營改增”政策的適用分析,提出了幾項具體舉措,希望能促進施工企業由營業稅向增值稅的平穩過渡,實現施工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許海波.“營改增”對施工企業稅負持續發展的影響與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
[2]錢葉軍.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變化及其對策思考[J].知識經濟,2017(19).
[3]王朝定.“營改增”對石油施工企業“甲供材”項目影響分析[J].財會學習,2017(16).
(作者單位: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