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莉
摘 要:大學是人才輸出的重要平臺,其教育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人才質量的高低。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多元化的思想也不斷涌現。在這種背景下,初步接觸社會環境的大學生極產生錯誤思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容易偏離正確方向,這種現象將對未來社會的發展產生較大威脅。因此,如何在新時期對大學生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逐漸成為各大高校教育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各高校的實踐表明,校園文化建設將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系統的對校園文化建設對思政教育效果的作用關系進行分析總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結合具體實例對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關系進行討論,希望能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實效性;關系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真正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應具備高水平的專業能力,更應具備良好的道德水平。但近年來,大學生觸犯法律、傷己害人的現象發生頻繁,這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際質量迅速被推倒輿論的風口浪尖,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思政教育已成為各大高校的必修課程,但許多學校的思政教育僅流于表面,真正的教育效果極為不理想,這是一種對學生發展不負責任的教育缺失。而在大學環境中,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將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有著主導性的作用,對大學生行為與思想都有著較大的影響。由此看來,結合相關實例,對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關系進行客觀的分析討論,是我國高校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任務。
一、校園文化建設是強化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
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將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校園文化正是營造良好環境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校園文化的建設環節也是教學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點,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成長空間,也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氛圍。此外,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也能為學生帶來努力進取的正能量,從而樹立正確、向上、積極的思想,有利于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建立,并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學校國際文化節的舉辦,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各國文化,拓寬知識面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各國人民友好平等的思想,摒棄種族歧視;學校每年舉辦的女生節系列活動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性別平等的意識,引導男性學生充分尊重女性。
二、思政教育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各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這是各學校文化沉淀的結果,各個學校有其獨立的發展背景、教育目標及教育模式,因而其校園文化呈現出較強的多樣性。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思想層出不窮,對校園文化進行了較強的沖擊,學生的文化訴求亦逐漸發生了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校園文化應吸收哪些新型思想,摒棄哪些新型思想成為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首先,校園文化應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文化為核心的發展觀念,對先進政治思想進行積極宣傳。在此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也會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起到關鍵性的導向作用。思政教育的開展為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并引導校園文化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
三、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具有內在統一性
從教育目的的角度來看,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是統一的,兩者的開展都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養,強化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盡管各大高校的校園文化內容與思政教育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核心都是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與文化,其內容都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具有目的統一性。
從各自扮演的角色來看,又體現著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性。主體與客體都屬于哲學領域的概念,主體指的是有實踐能力和認識的人,而客體指的是除主體以外的對象。結合主體與可提的定義,我們不難發現,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與思政建設的主題是統一的,兩者的客體亦是統一的。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存在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性。
四、總結
思想是引導人們外在表現與行為的內在推動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從而促進大學生加強學習、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而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推動思政建設的有效方式,對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關系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魏東,許云.發揮思政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宜春學院學報,2010,32(5):49-51.
[2]張阿蘭,陳有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科教文匯,2016(16):11-13.
[3]于江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4):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