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一門外語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兩種文化相互對融貫的過程中來進行的,中學階段對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應當建立在跨文化的角度來進行,因為只有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因素,讓學生在英語文化因素的基礎上來進行英語的學習,才能夠更加的具有效率,才能讓學生更加的認識到英語背后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跨文化;教學策略
跨文化的教學策略,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切地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底蘊,在理解英語背后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夠更好的進行英語的學習。培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就是要把學生的英語學習從根本上來貫徹英語的文化要素,真正地讓學生在文化要素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英語學習的相關目的。任何一門外語學習都是建立在外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相互交融的工作基礎上來進行的,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策略的分析,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來進行。
一、中學階段英語課堂跨文化教授的語言學基礎
(一)語言文化具有民族性
縱觀世界上的各種語言從來都不是基于一種單純的文化形成的,任何民族的語言都是建立在本民族長期的共同生活之中形成的。因為正是在本民族長期共同的生活之中,民族的語言才能夠得以有文化的形式來展現,也才能夠更加的體現本民族的特色。因為從民族語言的本質上來說,從來民族語言都是建立在一種對本民族的共同生活需要的基礎之上,在人們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民族語言才能夠得以形成,并在形成的過程中得以發展,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語言,形成的基本規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英語也正是立足的英語國家的人們相互生活之中形成的,在這個形成的過程中,也是基于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所形成。這對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者來說,中學生要理解英語,就要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因素。真正的理解在英語國家民族背后的文化原因,才能夠真正的了解英語的表達結構、語法結構,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于中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
(二)語言以溝通為要義
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必須從跨文化的課堂教學策略來進行,從一定程度上語言的產生從根本上就是為了滿足人們之間相互溝通的需要來產生的。因為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說,語言往往都是為了滿足,人們之間相互溝通來發展,并得以深化的。無論英語還是漢語,都是為了人們之間更好的相互溝通來發展的。在中學階段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中學階段的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對英語溝通的需要與興趣,讓學生真正的能夠把語言的溝通放到語言學習的基礎上來,在不斷的語言溝通過程中學習到語言的語感。加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不斷地強化英語學習的興趣感,只有真正能讓學生明確英語是以溝通為基本要義的,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的理解英語,在英語文化影響之下英語的發展與變化的規律,這樣才能夠更加的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的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跨文化教學策略,實際上也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的把用英語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
(三)外語學習實質上是兩種文化的對碰
任何一門外語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兩種文化基礎之上來進行的,因為就任何語言的產生來說,語言從來都是建立在相應的民族文化基礎之上來進行的。因為只有相應的民族文化才能培養起相應的民族語言,無論英語還是漢語,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對于英語學習來說,跨文化的教學策略實際上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明確英語和漢語的兩種不同文化。在中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向中學生灌輸英語文化,讓學生明確英語文化,才能夠真正的讓學生明確英語背后的底蘊與精髓。這樣,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才能夠減少文化的阻礙,達到學習的目的。中學生在長期的國家生活過程中對漢語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學生進行英語文化的理解學習之中往往會受到阻礙。這種阻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使得學生理解英語文化往往以漢語的形式來進行,不能夠對英語文化進行更好的理解。解決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差異,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相互對碰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教學策略,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的,對于學生更好的溝通英語與漢語文化,具有更好的幫助作用。
二、中學英語跨文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
(一)以師生溝通互動為基點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溝通與互動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任何語言的學習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實現良好的溝通,使學生在中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師生的溝通與互動,因為只有在師生溝通與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更加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與重點,實際上也只有在明確,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加的理解學生學習的難處。教師必須以一種平等的教學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為當學生被感受到公平對待的同時才能夠對學習產生更高的興趣,也才能夠更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作業。在中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溝通互動應當以英語文化的溝通、互動為重點,同時也應當以相應的形式作為溝通與互動的手段。比如,建立一定的學習小組的模式,教師為學習小組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更加的能夠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多種形式的溝通與互動的途徑與方法,建立多種形式的溝通與互動的方法才能夠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溝通與互動的交流過程中感受英語文化的魅力。
(二)以合作學習為設計重點
合作精神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內容,在現代社會的競爭中,只有能夠會合作的人才能夠真正的在社會上得以立足。中學英語學習階段的跨文化課堂的打造,離不開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來進行英語文化的學習。合作學習既能夠培養學生團隊意識以及合作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之中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就是在設計跨文化課堂的過程中,應當特別注重這種合作精神的培養以及合作意識的建立,學生只有能夠學會在合作的氛圍之中進行學習,才能夠取長補短,真正的達到學習的效果。在合作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也是跨文化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設計思路。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進行探討與交流,正是在這種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背后的文化感召力,真正的得以形成對英語文化學習的習慣,這樣更加的有利于學生今后英語的學習并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與技巧。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的關注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效率,以及在這種合作模式的指導之下,對英語學習的合作程度、合作心態。這才能夠更多的讓學生感受到在跨文化的領域內對英語學習的一種把控能力,只有真正的把這種合作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實際的教學中來,才能夠讓中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效率性。endprint
(三)以共享作為設計的抓手
共享學習的過程是任何教學方法中必需充分重視的一方面,只有學會共享才會形成有效率的課堂教學。課堂共享指的是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善于向學生分享自己學習知識的體驗以及經驗,學生之間也要善于溝通與交流,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共享,這是中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方法。把英語作為一種文化學習在文化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精髓,才是英語教學的重點。把跨文化課堂的打造,立足于共享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由自主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分享,才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的得以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提高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培養的過程。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的文化底蘊,真正的把英語的學習放到一種文化交流的學習的層面上來。這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也有利于讓學生在文化交流與共享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興趣,真正的打造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的局面。共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要讓學生在相互學習與溝通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以及這種快樂帶給學生的一種感召能力,跨文化課堂教學的設計,從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在相互分享的過程,感受到跨文化教學的樂趣,對英語的學習樂趣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逐步地培養起來。總的來說,共享作為跨文化課堂設計的抓手,實際上也要求教師必須以一種課堂共享的理念來指導課堂的學習,這個過程就是要教師把共享的局面從學習英語的角度上來進行分析,真正的把課堂作為一種共享的過程。知識共享、學習共享是跨文化課堂教學的總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三、中學英語跨文化課堂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以課堂提問為主線
提問型的教學方法一直是傳統課堂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提問型的教學方法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教師要充分的搞清學生究竟在英語學習的哪一塊是難點。教師只有真正地明確學習的難點與重點在哪里,才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提問型的教學方法,充分地運用到跨文化課堂教學設計中來,就是要求教師真正的明確,在跨文化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在提問中知曉并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因素。真正的明確英語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夠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文化魅力,并進一步刺激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動力,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形成長效的保障機制。提問型的教學方法只有真正的融入到跨文化課堂教學的設計中來,教師能夠在課堂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把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迷茫之處真正搞清,這是提問型教學法主要的教學目的。跨文化課程的教學,實際上也要求教師在跨文化課堂教學中,真正的提問型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得教學實踐性更強,效果更佳。必須指出的是,提問型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條件,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點來進行,因為只有教師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興趣的指導之下進行學習。跨文化英語教學也實際上要求讓學生在這種跨文化的氛圍之內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教師以課堂啟發為目的
在中學英語的跨文化課程的教學中,課堂啟發指的是,就是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啟發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正是在課堂啟發的不斷催促之下,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的文化底蘊,啟發實際上也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對英語進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任何教育都離不開對學生的啟發式的學習。跨文化課程教學在中學英語中的廣泛應用,也要求啟發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感悟能力作為基礎,學生能夠真正的感悟到英語文化的魅力,并能夠將這種感悟逐漸地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是跨文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最根本的目的。同時必須指出的是,進行啟發式教學也要求教師能夠把學生的迷茫之處真正的搞清,真正的把學生從對英語文化的迷茫到對英語文化的明確,這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的教學志趣。
(三)教師以任務型教學方法貫穿始終
在跨文化課程設計之中,任務型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及時的發現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并在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的找出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這樣才能夠使得教師真正的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科學的學習任務。并在這種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習英語文化的過程中更加能夠感受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精神意蘊,逐步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端正學生的學習慣。任務型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跨文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特別的注重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布置相應的任務,對學生的英語的單詞、句子語法等相應的知識模塊進行系統的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感受到英語文化,并在感受英語文化中得到啟發,進而形成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時必須指出的是,在跨文化課堂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方法的使用,也必須要結合英語的教育教學規律,在英語的教育教學規律的指引下,教師布置相應的任務,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學生真正的在英語學習中對英語文化產生更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在英語的學習中進行學習。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跨文化課程教學的策略設計要求教師以英語文化為主要的教學線索。同時,搞好課堂教學的設計,也要遵循相應的教育教學規律,在明確學生學習重難點的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跨文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長效保障機制。
作者簡介:
王丹(1996—),女,漢族,籍貫:遼寧省沈陽市,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師范專業,在讀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