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方忠
摘要:本文分析了PPP項目融資模式的優點,探索了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有效地運用PPP模式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PPP項目;融資模式
一、PPP項目融資模式優點分析
PPP項目融資模式將社會資本帶入到公共服務領域,也將傳統融資體制之中不具備的風險分擔機制和杠桿作用引入了融資模式之中。PPP融資模式在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數量、拓寬資金渠道、增產擴收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和較為鮮明的特征:
首先,PPP項目融資模式為社會資本提供了參與到公共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識別等環節之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它們能夠自主地判斷那些適于融資的項目,使得項目生命周期中的風險分配能夠在項目初始階段就得到妥善的解決和劃分,為降低項目最終標的價格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PPP項目融資模式使得基礎設施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更具科學性。社會資本能夠通過項目融資的形式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前期就參與到項目建設之中來,也能夠將其在生產經營中積累的管理經驗與先進技術帶入到項目之中來。
再次,PPP項目融資模式便于改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供給質量。PPP模式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機構都可以參與到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之中來,在實踐和摸索之后能夠形成雙方共贏的戰略規劃和目標,該模式在提供公眾服務和進行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狀態。PPP模式在基礎設施項目中加入了非公有制特有的靈活管理機制,能夠最大程度地縮減項目建設周期、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提供更加高效和優質的服務。
最后,PPP項目融資模式具有整合基礎設施項目資源的作用,在該模式下,各個參與主體和建設主體組成階段性戰略聯盟,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協調各方不同的目標和整合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上具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PPP模式在運行過程中還能夠在潛移默化提升政府員工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能力。
二、PPP項目融資模式應用要點分析
(一)盡快地完成政府角色轉變
特許權是PPP模式中政府和私人企業之間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所以政府應該及時地意識到其在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中應該進行的角色轉變,將自身從主導角色轉變為和社會資本共同合作的合作者角色,在公共服務提供的過程中綜合發揮監督、指導和合作的作用。政府角色轉變的過程就是融資體制改革的過程,管理制度大幅度的改革和創新是很有必要的,唯有如此,PPP模式才能將其職能和作用更加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二)完善現行法律法規
PPP項目融資模式在實際運行中是靠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規來約束和管理的,其作為一種合同式的投資管理方式,要實現規范化和科學化運行,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和條文作為依據和基礎,這樣政府和私人資本在談判的時候才能有據可依、公正透明。政府部門能夠為PPP模式提供的最堅實的支撐就是通過透明、具有先見性和合理性的法律框架。
(三)放寬政府扶持政策
PPP模式是政府和私營部門共同參與基礎建設項目,而不是政府完全置身事外、基本退出基礎建設領域的含義,因此政府部門要正視自身合作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為各方投資者出臺有利的特許權政策,從而吸納足夠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之中來,在有效的合同管理過程中提升工程建設速度和建設質量,實現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四)提升服務意識
政府應當盡快促成各個相關部門聯動的項目管理模式,在項目選址、投資方案、融資方案、土地供應和規劃設計等環節的工作上打好提前量,相關部門聯動能夠為項目建設提供更加明確的指導作用,使得PPP項目融資模式能夠徹底地落實到實處,將社會資本投資徹底地引入到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中。
(五)注重選擇PPP項目融資模式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融資模式選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政府的政策、項目本身的特性、參與項目建設主體的能力和資源等等都會對融資模式產生影響。因此,在選擇PPP項目融資模式的過程中應該綜合分析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比較各種合作模式優缺點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融資模式,使得合作各方的期望目標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滿足。
(六)合理地分配PPP項目風險
PPP融資模式涉及到的項目都是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久的建設項目,這就導致了公共部門和社會資本在面對項目風險時異常嚴謹和謹慎的態度,如何適當地分配和合理的分擔項目風險成為決定PPP項目能否成功運行的直接因素。PPP項目合同中應該設置合同條款以保證公共部門和社會資本的權利、義務平衡,也就是說在出現對項目有利的變化時要適時地進行風險對稱性調整。在整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中,風險分配都應該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全程貫徹下去。
(七)注重PPP模式下的財務監管
PPP項目融資模式相較于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模式具有無可倫比的優越性,但是受到發展歷史較短的限制,在實際運行和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資金限制和財務管理問題。筆者認為合理高效的財務監督體系對PPP模式的運行和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為PPP模式在我國的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瑩瑩,成虎.PPP模式下對私營部門的財務監督[J].建筑經濟,2008(2).
[2]柯永建,王守清,陳炳泉.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分擔[J].建筑經濟,2008(4).
[3]周雪峰.保障性住房PPP融資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5(1).
(作者單位: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