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靖
摘要:讓學生自主的參與教學活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體現。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小學數學教學是為小學生打下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需要學會加減乘除的基礎運算,并且也需要初步接觸和認識圖形,其日后的數學學習需要以小學學習內容為基礎,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自主能力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創設情景;鼓勵探究;聯系實際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培育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自主探究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對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教學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傳授學生一些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老師應該充分發揮自主學習教學方法的優越性,恰當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方法,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
一、創設和諧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課堂上針對學生思維的疑點、難點,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數學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目標,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精心設問,讓學生多思、多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心臟,探究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問題情境能打破小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極具挑戰性。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誠然,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能消除學習上的疲勞,為學生自主學習新知做鋪墊。例如,在學習《統計》時,教師出示大屏幕,精彩的祝壽場面。“同學們猜猜看,今天的老壽星是誰呀?” “猜一猜今天來了多少種小動物”?學生們興高采烈地猜測著。然后,根據顏色的不同把鮮花進行分類數一數。小組合作,組長分工,記錄員記錄。學生們用手指著,有的組還爭論,課堂活動很愉快。大家統計完畢,小組匯報結果,學生不斷提出見解,在問題的引領下,教師帶領學生探究統計的意義,令學生耳目一新。教師運用情境巧妙地把數學問題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把問題轉化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歸類能力。
(二)游戲情境,鼓勵探究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具有娛樂性,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游戲改善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使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創新的火花不斷迸發。學生在游戲中能主動發現問題,探索新知,課堂不再壓抑與沉默,學生不再成為接收數學知識的容器。游戲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動機,讓學生有探究的動力。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教師恰當地運用數學游戲,能使小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達到自覺學習數學的新境界。例如,在教學《位置與順序》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左右”這一概念,依據教材精心設計了“聽口令做動作”的數學課堂游戲活動,點燃了小學生思維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教師說口令,學生進行動作表演,做正確者可以得到教師獎勵的小紅花。師生在游戲中互動,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也啟迪了思維,張揚了個性。
二、打造智慧課堂,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學生是數學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師要從小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出發,營造平等、親和、融洽的探究氛圍,消除學生數學學習的緊張情緒。以童趣進行教學,以真情激勵學生,調動參與興趣,打造智慧課堂,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迸發智慧的火花,無拘無束地展示創造的才能。讓自主學習走進小學數學課堂,讓小學生在“探究”中自學,在“自學”中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課堂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展示才華,舒展靈性。在操作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合作、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用欣賞和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推理、實踐和猜測等方式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在頭腦中形成數學概念,把數學知識細化、形象化,最終達到學會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目的。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和學生在課前一起為每個小組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一對。課堂上,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實驗,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剪、拼、移等操作活動,然后討論交流,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熱情,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大膽探索,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喚醒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師要利用小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源,依據教材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實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經歷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學生在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在教室的桌子上擺設商品,摸擬購物情境。學生需要什么商品就買什么商品,在討價還價中體驗購物的快樂,在付款中掌握了紙幣的換算方法。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也讓學生在數學實踐中體會到了數學的用途。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并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從而媽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樹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
[2]支啟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13(17).
[3]李鋒.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