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道庭
摘 要:目前我國高校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供電系統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校和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電網的可靠性與高校供電的穩定能夠直接影響到高校供電的可靠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提高高校供電的可靠性的相關策略,從而保證了高校供電可靠性的末端提升。進一步將高校配電系統自動化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進一步將電能通過多級降壓的方式來進行供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高校供電系統的安全穩定。
關鍵詞:高校;配電自動化;供電系統;可靠性
引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很多的高效都實行了擴招,這樣就造成很多的高校有不同的校區,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很多高校都會組建自己的電網,從而保證各個校區之間的用電安全。所以高校配電自動化對于供電的可靠性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于高校配電自動化進行研究,從而進一步保證高校供電的安全穩定,避免由于供電系統不穩造成安全隱患,保護學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一、影響高校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因素
(一)電網供電能力與配電網架構因素
對于高校電網來說,供電能力和配電網的架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表現在中性點接地的方式,一直以來,由于高校電網供電主要依靠中性點接地的方式來實現電網的架構,但是中性點自身存在的問題綜合性的客觀存在,對于高校電網的穩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1]。比如繼電保護、電磁兼容、絕緣配合等,不僅會對人身安全產生影響,而且對于高校教學的開展也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高校內電網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中性點接地的運行方式無法與接地技術相適配,進一步導致了某些方面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大量不連續性或者瞬時的電網接地,引發故障。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科學合理的選擇接地方式,從而增強電網供電的可靠性。目前我國高校內電網的中性點接地方式主要包括諧振接地、低阻接地以及不接地的三種情況。
(二)配電自動化對于空點可靠性的影響
伴隨著高校配電網的快速發展,電負荷不斷增多,各種新型電荷的要求也更加突出,所以對于高校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要求也隨之提高。為了保證配電自動化系統能夠有效的保證供電可靠性的提升,所以必須要在配電網功能設計時就添加自動化系統,從而保證供電系統的穩定運行。但是目前我國高校配電自動化系統的自動化程度較低,很多的環節還必須依靠人工操作。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系統設計的過程中還存在重系統、輕用戶;重技術輕管理的理念還沒有轉變。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配電自動化的過程中通過數據監控、數據采集等傳統的功能轉變為配電自動化系統、配電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比較完善的配電自動化,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提高配電自動化實時信息系統的發展與完善。
(三)配電自動化設備故障的影響
高校電網的自動化設備運行能夠為高校供電可靠性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也是整個高校電網的重要單元。所以必須要保證配電自動化設備運行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進一步減少設備發生故障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對高校配電自動化設備的故障進行嚴格管理,從而提高高效供電的穩定性。隨著我國高校教師與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與高校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所以在高校電網中投入了大量的先進的電力設備和電網供電管理技術。盡管如此,高校內部的電力供電設備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供電設備絕緣老化、絕緣配置水平較低,這種現實問題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先進電力設備和電網供電管理技術的具體開展。尤其是我國很多的高效電力設備都是在露天環境下運行,對于電網的管理缺少必須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我國高校目前對電網運行的檢查力度不夠仔細、管理也不嚴格。通常只有在設備老化的情況下或者發生故障之后此案進行更換。這樣的解決方案不進無法及時的發現問題,而且還嚴重的影響了電網設備供電的可靠性。
二、提高高效配電自動化供電可靠性的解決措施
(一)優化配網規劃與結構改造
通過不斷的增強配網規劃和配網結構,能夠直接增強高校電網供電的可靠性穩定提升。在實際改造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高校的內部電網進行統一的規劃與編制,在編制的過程中更應該綜合全面的角度來進行規劃內容的整理,尤其是必須增強高校供電網絡的可靠性與安全性,進一步作為規劃的重點。這樣一來,在配網結構的設計與改造之中,必須針對接線方式、線路布局、規模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的分析,從而在規劃的過程中就將接線方式、線路布局、接線規模以及變電落點等方面進行事先規劃,從而保證在初期就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并且應該以長遠發展的目光來進行規劃,從而保證配電網絡長期化的發展。
(二)全面降低設備故障率
增強高校配電網自動化的發展,必須要減少設備故障。只有保證設備正常穩定的運行,才能夠不斷的提升電網供電的穩定性。所以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只有科學的選擇中性點接電方式,才能夠保證電網的安全與可靠[2]。在目前的配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中,主要有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的兩種方式。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的方式能夠通過釋放線路上過量的電荷來保證電壓的穩定,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電方式能夠通過消弧線圈所具有的電感來抵消接地點流過的電容電流。所以如果一旦出現瞬時電路故障的情況下,消弧線圈就能夠快速的進行補償,保障故障電路小于一定值之后自動滅弧,這樣就能夠提高讓系統繼續正常的運行,但是供電并不停止。所以通過這兩種中性點接地方式的科學合理的選擇能夠有效的降低高校電網的故障。
(三)強化電網自動化系統設計
為了保證高校配電網自動化的發展,必須要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來設計高校配電自動化系統,從而有效提高現有的配電自動化系統的不斷完善。由于高校配電自動化系統中各個功能都會存在不同的關聯,所以必須保證電網自動化系統設計體現出集成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結論:高校用電安全影響非常重大,如果出現配電網絡方面的問題,必然造成大規模的安全隱患事故,所以必須要增強高校配電自動化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只有從配電自動化系統的構建、保障電氣設備的穩定運行以及強化電網管理和配置,才能夠有效的提高高校供電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唐銳,吳宗兵,汪雯.配電終端配置方式對配電自動化的影響[J].電工電氣,2017,(05):61-65.
[2]相朋達.配電網故障區段定位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