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各行各業都在向"互聯網+"模式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迎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工商管理專業缺乏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存在教學理念陳舊,課程設置體系不完整以及教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因此,本文對工商管理專業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工商管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越來越重視創新發展,而工商管理專業涉及到工商企業經濟活動規律和經營策略,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和建設應該符合社會發展要求,注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究新型教學模式。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學更應該借助互聯網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一、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不少高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探索,但總體來說,依舊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無論是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資源保障不足;創新創業教育制度保障體系不完整;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等,由于存在這些問題,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如今“互聯網+”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積極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因此,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方式必須做出改變,才能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才能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1】。
二、“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
1.強化創新創業意識
高效創新創業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是因為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所以,強化創新創業意識至關重要。高效工商管理專業應改變傳統的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新創業教育分離的方式,而建立這兩種教育相融合的方式,同時,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不再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再單純地面向具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真正促進全體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2.提供配套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基礎資源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基礎資源。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必須大力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做好資源的配套,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良好平臺。同時,高校應加強和社會優秀企業的合作,提高學生創新的質量和實際價值;聯合高校和政府、風險投資公司等社會力量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或者大學科技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實踐機會;成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機構,比如,創新創業協會等,形成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立體化網絡【2】。
3.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較強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教師隊伍作為支撐。因此,首先需要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具體來說,高校應加強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派送優秀教師進入企業掛職鍛煉,提升教師的實踐水平;不斷增強教師創新創業理論水平;聘請豐富創新創業經驗的企業家來校開講座等等。另外,高校建立導師遴選制,組建專業教師、創業者、企業家、政府官員等專兼職師資隊伍,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實現創新理論和創業實踐相結合。
4.加大制度保障力量
高校應該在學校發展規劃中加入整套的創新創業工作方案,比如,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創新性實驗計劃管理辦法以及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的規章制度等等,從而為學生創業給予制度保障,給予專業指導以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調動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3】。
5.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在“互聯網+”環境下,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理論成績,還需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來說,最重視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所以,高校應幫助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業素養。同時,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管理學科的相關知識,還需掌握社會學、哲學、經濟學、法學、倫理學、文學等綜合性知識,才能促進戰略規劃能力、決策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執行力、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
6.完善課程體系
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需要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般來說,專業應該建立創新創業精神、理論與知識、實踐三大模塊,并且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需設置不同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同時,有機融合專業課、通識課、創新創業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網絡教育資源、數據分析課程、數據挖掘體系。另外,高校應增設創新創業實踐環節,比如,專業生產實習、畢業論文、實驗室軟件實習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升實踐的創新創業能力【4】。
7.采用合理的新型教學方式
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采取情境模擬、案例教學、創意設計、合作探究、微課等教學形式,也可以通過創新創業項目,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新型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發現問題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在真正實踐中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三、結束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應轉變教育理念,結合社會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攀科,鄭淑娟. “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研究――以嘉興職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16):37-38.
[2]姚文燕,黃小燕,于海紅. 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途徑探索[J]. 廣西教育,2017,(15):39-40+45.
[3]杜軍,商雨鶴.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 現代商貿工業,2017,(08):155-158.
[4]張琦,金玉然,宋偉. “創新創業”引領下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 高教學刊,2016,(14):11-12.
作者簡介:
李曼(1987-07-20),學歷:本科,籍貫:山東濱州,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王忠國(1979-04-18,學歷:研究生,籍貫:山西安康,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徐曉燕(1985-11-07),學歷:本科,籍貫:山東臨沂,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單位:山東協和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