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將實驗教學法這一概念引進外語教學,既是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需要。本文以任務教學法理論為基礎,論述了大學英語實驗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對實驗環節的課程設置、實驗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教學模式等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實驗教學 實驗項目 教學模式 體系建設
一、引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大學英語理論學時普遍減少,實踐學時增加,大學英語從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向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的教育轉變。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各種形式多樣的專題導向(project-based)和任務型(task-based)教學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各種學習平臺和課件提供了大量跟讀、角色扮演、討論等口語練習形式,但是由于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單一,缺乏有效監控、耗時低效,同時缺乏多層次的評價環節,學生在多次練習后,很快產生厭倦感,學習主動性受挫,學習(特別是自主學習) 效果不佳。有鑒于此,將實驗教學的理念引入大學英語教學無疑是一條探索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的途徑。本文結合建構主義教學觀的理論基礎,闡述了其主要內容,并進而指出建構主義教學觀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作用,希望對推動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二、大學英語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礎
實驗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并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大學英語實驗教學就是借鑒了實驗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基于語言習得的研究成果,課堂中師生和生生的互動和交際有助于學生運用語言,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語言的習得,并最終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其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Skehan(1998)對任務有如下論述:意義優先,任務完成為主,評估基于任務完成與否。也就是說,任務應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學生使用何種形式;任務具有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可能性,學生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對任務進行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完成。
三、大學英語實驗教學體系的教改思路
英語實驗教學體系強調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協調發展。實驗教學是對課堂理論知識培養的重要補充和有效延伸,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密切結合,力爭搭建一個以強化語言基礎能力、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為目的,既是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升學習能力、業務處理能力的實踐平臺,又是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創新平臺。
《大學英語》的實驗教學定位為: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素養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將大學英語基礎課程、英語應用技能型課程、語言文化素養類課程有機地相結合,致力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跨文化交際的綜合素養,以適應地區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四、大學英語實驗項目的開發
任務型教學具備以下兩個特點:一是以任務為中心;二是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應該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文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并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活動。任務型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1)任務的目標(Goals)。指通過讓學生完成某一項任務而希望達到的目的。任務的目標可以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解決某項交際問題,也可以是訓練某一項基本技能等。2)構成任務內容的輸入材料(Input)。輸入材料必須具有知識性,應以現實生活中的交際為目的,是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語言,從而學習語言而不是局限與教材。3)基于這些材料而設計的各項活動(Activities)。任務的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想連,層層深入,并由數個微任務(mint-task)構成一串“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輸入后輸出原則,使教學階梯式層層推進。
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形式,逐步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大英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尤其是聽說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實驗教學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提升綜合素質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以大學英語聽說和讀寫課為例,開發有聽說課實驗項目群:朗讀+背誦—語音語調;非常了得—猜猜看(詞匯學習);語音模擬秀;在線聽寫訓練;VOA泛聽練習、聽歌學英文;美國留學簽證英語問答;模擬商場購物等;讀寫課實驗項目有:快速閱讀技能;外報外刊閱讀;猜測詞義、詞匯綜合訓練等。
五、英語實驗教學的主要特點
大學英語實驗教學首先是符合以培養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外語人才,其次,英語實驗教學以聽讀寫為突破口,強化學生的基礎,尤其針對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弱的問題,逐步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獲得學習的信心。大量的聽寫讀訓練輔之于實驗實踐教學,使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加強。通過前期的系統訓練,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靈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如下:(1)自主式學習:主要是基本技能訓練和基礎型實驗。實驗室備有大量的視聽材料,如外語電影、教學片、聽力材料、電視節目、小說詩歌朗誦錄音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使用網絡教學平臺與教師溝通),獨立解決問題和完成特定的實驗項目。(2)合作式學習:主要是業務處理為主的綜合型實驗。這種實驗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比如在商務英語課程中,學生通過組成小組,扮演不同的業務角色模擬營銷、采購等經營活動,從而提高自身處理國際商務活動相關流程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3)研究式學習,主要用于培養學生創新決策能力的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有關課題研究、撰寫畢業論文(設計)等。
六、結語
英語實驗教學以任務型教學法相關理論為指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具體任務、并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交際的過程和語言的功能,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當然,實驗教學存在一些不完備的地方,比如項目的實施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需求分析,任務難度的等級評定和成績也需要再規范,學生以結對形式或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教師在其間不直接指導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以任務型教學法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是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還需要大膽實踐,積極探索,使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上發揮出更大的效應。
參考文獻:
[1]艾軍.建構主義視閾中的英語文化教學策路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4).
[2]柴少明.依托數字化語言學習中心 構建外語實驗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11).
[3]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4]范姣蓮.信息技術環境下外語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1(7).
[5]王初明.外語是怎樣學會的[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6]岳曼曼.建構主義視閾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語文學刊, 2016(5).
作者簡介:劉利音(1973.8-),碩士研究生,貴州財經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