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摘 要:“產教結合”的全新培養模式作為構建具有現代化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發展戰略,是時代以及教育發展條件下所構建的一個具有特殊性質的教育新模式。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作為一門具有現代化、時代感、多學科相互融合的綜合類學科,不管是從專業培養上還是從課程改革、團隊構建以及實訓基地上來說,都需要與企業進行有效結合才能夠促進教育教學的有效實施和發展,而如何進行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則成為了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所必須得到重視的關鍵問題所在,因此本文以產教結合背景之下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才培養模式進行思考,為更好的構建校企合作促進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產教結合 高職院校 數字媒體專業
一、產教結合在數字媒體專業進行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數字媒體作為一門跨學科、多專業相互融合的綜合性課程體系,主要展現了:“技術性、藝術性與人文性”的教學理念,從而體現出一種以:“技術與載體,藝術與媒介”的學科精髓所在,而且能夠將數字媒體技術、視覺表現藝術以及媒體傳播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種專業特征。并以互聯網技術以及互動媒介等現代新興技術作為其對藝術進行創作和傳播的重要特征,將這些信息、圖像以及映像特點、聲音等共同融合進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的創作語言,最終構建出信息的藝術化、數字化以及立體化的多元化傳播門類。
對于數字媒體藝術來說,其具有時代性特點、實踐性特點以及針對性的特點,隨著信息化時代潮流的發展以及更為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引導之下,以市場化作為貫穿教育與數字媒體之間的特殊媒介,對數字媒體課程內容和相關體系進行調整,并將人才培養與企業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緊跟時代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需求,并在學校與企業相互協同的背景之下,對區域經濟發展之下的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進行探索,從而滿足市場、社會以及學校對于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數字媒體專業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所表現出來的教育培養方式是一個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培養方式,依據相關市場調查所總結歸納的崗位需求以及在學院當中所獨有的專業表現優勢(對于傳統的影響制作優勢以及相關網站設計)以及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所展現的特色體系,為了進一步的對其發展優勢進行凸顯,并跟隨時代發展的前沿路線,因此,學校和企業這二者之間的具有良好基礎的指導委員則將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確立為,在3D拍攝以及相關制作方面具有特殊性,在交互設計的相關領域中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設計潮流。
1.制定與企業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高職院校數字媒體的教育教學上,要與當地區著名的數字媒體企業開展更為深入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產教相融合的專業培養的特殊培養模式進行教育方式上的突破,僅為在產教結合的校企雙邊合作當中進而促進整個團隊的發展。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其自我約束力以及控制地、抵抗外界的誘惑力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都比較大,并且在其課堂教育教學當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相關素質以及之間的層次差異性也都相對較大,因此,在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聯合教學對的過程當中,特別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3D拍攝以及后期的制作過程當中,在教育的前期,學校可以組織教學團隊對先進市場當中所表現出來的電影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在分析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隨著新視覺體驗——3D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得到了受眾的好評,而這一方面正好為數字媒體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知名了方向,隨著3D技術以及相關設備的逐漸發展和出現,市場也對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相對較大,此時,能與企業當中3D影響以及制作團隊進行接洽、合作,則是對這方面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其次,伴隨著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不斷興起,交互設計也逐漸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學校同樣應當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步伐,與企業進行結合,從而對移動終端的創新性人才進行培養。
2.構建在實際工作過程進行課程改革
(1)以行業需求為基礎對數字媒體專業的核心能力分析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來說,在學生培養上主要體現在特殊的專業基礎培養以及職業能力培養這兩方面上,而且,這二者結合進而會構成學生未來專業的發展空間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價值體現。例如:首先,在進行產教合作的過程當中,不能僅僅只是針對于數字媒體專業學生的3D視頻拍攝、錄制以及剪輯技能的培養,而且還要對其與專業相關方面的交互設計以及UI設計進行培養,并在校企合作當中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培養方式,從而對學生的相關技能以及知識機構進行多層次的規劃、整合,提成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其次,要在對學生專業理論培養上促進學生學會對專業能力進行遷移。數字媒體作為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前沿專業,因此,在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應當不斷促進學生整個知識結構以及能力技巧的轉化,并能夠依據自己所處的專業崗位,對自我能力進行轉變,從而適應于不同的崗位,實現自我價值。
(2)依據工作崗位對其專業技能進行分析
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教學最終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從而滿足市場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有效的對崗位群進行完整的技能分析,能夠進而轉化成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從而進一步的實現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如圖2-1所示,以3D影響設計師為例,結合企業所存在的優勢,將這種崗位群逐漸細化到每一個特定的就業崗位,如:對立體影響設計師進行培養的時候,可以更為細化的將其分為3D數碼攝影師、3D后期剪輯師等等,同時對特定崗位所需求的專業構成課程框架,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和教學設置。
(3)構建產教結合下的心課程體系模式
在產教結合的基礎上所構建出來的課程體系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系統性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發展性及動態性的特點,這個方面主要表現在:要與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產業結構要求進行調整,科學的、合理的對相關課程結構進行實時調整,進而滿足市場以及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在對專業崗位對人才技能需求的前提之下,明確企業對人才所具備的專業素質以及相關技能的不同要求,依據這些方面的特點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整合、構建。
3.構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以“校企合作辦學、育人就業及發展”作為整個發展路線,有效的創辦校外對人才培養的實訓培養基地,進而以“項目合作”的方式以及“工學交替”等等形式進行產教結合的形式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進而創作出學校與企業一體化的長期發展以及運行機制,構建校企合作、項目合作等全新性的發展模式,并在學校內部構建良好的實訓基地,通過與企業的結合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
三、針對產教結合下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反思
1.構建學校與企業之間雙方共贏的教學機制是產教結合培養人才的重要基礎
學校與數字媒體專業的企業進行項目合作,建立企業與學校之間相互合作、長期合作的持久培養機制,從而促使企業能夠從學校以及學生當中的不同層面獲取更好的利益。作為高職院校,應當及時的響應相關企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并有效的配合企業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去對相關項目進行實施和完成;而對于企業來說,也應當采用一定的項目獎金的方式,運用實際的項目教學,針對學生以及教師對于項目的實施和完成程度基于響應的物質獎勵,進而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激勵,鼓勵其更高質量的對項目進行完成。
2.以企業實際項目為基礎進行產教共同培養
針對具有高素質、高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而言,必須要發揮好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所具有的資源優勢以及人才優勢這兩方面,進而使二者之間進行相互彌補、相互促進,從而達到聯合培養的教學新方式。在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以企業所承接的具體實際項目為基礎,對這些項目的完成以及制作則與學校創辦的工作室進行結合,以具有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員或者教師作為整個項目的指揮者,以學生作為整個制作過程的實施人員,從而構建出全新的針對于實體項目進行完成的合作組合,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對學生的實戰能力進行提高,而且還能夠更進一步的使得學生了解市場所演變的規律,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而適應市場的需求。
3.增強教師對前沿技術及理論的掌握是進行產教結合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
對于專業培養教師而言,對個人的目標以及今后成長需求進行了解之后,要充分與教學團隊今后的發展以及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進行結合,通過學校相關政策以及資金的復制下,積極主動的對自我素質進行提高,有效的參與到項目的制作以及完成的整個過程當中,讓自己能夠緊跟市場有關數字媒體專業的相關技術更新,并掌握對市場需求進行把控的能力,從而在教育教學當中注入全新的只是理念,為整個教育教學的改革帶來活力。
結語
對于高職院校的數字媒體專業教學而言,必須要與社會經濟市場的需求相適應,在依托企業實體項目的基礎之上,不斷深化產教結合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這種聯合教學模式的發展和演變,同時還需要得到政府有關方面的扶持,從而才能夠更好的推動產教融合長遠發展的目的,也需要學校與企業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促進彼此的發展和提高,從而為長期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尹慶民.校企合作研究[M].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劉育鋒.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3]丁金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理論研究與實踐[M]. 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4]柳和玲.中等職業學校頂崗實習教學改革研究[M]. 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
[5]李秋華.構建高職教育校企利益共同體育人機制[M]. 西苑出版社,2011.
[6]楊華.新媒體藝術之互動影像裝置藝術[M]. 山東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