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銘
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長篇小說,曾被多次改編為其他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得益于老舍先生對小說人物的塑造,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過人物對話的形式,使小說人物性格更加的豐滿。不僅如此,這部作品中用到的人物對話語言,也對現代文學創作的語言學應用產生了重要影響。這部作品中,老舍通過人物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日寇統治下北平人民的悲慘遭遇、反抗斗爭。在文學領域,有人曾將《四世同堂》比作中國的《戰爭與和平》,本文就《四世同堂》中人物對話的語用學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四世同堂》 人物對話 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I20742;H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4-0087-01
近幾年來,優秀文學作品語用學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老舍先生作為我國文學領域中著名的“語言大師”,他的作品《四世同堂》極具研究價值。作品不僅有故事人物的悲慘經歷,更有承載著中國人民被日本侵略者侵略的悲慘記憶,這是一部值得中國人去閱讀、思考、回味的文學作品。語用學本身屬于語言學中的一個分支,它主要以語言意義、語境作為研究對象,老舍先生通過人物對話的形式,以人物語言意義、語境創作出了《四世同堂》這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中人物對話的語用學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一、《四世同堂》內容簡介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共分為三部:
1.《小羊圈》
在這部分故事當中,主要描寫了日本侵略者統治下的北平,小羊圈胡同的生活被打亂,小說以小羊圈胡同中祁家作為故事的主線。[1]并對小羊圈胡同中各種人物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心態、心理進行了描述,生動地刻畫了當時人們對于日本侵略者的各種應對方式。在小羊圈中,有為國捐軀的錢家老二孟石,也有出賣同胞投靠日本人的冠曉荷。老舍先生通過刻畫這些小說人物的對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那個混亂年代人們心理、行為所發生的變化。
2.《偷生》
在這一部分故事情節中,漢奸冠曉荷一開始的生活還算有聲有色,但隨著后來他的大太太大赤包當上北平妓女檢查所所長,故事發生了轉變,大赤包被日本人抓走,二太太尤桐芳與日本人同歸于盡。最后的故事中,冠家也被日本人抄了家,小羊圈胡同居民都深陷在“偷生”的恥辱當中。
3.《事在人為》
《事在人為》當中,老舍描繪了日本侵略者在統治北平中制造饑荒,小說人物小妞子被活活餓死,大赤包被日本人抓走后也死在牢獄中,而漢奸冠曉荷被日本人活埋,漢奸藍東陽也被日本人運往日本做人體研究。這些事件的發生,對小羊圈的人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故事結尾階段,日本人投降,人們仿佛又回到當初那個平靜的小羊圈胡同中,但是老舍先生通過人物對話的形式,表現出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們內心中潛藏的痛苦回憶。
二、人物對話使用語言的特點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小說人物對話通常都是用“京味”十足的語言,《四世同堂》人物對話,京味幽默到處可見。老舍先生在描繪人物的同時,會借助人物對話來進行描述,例如老太爺將“運煤”與“韻梅”這兩同音字認為是一種意思,“好嗎,她一天忙到晚,你們還忍心教她去運煤嗎?”老舍通過老太爺的語言,從側面寫出了老太爺的文化水平以及他對孫媳婦韻梅的呵護,這使得老太爺的人物形象完美表現出來。[2]
在小說當中,老舍還運用了許多違反常理的語言對話,例如祁瑞宣將老三放走的那段情節,祁瑞豐以分家來威脅老大不要幫助錢家。祁瑞豐是以漢奸的口氣來進行對話,希望能夠勸祁瑞宣不幫助錢家,而是幫助漢奸冠家,在聽到弟弟祁瑞豐的言語后,祁瑞宣突然就變得冷靜,并說“你明說了?”祁瑞宣的突然冷靜,為下文作了鋪墊,作者通過一句“你明說了?”,將祁瑞宣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來,而在下文中,祁瑞豐再次勸說哥哥,害怕因哥哥放走老三而連累到自己,并提出分家來威脅哥哥不要放走老三。之所以提出分家,是因為在傳統文化中,分家屬于大事[3],一般只有家庭出現重要矛盾才會分家。而祁瑞宣在聽到二弟祁瑞豐的話后,沒有直接去回復二弟,而是說:“啊?”“你到底要干嗎?”“分家嗎?你馬上滾!”作者通過三句話表達祁瑞宣當時的心理狀態,“啊”表現了祁瑞宣的驚訝,“你到底要干嗎?”表現了祁瑞宣對弟弟祁瑞豐沒有骨氣的厭惡,最后一句“分家嗎?你馬上滾”才回應了弟弟分家的提議。小說中,老舍先生將祁瑞宣的形象塑造成一個文雅書生,從祁瑞宣的大量人物對話中也可以看出其文雅的性格,但是在面對漢奸弟弟祁瑞豐時,祁瑞宣卻用“你馬上滾”這種罵人語句,不僅刻畫了祁瑞宣的人物形象,也突出了弟弟祁瑞豐的形象。
三、結語
在小說《四世同堂》中,老舍運用了大量違反合作原則的人物對話,這些巧妙的對話出現在小說各個人物身上,通過這些人物對話,老舍先生讓人們了解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形象、精神等,正如一位文學領域人士評價的:“你可以忘記老舍小說的情節,但你不會忘記其中的人物”。
參考文獻:
[1]鄧晶想.《四世同堂》人物對話的語用學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
[2]劉靜敏.戲劇人物對話的語用學闡釋[J].戲劇叢刊,2010(4):29.
[3]沈晨.從語域角度探析《四世同堂》對話翻譯[D].四川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