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遲
【摘要】二語習得主要研究人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解釋。為了加強對語言教師二語習得觀念的了解以及教師對于二語習得理論的認知。二語習得將影響學生學業學習的行為模式,期待從教師二語習得觀念的角度來發展學生學業評價的行為是可行的。
【關鍵詞】教師 學習策略
二語習得研究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人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解釋。國內很多學者認為二語習得研究能夠幫助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形成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學行為有助于二語習得的學習和研究。目前國內對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及學習結果關注較多,對教師層面的二語習得觀念研究又非常少,因此為了幫助學習者的學習加強對語言教師二語習得觀念的了解更為重要。有人認為教師對于二語習得理論的認知將影響其發展性學生學業評價行為模式,期待從教師二語習得觀念的角度來改進其發展性學生學業評價行為是可行的。
一、理論基礎
行為論、天生論和交互論,這三大理論派系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但是對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各個影響因素包括學習者的語言機制、知識、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還包括外界環境因素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英語教學論的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關注,促進了教學過程中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形成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了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反省和提高自己的教學。
二、教學啟示
在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行為的因素的眾多研究中,所提出的建構主義強調了學習理論,教學評價和課程改革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學生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可以讓教師知曉他們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因此,語言學習中的犯錯應當被看作是二語習得的過程而不是不好的糟糕的學習結果。但學者們對錯誤糾正的態度不一,有人認為錯誤糾正是無效或可能是有害的,有人卻認為錯誤糾正是必要的和有益于語言習得的。教師中也因各自的二語習得觀念不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糾正持有不同看法。
行為論教師認為成功的二語習得經驗是通過不斷地對外界語言環境刺激的重復反應而獲得的。因此,為了防止養成不良的語言習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錯誤糾正。例如,有的得老師一定要糾正錯誤,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法、詞匯和發音規則等。還有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語言準確度,也關心學生的情緒,因此不會當場指出學生的錯誤令他們尷尬,通常是記錄下錯誤,課后再反饋給學生。其一老師認為這是責任,不能視而不見。因為壞的習慣養成容易,要改就難了。其二老師認為這樣的錯誤糾正可以避免學生對第二語言學習產生焦慮、沮喪和緊張等負面情緒,最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二語學習環境。
天生論教師認為,對學習過程的不同看法影響學生評價行為,同時他們也認為學習的目標達成可以讓學生自己掌控。
交互論教師認為,學生在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中學到了很多有益于二語習得的技能。研究數據表明,交互論教師的觀點深深影響了他們在預期效果、教材、設備與資源、管理限制條件等發展性學生學習評價過程中的實際操作。
三、在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成年人學習外語而言,系統的學習比在任何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他的學習模式強調最大限度地擴大對學生的語言理解的輸入,要使學生不斷積累所學的語言素材,關鍵在于重視語言材料的輸入。具體形式可以包括結合特定語境的聽的訓練、針對課文的有聲閱讀訓練(即課文錄音、配帶文字圖畫材料)、閱讀訓練等語言輸入之后還需進行鞏固,輸入和鞏固過程是一個反復刺激、不斷加深印象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創造出一個多層次、多形式、高效率的課堂模式。在注重量的同時,還應注意輸入的質量。克拉申(1982)還曾提出:對于新的語言材料輸入,有兩種力法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并吸收是教師采用簡明易懂的方法進行輸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調控語言輸入的難度,提供適量的語言信息和語言知識,充分利用學生本身己有的語言能力,有效地推導有關聯的意義,達到正確地理解另一個提高語言輸入數量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意識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有思想、有智慧、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好學上進的大學生,要承認他們在學習外語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的主動權??频拢–order)說過: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學習并促進學習,不能讓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為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導演的角色,把廣闊的舞臺留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展示自己的才華。
四、結論
眾多研究表明教師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認為對學生學習持有不同觀點的教師會表現出不同的課堂行為和互動方式??偨Y經驗,幫助他們反思,發現自己教學實踐中的優缺點,從而克服學生學業評價行為的主觀性,達到一定程度的“標準化”,這將促進廣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對新教師培訓、現任教師的職業發展、學生評價理論的發展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解芳.自主學習對高校外語教學的意義[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