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萍 馬召
我國基礎教育數學課程一直將運算作為主要內容,運算能力是我國數學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幾十年來一直是我國數學教育界關注的焦點。《標準(2011)年新課標》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定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的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運算的正確、靈活、合理和簡潔是運算能力的主要特征。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包括口算、估算、簡便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等。運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從學生的試卷和平時的作業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計算時,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各種各樣的錯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呢?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提高小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任何復雜的題目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兩位數乘除兩位是,還是兩位數乘除三位數,或者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20以內的加減法”。實踐表明“筆算的錯誤”大部分是由“20以內加減法”不過關,達不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特別是,如果學生沒有熟練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從低年級開始在計算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書寫習慣,特別是豎式計算的習慣,例如,學生在進位加法不寫進的“1”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計算時把進的“1”不加,這樣計算就會出錯,到中高段的乘法也會忽視進位的數,計算起來肯定錯誤百出。還有在計算退位減法是我們班有幾個學生一開始不按老師要求的在借“1”的數“頭上打點”。結果他們幾個計算題總是出錯,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每次計算都把借的“1”漏減。如果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把借“1”的數頭上打上小點就不會忘記減掉,計算準確率就會高很多。再有學生很容易出現錯寫漏泄數字和運算符號,平時書寫不認真,把“×”好寫成“+”號,把“+”號寫成“×”號。因此指導學生認真書寫十分重要,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準確表達運算思路和計算步驟。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看到題目先審題的習慣,這樣計算起來會更正確、更合理,計算速度會不斷提高。學會利用有關的法則、定律進行計算,注意有口好的要先算口號里面的,同級運算是要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不盲目“簡算”;真確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系,注意算法的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的保證學生正確計算。
二、理解算理,便于靈活、簡便的計算
計算的算理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也就是為什么這樣計算。算理有數學概念、性質、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計算的算法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學生只有理解了計算中的道理,才能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迅速地運算。在深入理解運算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法則,公式的使用條件、特例、變式,從多角度解釋法則和公式、理解多個法則公式間的內部聯系。例如,16×4的運算道理,首先使得學生明白16×4表示4個16是多少;其次引導學生思考運算的原理:16是由1個10和6個1組成的,可以將16×4與此前學習的乘法運算結合起來,小算4個10是多少,在算4個6是多少,再將兩次運算的結果相加,即為16×4的結果。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得學生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學生在學習計算時就能靈活,簡便地進行計算,計算的多樣性才能有基礎和可能。算理為算法提供了理論指導,算法使算理具體化。但是要注意兩點:一是強調算理教學,但并不等于每種算法都要讓學生吧算理表達出來,對于有的算理,小學生是難以表述的,只要學生能意識到它就可以。二是通常不需要在計算教學中把算理提出來進行專門的教學,而是把它蘊藏在計算過程之中,讓學生在計算中明確這樣的算理。
三、注重計算策略的教學
小學數學的重點不僅僅只是放在教給學生正確,基本的計算程序,教師更應該使學生掌握一系列的解題策略,包括加倍、分割、重組,估算等。例如,解決“8+7=?”的問題,可以采用加倍策略:8+7=8+8-1;湊“10”策略:8+7=8+2+5=10+5;湊“5”策略:8+7=5+5+2。使用湊“10”策略、湊“5”策略的好處在于:學生對于“整五數”43+25=(40+20)+(3+5),324-86=324-100+14等。估算是重要的運算技能,估算指的是個體懂得什么情況易于估算而不計較準確值計算,并會靈活應用。一個簡單有效的估算策略是先用首位估算值來代替每個數(其他數位用零代替)然后在計算。得到的結果會給出精確答案的正確大小,然后再計算,以調整第一個估計值,接著注意第二位數字。例:748+436+192。估算方法是700+400+100=1200,為其他剩余數字再加200,大約是1400,請注意這學數字的傳統程序是先將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位數:700+400+200=1300。
總之,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經常化,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在數量上要有密度,時間上講求速度,內容上要靈活。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運算能力一定會有很大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