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遠超
【摘要】高考詞匯量的增加對詞匯記憶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介紹高中英語教學中常用的詞匯表策略和語境策略的基礎上,通過實例重點探討了詞匯的聚類記憶策略,提出了重要性聚類、詞性聚類和意義聚類三種策略,為英語詞匯記憶帶來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詞匯表策略 語境策略 聚類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高考對學生詞匯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根據中國教育在線高考頻道,2011年全國高考考綱要求“掌握2000左右的詞匯及相關詞組”。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新課改的深入,2017年國家考試大綱要求的詞匯量增長為“3500左右”。隨之變化的是教材詞匯。例如,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新標準英語》高中階段要求完成1-8冊,而這8本書的不僅容量大,而且詞匯量非常大。根據我們的研究,其生詞表所列的詞匯中就有八百多個超課標詞匯。
詞匯量的增大,對學生的詞匯記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年來,許多高中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單詞,教師通過在課堂聽寫來檢查和督促詞匯記憶。這在對詞匯量和課堂容量小、課時比較充足的情況下行得通。但是,當教材容量和生詞數量劇增后,照搬過去的單詞記憶和檢測方式行不通了。怎么辦?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記憶策略,在課堂內外中去自主選用,學會記憶,才能幫助他們突破詞匯難關,達到高考要求。
本文以外研社高中教材《新標準英語》第6冊第2單元為例,談談如何在運用常見的詞匯記憶策略的基礎上,創新使用各種聚類策略,達到詞匯記憶目的,形成詞匯策略意識。
二、常用詞匯記憶策略回顧
1.詞匯表策略。詞匯表策略是學生自學時最常采用的單詞記憶策略。它指在一個模塊學習前,將教材詞匯表中該模塊所有的生詞放在一起集中學習和記憶的策略。詞匯表策略的優點是高效,能讓學生在短期內記住大量的單詞?!缎聵藴视⒄Z》選修6 中第2單元一共有138個單詞和詞組。我們先學習單詞的讀音,在讀準音的基礎上按順序采用詞匯表策略來記單詞。由于本模塊單詞太多,且有很多僻生詞。如果僅照詞匯表抄寫記憶,這個過程漫長單調,學生缺少主動性,極易困倦,記憶的效果很差。這也體現了詞匯表策略的缺點:脫離語境孤立記憶,記得快忘得也快,即便記住也不會運用。
2.語境策略。語境策略指在語境中學習詞匯,要求學生將單詞放在文章中,根據上下文觀察詞匯的含義,體會詞匯是如何運用的。研究證明,單詞的意思更多地是由語篇決定的,因此將單詞放在語境中去學習和記憶,能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單詞。在平時學習中,可讓學生用淺色彩筆將課文中的生詞涂色,幫助他們在讀課文時關注到語境中的生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各種方式去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記憶生詞。比如,在本單元中,可以利用課文中的句子,運用語境策略猜測劃線生詞的意思:
1) (P17) The hot night was laden with the scent of flowers and with the salt smell of the sea. (scent – smell氣味) .
2) (P25)課文標題 Extract from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從文章的第一句話 And then she saw there was a light ahead of her可以看出extract是書的“節選,摘錄”。)
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多次運用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大量使用目標詞匯,加深學生對語境中詞匯的印象。但是,在該單元的閱讀主課文The cat that vanished中,出現了72個生詞。生詞如此密集地出現,短短的文章篇幅很難提供足夠的語境來幫猜測詞義,大量的生詞仍會給學生帶來心理的恐懼和困擾,還需要找尋別的策略來幫助記單詞。
三、單詞聚類記憶策略的探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人類世界由大量的可辨別的不同物體、事件和人物組成的。由于具有歸類的能力,人類才不被周圍環境的復雜性所壓垮。他認為記憶的有效策略之一是組織策略,而“聚類”是組織策略的一種表現方式,是指對含有不同類型隨意排列的事物,按特征或者歸屬分類后再認識的策略。單詞記憶中的聚類策略,指按各種標準將單詞進行分類記憶的策略。在生詞量非常大的時候,使用聚類策略更有效。聚類的標準有很多,比如教材的詞匯表通常是兩類。一類按單元聚類,另一類是按拼寫的字母順序聚類。學生在聚類時應盡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聚類。聚類的方式越多,記憶效果越好。
1.按單詞的重要性聚類。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對詞匯的掌握不應該是均衡用力,而應將單詞按重要性聚類,有重點、分層次地分配學習資源。
(1)根據已知未知標準來聚類。由于學生在高初中使用的教材不一定接軌,生詞表中難免出現已經學過的生詞,選修課和課外閱讀也增大了他們接觸新詞匯的機會,因此可篩選出已經認識的單詞快速復習,將記憶重點放到不會的單詞上去。除了詞組,本單元生詞表列出了119個生詞,其中有13個此前在初高中生詞表中已學過,有6個是已學過的單詞的派生詞,這19個詞可以快快學習后濾掉,剩下未知類詞匯100個,這樣記憶起來可省時省力。在篩掉已知詞匯時,應保留swim
(v.眩暈,頭昏眼花)等3個出現了新意義的已學詞匯。
(2)根據是否屬于新課標進行聚類?!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是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進入新課標的8級詞匯比非課標詞更重要,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詞匯。因此,可幫助學生將未知單詞按課標與非課標詞匯進行聚類,將記憶聚焦到未知的課標詞匯上。本單元的詞匯中,有53個詞列入了新課標詞匯表,其中未學過的有42個,只要記住它們,就能達到高考要求。這樣分類進一步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降低了對單詞記憶的畏懼心理。endprint
對于非新課標詞匯,只需要知道其讀音和意義,在閱讀時能理解意思就行了。但是,學生應該知道,雖然它們不是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很多卻是大學階段的要求的詞匯。因此,在記住未知的課標單詞后,盡量多記其他單詞。多記能幫助鍛煉好記性,終身受益。
2.按單詞的詞性聚類。英語的單詞有十種詞性。將單詞按詞性進行聚類,能讓學生對單詞的詞性有一定的意識,在運用時少犯錯誤。在將單詞按詞性聚類后學生會發現,絕大部分單詞屬于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而這些詞正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點,因此對詞的重要性也會有一些判斷。將動詞聚類為及物和不及物動詞,在使用時知道哪些詞后面應該有賓語并可以用于被動語態。
按詞性聚類后的單詞經常能體現一定的構詞法特點,有助于學生學習構詞法,擴大詞匯量,并在閱讀時利用構詞法規則猜測生詞。比如,將本單元的詞匯按詞性聚類后,我們發現在名詞中direction, exhaustion, adjustment, criticisim是典型的通過構詞法得出的新詞??梢岳e過去學過的同類構造的單詞,復習這些名詞后綴。另外,本單元的6個副詞全都以“形容詞+ly”結尾,而20個形容詞中,有兩個形容詞由“名詞+ y/ ly”構成的(glossy,curly)。由此,可以復習這兩種構詞法,明確它們的區別。
學生抄寫單詞時采取詞性聚類策略,可以彌補初中時不關注詞性,在書面表達中亂用同義但不同詞性單詞的問題。但是,按詞性聚類后,我們發現本單元有68個名詞。這么多名詞放在一起記憶,比較容易混淆,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將詞性相同的詞進一步聚類。
3.按單詞的意義聚類。將單詞按意義分類的語義場策略最先由德國學者J. Tries提出,指的是語言中的某些詞可以在一個概念支配下形成一個語義場,即將單詞按意義分類(侯敏華,林周婧,2009)。為了將單詞按意義分類,學生必須關注詞義,找出單詞的內在聯系,將其組織起來。這是一個有創意的活動,讓詞匯記憶變得主動。比如本單元的68個名詞,在詞性聚類后還可按各種意義進行聚類記憶:
人物類:heroine, hero, schoolchildren, stateswoman, target, billionaire, elf, dwarf
植物類:bush, hornbeam, palm
地點類:edge, boulevard, slope, parkland, grove, cottage, cafeteria, wardrobe
感情類:alarm, wariness, exhaustion, longing, shudder, light-headedness, burden, sorrow, doubt
聲音類:crunch, pitter-patter
將單詞按意義聚類可以跨越詞性的限制,這樣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例如,本單元課文The cat that vanished中提到一只貓,學生可以在“貓”這個意義下進行各種單詞聚類:
貓和貓的身體:tabby, whisker, paw, tail
貓和貓的動作:tabby, vanish, behave, hesitate, rub, bite, patrol, pat, arch, sniff, twitch, blink, scramble, bend
我們還可以畫一些有趣的圖,讓學生用生詞來看圖講故事:
貓的故事:A tabby was looking at a bag on the ground. She touched it alertly. She patted it with her paw. Her back was arched and her tail was held out stiffly. She sniffed, and her whisker twitched. Finally, curiosity overcame wariness and she opened it with her paw.(劃線部分皆為本模塊的生詞)
將單詞按意義聚類,學生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大量的Brainstorm和新奇而合理的聯想,將單詞以某種邏輯意義聯系起來。在此過程中,學生開拓思路,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有趣的學習過程,又能反過來促進學生的記憶。
四、結束語
擴大詞匯量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應教給學生必要的詞匯學習策略。在生詞量非常大且很密集的情況下,聚類策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學生可根據自身經驗,自設各種個性化的標準。通過重要性聚類,可以篩掉詞匯表中已會和非課標詞匯,將記憶重點放在不會的課標詞匯上,提高詞匯記憶效率。通過詞性聚類,可幫助掌握詞性,學習構詞特點。通過意義聚類,可加深詞義理解。
除了本文提到的方式,學生還可通過更多的方式來聚類單詞。用盡可能多的方式來一遍遍聚類詞匯,讓詞匯記憶具有主動性、未知性、趣味性和創造性。在聚類的過程中,學生學會選擇,并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當這種能力遷移到生活中時,能幫助我們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出合理判斷,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琳.New Standard English Students Book 6[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6.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侯敏華,林周婧.依托語境潛移默化地學習詞匯[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6).
[4]孫英英.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教學詞匯[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9).
[5]張大均.教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教育部考試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