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為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的教學模式,而是使學生先了解知識、形成問題,使教師作為“問題的解答者”來進行課堂教學。通過翻轉課堂,教師帶領學生解決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進而完成教學,這不僅能夠節(jié)約大量的教學精力,也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來,值得我們進行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1“翻轉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利用新式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和設計,在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充分掌握的基礎上。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課堂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直接講解,忽視了學生思考問題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進行思考閱讀的發(fā)散性思維模式的運轉,導致學生更多方面不能有效的完成學習,更多時間是被動的進行學習。
2“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
所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指對教學時間進行重新的安排。學生在課下就已經(jīng)首先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學習,教師更多的是利用課堂教學來對知識點進行夯實、答疑和強化訓練。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而言,“翻轉課堂”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勢,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充分展開,成為課堂的中心。
2.1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很少對教學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師生之間很少有互動交流。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安排,自主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教師僅僅是起到點撥和答疑解惑的作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學習興趣有了提高,同時還有利于在學習中進行銳意創(chuàng)新,使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培養(yǎng)。
2.2有利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很少有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常都是“單打獨斗”的。而通過“翻轉課堂”,由于教師不用再花大量的時間來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因此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分組研討,以討論的方式對課文進行分析,各自提供出有創(chuàng)意的觀點來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一方面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2.3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由于學生需要進行課下的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搜集多方面的知識信息,使知識面有效的得到了拓展,而不再是僅限于教材上提供的知識信息。尤其是,學生在對于語文閱讀的知識面進行拓展中,甚至可以實現(xiàn)多學科的融合,使他們的學習思路得到極大的開闊。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的具體應用
3.1應用于課前準備
教師正式開展閱讀教學之前,需要預習閱讀資料,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制作合適的閱讀課件,同時,精心準備閱讀問題,小學生也要根據(jù)教師下發(fā)的閱讀概要進行全面預習。例如,在學習《竊讀記》這篇閱讀文章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精心準備閱讀課件,確保所制作課件思路的清晰性,合理劃分文章結構。學生在預習期間,應對生字、生詞具體標記,對不理解或者值得推敲的語句用彩色筆標出,以便在課中學習時集中精力,重點聽講。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所設置的問題要凸顯閱讀的中心思想,個別學生能夠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開拓閱讀思路,激發(fā)學習熱情,這一過程也是提升閱讀水平的關鍵。
3.2應用于課中學習
為了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教育優(yōu)勢,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融入閱讀學習狀態(tài),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和閱讀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亡羊補牢》這篇閱讀課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閱讀內涵,有效解決問題。在這一階段,教師能夠將這一寓意運用到現(xiàn)實問題中來,借此分析水污染、空氣污染、學習成績低等問題,組織學生對這一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聯(lián)系實際,分析對現(xiàn)實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有效措施,這一過程即小學生鞏固閱讀知識、強化閱讀理解的過程,對于初高中閱讀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3.3應用于閱讀評價
課堂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師需要檢驗這一模式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根據(jù)評價結果調整教學模式,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以此發(fā)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例如,在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課后習題,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問題回答情況檢驗學生的文章掌握情況,進而教師可以據(jù)此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除此之外,教師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文章時,應加強課內外閱讀間的聯(lián)系,以此鞏固課內閱讀學習效果,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例如,如果小學生對魯迅十分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順勢為學生推薦魯迅先生的其他優(yōu)秀文章,這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文學家魯迅的了解,還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上閱讀,從而不斷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促進語文閱讀評價向完整性、具體化方向發(fā)展。教師將學生的評價結果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信息化記錄和保存,這不僅方便評價記錄的有效管理,而且還能為下次閱讀評價提供對比分析依據(j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活動主要從模式運用效果、運用反饋、學生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完成情況、閱讀成績等方面展開,以此確保閱讀評價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意識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必須與時俱進,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展現(xiàn)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多角度優(yōu)化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他們有效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以此,促使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士華.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9):114-115.
[2]蔣軍.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提升閱讀能力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6(7):123-124.
[3]劉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觀察例談[J].科普童話,2016(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