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香
“問題解決”的數學教學方式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正如火如荼的開展,但由于受高考應試教育的束縛,“問題解決”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一、高中數學“問題解決”式教學概述
(一)“問題解決”內涵
“問題解決”式教學就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知識學習、分析、推導、驗證等一系列數學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的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方法就是將數學課堂置于一定的問題情境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所遇到的數學難題,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育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成功應用將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同時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二)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原則
1.重視問題實質、淡化形式
重視問題實質,淡化形式指的是在數學問題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們講解數學公式、概念、定理的來源、證明過程以及推導過程,而不是單單的要求學生們進行公式、定理、概念的機械化的記憶。這種對公式機械化、只為解題而記憶的形式化的教育方式無疑會使得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無聊、難懂的科目,降低了他們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2.通過問題導入,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式的數學教學課堂指的是將數學課堂置于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設計一定的問題導入環節,在問題導入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在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同時,進行小組討論,將問題答案進行碰撞交流,以此解決數學問題。
3.依據問題進行分類指導
依據問題進行分類指導的教學原則指的就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分類指導,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指導。
二、高中數學“問題解決”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問題解決”的內涵不清
“問題解決”式教學中問題的設置與求解過程是整堂課程的核心所在。“問題解決”式的數學教學方式旨在通過一定的問題設計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運用原有的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解決所遇到的新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對原有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在學習過程中聯系了新舊知識點,既能夠做到對原有知識點的鞏固,又能夠加深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但當前在高中數學教學領域,大部分教師沒有深刻理解“問題解決”式教學的內涵,將問題解決式教學片面的理解為“解題”,只注重對學生結果的教化,而忽視了“問題解決”中解題過程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2.忽視了課堂文化氛圍構建
學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受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學生自身數學知識經驗儲備、教師的數學教學能力、學生選擇的數學解題方法等多方面影響因素。然而,長期以來課堂文化常常是被教師忽略的一點,傳統應試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很少與教師互動,加之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很少交流互動,課堂氛圍比較單調、凝重。課堂中常常可見教師在黑板上奮筆疾書,學生在擰緊眉頭思考或是茫然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數學課堂氛圍下,學生只顧跟著教師的教學步伐前進,而忽視了對于問題的思考與理解。同時,這種教學方式還不利于其積極主動的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也不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互動與反饋
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當前教育領域更加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促使問題的有效解決。“問題教學”強調師生之間基于“問題”展開一定的學習交流討論。
三、高中數學“問題解決”式的教學途徑研究
1.在數學課堂中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解決”式的數學教學就是要將數學課堂置于一定的問題情景中,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注重創設與之相關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開展“問題學習”,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①通過數學故事開展情景教學;②將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案例引入教學,通過學生對于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學習對于實際生活的使用價值,從而增強他們的數學學習的主動性;③采用循序漸進、由簡入深、環環相扣的問題設置方式導入教學內容,通過這種不同層次的問題設置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④設置懸念式的數學問題情景,通過懸念激發學生們探尋知識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⑤教師可以通過采用迷惑性問題情景設置的方式引導教學,在教學中針對一些概念模糊、易混淆的知識點設置錯誤式情景,讓學生在識別錯誤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⑥數學教師可以針對幾何問題采用動手實踐的方式設置課堂情境導入,通過親身實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
“問題解決”式課堂與傳統“灌輸式”課堂很大的不同就是強調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性的發揮。因此,為了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要在課堂設計中設置相應的環節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互動,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具體可以在問題導入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后進行分組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從旁起輔助引導作用,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始終是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3.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素質教育及新課改背景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長期以來數學的學習都被學生視為頭號難題,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可以從兩方面入手:①激發學生內在的數學學習動機,教師可以通過教授學生一定的數學學習、解題技巧,幫助學生消除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畏難心理,激發他們內在的數學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數學學習后感受到內在的愉悅感;②就是通過外在形式的激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即通過一定的物質獎勵方式或者學分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