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樹發
摘要: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結構的基礎,本文探討在深入解析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的實踐提出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的四種策略: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概念;學生活動體驗,生成概念;探知前概念,轉變概念;學畫概念圖,深化概念。
關鍵詞: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在每個主題下面都提出“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在教學建議中提出“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高度強調重要概念的教學。
重要概念教學是初中生物學課堂的重點,教師對重要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在教學中對概念的教學常常停留在對概念直接陳述,學生停留在對概念定義的記憶,對概念的建構過程以及一些錯誤前概念的辨析、轉變不重視,使得教學過程無法體現新課標的是要求,初中生物重要概念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研究,實現探究性學習與重要概念教學的有效對接就十分有必要的。
一、深入解析重要概念,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的生物概念,首先教師要認真解析課標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同一主題下的重要概念,它們間的層級和關聯關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在教學單元、課時進度中細化,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為重要概念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
例如:課標中第六主題《動物的運動和行為》提出幫助學生形成的三個重要概念,分別從動物的行為的意義、運動的結構基礎、行為的獲得途徑三個方面展開,從學生對動物行為感性認識深入到對行為的本質的理性思考,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對每一條重要概念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豐富,轉換成學生聽得懂、具有課堂操作性的教學基本內容。例如第三個重要概念:“動物的行為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還可細化成以下六個次重要概念:
(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2)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3)先天性行為有其局限性。
(4)因不同的動物其學習行為,因遺傳物質基礎及環境因素不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
(5)學習行為有其最佳時期。
(6)動物行為是復雜的,常常由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
通過在新情境中對這六個下位概念的教學,促進第三個重要概念的形成,并對前面兩個重要概念進一步深化,使學生深入理解動物行為的意義。
二、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做到胸中有方
教學對一個重要概念的建構、學生的理解并學會運用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重要概念不是一個課時能完成,只能是通過一節一節具體課時在一定的情境、通過觀察、實驗、比較等有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根據學生前概念的情況及概念的特點,采用不同教學策略,讓學生由淺入深、感性到理性的,建構起科學的概念并形成較好的遷移拓展運用的能力。
1.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概念
生物學是實驗的科學,初中生物的概念是對實驗現象的描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最有效地辦法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建構起科學的概念。探究實驗學習策略主要是通過:質疑、探究、分析、建構這幾個環節。
例如在《生物技術》主題中涉及重要概念:發酵技術應用。學生要建構 “發酵” 這一常見但又抽象的概念,通過酵母菌的發酵實驗:在可應用掛瓶用的葡萄糖玻璃瓶,先放在溫水中加溫,再加入一小包酵母,套上一個癟的氣球,觀察實驗現象。
氣球是否脹大?為什么會脹大?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什么?如何去驗證它?除氣體外還產生什么?為什么要有葡萄糖?在溫水中加溫作用是什么?
學生直觀的感受、觀察,并通過一系列有目的的問題串的引導,再對發酵概念建構就水到渠成了,這是單純的講授法所達不成的效果。
教師運用實驗探究學習策略進行概念教學,讓學生做中學,觀察中學習,思考中學習,印象深刻,很好地實現探究學習與概念教學的對接,讓學生在學習不僅掌握了概念,也提高了生物科學素養。
2.學生活動體驗,生成概念
初中生物教學中,概念的學習不是僅要求學生記住概念內容,而是通過活動體驗,學生在嘗試學習過程,經過自己仔細思考,建構起來的概念才是有意義的,持久、并可遷移。
如:動物植物細胞的作圖、調查傳染病、整理小藥箱、遺傳性狀調查、嘗試對班級圖書角進行分類等。從活動體驗中建構生物的概念,效果都較好。
3.探知前概念,轉變概念
學生在接受科學概念教育之前,對生物現象都有一定先入為主的概念,這些概念有的是錯誤的,非本質的認,稱之為前概念。如何轉變前概念,是建構科學重要概念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1)采用直觀教學方法,形成直觀概念。
生物學中許多概念是無法通過實驗、觀察體驗進行重現,生命現象很多是動態、微觀的、宏觀,而這些概念的理解卻又需要呈現其反映的現象和過程,老師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板畫、掛圖、模型、視頻、動畫等直觀教學手段,使概念形象化、生動化,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多媒體技術在運用于很多難以通過實驗和純粹文字講授的概念時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真正達到了“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
(2)列表分析法,辨析相似概念。
有的前概念是在先前學習對后面學習產生的影響,這就易產生混淆,錯誤的前概念。可將兩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列表進行分析,從而糾正學生心中對有關知識的那些不精準、片面或錯誤的前概念。
生物學中有許多相似的概念例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呼吸與呼吸作用告示,通過比較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一種思維方式,這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并更有利學生的長遠發展。
4.學畫概念圖,深化概念
通過圖形的方式,將概念中關鍵詞連起來,使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可視化,將重要概念整合起來,形成概念網絡,建立良好的概念體系和知識結構。
例如:在一級主題《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中有這樣一個重要概念是:動物的行為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
一個重要概念的建構僅靠一種教策往往很難實現,前面所講述的幾種生物學概念教學策略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甚至是相互重疊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前概念的情況,生物學概念的特點,靈活地綜合地運用。發揮概念教學的最大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