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源
摘要:伴隨我國中小企業的飛快發展,我國的就業形勢有所改善,社會經濟愈發繁榮。但與此同時,經濟危機的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融資難問題日益凸顯。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已然成為當務之急。對此,本文即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建議
1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1.1融資市場中資金供需矛盾加劇
現階段,物價上漲速度的加快增加了企業資金占用量,企業利潤大大下降,無形中提高了企業內部資金發生流動的可能性,加劇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又由于目前企業資金的來源受到多方面限制,民間資本發展緩慢,融資成本和風險較高,資金供給短缺等,因此導致融資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面對此種狀況,各大銀行為盡可能的減少貨幣流動,降低融資風險,習慣性采用提升利率水平的方法來縮小銀行的信貸規模,最大限度的獲取企業融資效益。而這種做法無疑會導致融資市場中的資金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1.2中小企業融資規模受限,融資成本高
就目前來看,民間融資已經成為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據調查,截止到2017年8月末,中國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69.41萬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3.1%,其中,僅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就高達115.46萬億元,無不彰顯出民間融資在社會融資中的重要地位。
1.3資本市場動蕩不安
從某種意義來講,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可謂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但無論何種融資方式,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都具有一定難度。盡管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債券市場已逐漸具備一定規模,但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債券額度雖然呈持續增長態勢,但企債指數的增長微乎其微。
2 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2.1控制企業過度擴張
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愈發凸顯,為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困境,先要求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對社會的經濟形勢進行充分了解,再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進行合理規模的擴張。企業擴張不能盲目依靠外部融資,特別是規模較小、企業發展較不成熟、運營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更是需要審慎擴張。此外,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只有壓縮生產規模,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才能達到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并且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只有充分認識社會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情況,準確把握擴張節奏,才能有效降低企業融資風險。
2.2發展債務資本市場,提升直接融資比例
面對當前國家貨幣政策又收緊的情況,中小型企業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是控制物價、調整結構、保持增長的重要手段。發行債券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優質企業發行債券,使信貸機構的注意力轉向中小企業,從而增加了融資途徑;二是優質企業降低發行債券標準,有助于中小企業成功融資。發展債務資本市場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在同等規模下,銀行的信貸融資貨幣供給量高于債券融資,而這種直接融資方式通常不能創造出新的貨幣供應。發行債券既可以滿足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又可以降低收緊貨幣對企業的影響。就目前來說,如何優化債務市場發展的大環境,以推動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若要使債券市場得以健康發展,首先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其次還要科學的轉變發展方向,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對高科技企業的直接融資予以大力支持,對產業的結構進行進一步升級;創新債券產品,節約建設資源。
2.3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政府應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特點,吸取國外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創立一套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將該體制劃分為地方、省、和國家三個層面,既可以為有限責任的形式,也可以為國有獨資形式,在市場化的前提下,擴大對于高科技企業的投資,劃分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合作關系及責任。同時,可以借助各種合理手段擴充資金的來源渠道,以保障擔保機構的資金運轉。最后,還要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再擔保體系,使擔保機構保持穩定運營,從而實現其與銀行合作的平等共贏。
參考文獻:
[1]焦鳳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成因及應對機制[J].經營與管理,2017,(10)
[2]康義;裴光;李興旺;葉巖;來茂德.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對策建議[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