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宏威 劉晶晶
教學反饋在初中女生耐久跑課程中的應用
文/王宏威 劉晶晶
耐久跑是一項可以有效發展學生耐力素質的練習項目,通過不斷地強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加強肌肉持續做功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意志品質。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以初中女生耐久跑“我的25000米”教學設計為例,運用教學反饋,對提高學生參與耐久跑練習的效果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從而探索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與方法。
教學反饋;初中女生;耐久跑;教學
教學反饋是指教師按預定的目標進行教學活動,并獲得一定的結果和成績,將這些結果或成績回送給教學活動并成為進一步調整教學活動的信息。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反饋信息掌握現狀與目標的差距,從而去解決難點和重點,改進教學方法。耐久跑是初中階段必修項目,也是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之一,因此,提高學生耐久跑的成績,至關重要。由于耐久跑項目需要在長時間內多次重復,練習動作單一,生理負荷較大,需要具備一定的意志力才能堅持下來,因此大部分初中女生對耐久跑的抵觸心理會較大,從而使其產生厭煩情緒,學習過程通常都較為被動。
對初中女生班耐久跑課程教學,采用分組、定時、定量,課后總結(口述)的教學方式,每節課總量在1000米左右。結果反饋,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學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較差。
通過對本校90名初中女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初一年級女生,在小學階段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練習,也沒有參加過耐久跑的測試,并且對這項運動不感興趣,心理上存在畏懼感。由此分析,進入中學后完成耐久跑項目,對她們來說不僅重要,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了培養學生對發展耐力素質的正確認識,增強學生在練習中的主動性,將耐久跑教學單元設計,以“我的25000米”為主題,通過運用教學反饋,采取目標激勵的方式,對課程的實施過程,進行改變。
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在體育課程中將弘揚長征精神與長跑相結合,設計以“我的25000米”為主題的耐力跑,根據耐久跑項目的特點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
(1)基本要求
活動之初,每人發放一張活動記錄表,由教師宣布活動規則、講解記錄表填寫的方法。
(2)分層教學
每人每節課在教師帶領下經過充分熱身后,完成不低于2000米的長距離跑,在時間和速度方面不做統一要求,但在完成時必須要保證全程跑步進行。在經過短暫調整之后,可根據自身情況再做累加,累加時的完成要求同上。經過多節課程累加最終達到每名同學完成25000米跑的教學任務。
(3)教學反饋
每節課后每位同學及時完成活動記錄,教師根據當天完成的情況進行總結,并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全部活動結束后,每人完成一篇對本次教學單元的學習體會。教師對總體情況進行最終總結,并根據學生完成心得體會的情況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見圖1、圖2學生心得體會。

圖1

圖2
(1)完成時間:記錄日期即可。
(2)完成距離:以200米即學校操場一圈為單位,按照實際完成的圈數換算成米記錄;每節教學課進行累加。
(3)完成情況:教學任務開始后,可選擇獨立完成或是小組結伴完成的方式,需要將當天參與的同伴情況做簡單說明;并及時完成每次課的心得體會。

圖3

圖4
通過表1可以看出,以往每次耐久跑課程嚴格按照教師定時、定量的練習方法,課后教師進行總結。本次教學增加了每節課的訓練量,學生可根據情況采用個人或結伴的方式來完成2000米的教學任務,既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同時對訓練的時間和運動量不做硬性要求,使學生在放松狀態下完成練習并消除心理厭煩情緒。最終通過教學反饋,增加師生的交流,加強了主觀意識,提升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反饋可以使教師了解情況、找出問題、改進教學、提高質量,也可以讓學生強化正確、改正錯誤、找出差距、促進努力。師生之間通過信息反饋可以彼此了解,加強聯系。對于教學反饋,在體育教學的實施中更多地是以交流指導與經驗總結的形式出現,采取課后作業的方式并不廣泛。在活動之初,教師也對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產生疑慮,同時擔心學生們對活動的記錄敷衍了事,從而達不到最終的教學目的。針對于此,教師在每節課前,對長跑技術、體力分配和呼吸方法等內容,都會做較為詳細的講解,并在課后及時請大家分享活動體驗;每節課后,教師都會提醒學生認真做好隨堂記錄。這樣便保證了教學效果。
通過完成整個教學單元,可以將學生們的學習反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適應期
在前期教師宣布活動規則、講解記錄表填寫的方法以及詳細介紹長跑技術與體力分配等相關內容后,學生們通常需要在1~2節課的過程中完成適應工作,具體的表現為活動開始時,對大目標的不確定性,缺乏信心,認為自己要想完成既定目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從起初參與學生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同學也是較為被動的,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得不參與任務。
第二階段:自我發展期
這個階段的過程為2~4次課,學生通過對前期完成任務的積累,增加了一定的自信心,并通過教師的鼓勵與有針對性的指導,大部分同學從內心開始有所轉變,并對完成大目標建立了一定的自信,相信自己完成此項任務是有期待的。表現出在訓練中更加積極主動,不斷挑戰自己,突破自己的極限。
第三階段:自我超越期
這個階段的定義是從完成自我發展期的轉變直到任務結束。學生們通過每節課的定量積累,使小目標不斷接近大目標,并通過逐節課的積累,漸漸適應了這種長時間的持續運動,從而增強自我心理感受,促使他們每個人都想要成為第一個完成任務的,在這種激勵作用下,開始不斷地激發她們的主動參與意識。

表1 以往教學與本次教學的區別及預期目標
在耐久跑教學中采用合理、有效的反饋教學方法,可優化教學效果,學生通過每節課的積累,從內心真正體會到堅持不懈帶給她們的收獲,并在累過之后得到付出辛勞的喜悅。大部分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對堅持不懈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明白了堅持是需要在日積月累的行動中有所付出的,并對自己下階段的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態度,有了思想轉變。通過及時反饋,基本能夠表現出學生們參與活動時的內心體驗,在體驗中總結收獲,在實踐中提高認識。
通過以“我的25000米”為主題的教學設計,弘揚了長征精神,增加了師生交流,加深學生參與本次活動的認識,并通過教學反饋,師生的共同調控, 加強學生主觀學習意識,建立自信,消除對耐久跑練習的厭煩情緒。從而促進學生參與耐久跑練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初中女生耐久跑教學中引入反饋機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方法、手段,只有通過不斷地改進與嘗試,發現適合于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促使教學質量真正提高。本次活動雖然已結束,但未來的教育之路,還有很長,我們會繼續在這條教學相長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1]孫振超.談體育教學中信息反饋對教學手段的支配作用[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7,21(2)59-60.
[2]金玉.重視信息反饋對提高體育課教學的有效性[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93-95.
[3]宋鐵剛.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4(5):146-147.
[4]朱麗紅.“反饋機制”在高?;n教學中的應用[J].冰雪運動,2007(6):82-84.
[5]鄭君.課堂教學反饋行為類型及其實施原則[J].當代體育科學,2010(6):40-41.
G633.96
B
1005-2410(2017)08-0064-02
(首都體育學院 100191)
(北京醫學院附屬中學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