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嚴格的適用標準及特定的法律后果。其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同意了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以及量刑建議,該罪名及量刑建議基本就是“終局性結果”,因此本文認為控辯對抗應提前至審查起訴階段;其二,該制度的有效適用依賴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本制度的理解和認可,而且要保障其認罪的自愿性,節約司法資源。因此如何保障其辯護權,對于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完善值班律師制度的角度出發,以保障“認罪認罰”制度中的辯護權為目標展開論述,以期促進該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 認罪認罰 辯護權 值班律師
作者簡介:李娜,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18
2016年9月,體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開展。隨后《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頒布,認罪認罰試點工作正式啟動。2017年3月,天津市印發了《關于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嚴格的適用標準及特定的法律后果。一方面,在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旦同意了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該罪名及量刑建議基本就是“終局性結果”,因此筆者認為控辯對抗應提前至審查起訴階段;另一方面,該制度的有效適用依賴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本制度的理解和認可,而且要保障其認罪的自愿性,保證其了解認罪認罰的法律后果,以最大限度降低其在庭審中翻供、反悔的可能性,節約司法資源。因此,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尤其保障其在審查起訴階段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對于實現本制度的價值意義重大。
一、解析現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對辯護權的規定
《辦法》第5條就如何落實保障其獲得有效法律幫助作了具體規定。 本條規定提到的法律幫助服務也應用了值班律師制度,授權法律援助機構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提供法律幫助: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駐值班律師、及時安排值班律師。同時,要求法院及看守所為值班律師開展工作提供相關幫助及便利。因此,本條第2款對法律幫助的開展形式、對相關主體的權利職責進行了概括性規定。
本條第3款規定,對于自愿認罪認罰但沒有委托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檢法部門應通知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本條款不僅明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當有律師行使辯護權,而且對辯護權的內容進行了具體規定。《通知》第11條對此條款進行了補充,“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權利。符合應當通知辯護條件的,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可見,《通知》明確區分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與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的辯護”,即以“法律幫助”為內容的辯護權并不等同于法律援助律師提供的“辯護”。
因此,當前的制度設計中,立法機關不僅意識到保障律師辯護權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更是從制度構建上表明,任何適用該制度的案件,“律師”的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律師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更是本制度的構成要件之一。但是,現行規定又明確區分了“法律幫助”和“辯護”,這無形中縮減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值班律師的“辯護權”內容,一定程度上也削減了值班律師的職責。
二、關于保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辯護權的建議
(一)強化值班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權
1.強化值班律師的辯護權內容。《辦法》以及《通知》明確了值班律師的辯護權,其中并不包含閱卷權。而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正認罪認罰的前提就是要保障,開庭之前,被告人能通過律師了解案件的證據情況,使被告人真正了解指控事實、案件證據和相關法律。因此,筆者建議賦予值班律師閱卷的權利并將此作為其職責予以要求,強制值班律師進行閱卷。
2.要求值班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行使辯護權。如前文所述,認罪認罰制度中,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一般就是“終局性結果”,因此,辯護律師的工作重心應當從庭審中的對抗辯護轉移至審查起訴階段的定罪量刑協商,應當要求值班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與檢察官充分接觸交流,就案件事實與證據提供可行的辯護意見,形成控辯對抗的局面,保障犯罪嫌疑人、辯護人的合法權益,有效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3.規范值班律師的履職規程。從現實意義出發,制度構架不僅要明確值班律師的辯護權內容,還應規范值班律師的履職規程,明確其具體應如何履行辯護權,如在閱卷的基礎上要求其制作閱卷筆錄,在審查證據的基礎上要求其進行罪與非罪的基礎闡述,在有罪的基礎上要求其提出明確的量刑建議以與公訴人進行量刑上的協商。從而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
(二)提高值班律師的職業能力,形成有效的控辯對抗局面
1.建立值班律師準入制度。當前,任何具備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律師均可能被司法行政機關派駐看守所擔任值班律師,因此,當前值班律師的準入門檻較低,難以保障值班律師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應當建立值班律師準入制度,由專業的刑事訴訟律師擔任值班律師,充分發揮辯護人的作用。
2.建立值班律師問責機制。針對目前的值班律師制度,缺乏科學的考評機制,“只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嚴重,值班律師扮演的多是一個“合作者”的角色,并沒有真正履行辯護權,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控辯對抗。因此,應當建立值班律師問責機制,對于沒有認真履行值班律師職責,從而不能提供正確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意見,導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盲目認罪認罰導致冤假錯案的,值班律師應當承擔責任。
(三)嚴格落實法律援助工作站
當前《辦法》明確規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駐值班律師。《通知》補充強調,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至少確定兩個固定半天工作。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行至今,大量看守所并未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一方面,由于認罪認罰案件中,現行規定只明確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并未明確其提供辯護,于是,辦案機關通知的值班律師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在場,而對于每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及的具體犯罪事實、是否構成犯罪、量刑是否合適等并不發表觀點,本應堅持的控辯對抗被演繹成了“合作辦案”。另一方面,由于未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對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值班律師只是流于形式“陪同”檢察機關工作人員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也難免遭到看守所的拒絕,而且會見及提供法律幫助的質量也可想而知。因此,筆者認為應嚴格落實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完善的值班律師制度。
注釋:
《辦法》第5條:“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確保其了解認罪認罰的性質和法律后果,自愿認罪認罰。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人民法院、看守所實際工作需要,通過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駐值班律師、及時安排值班律師等形式提供法律幫助。人民法院、看守所應當為值班律師開展工作提供便利工作場所和必要辦公設施,簡化會見程序,保障值班律師依法履行職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沒有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權利。符合應當通知辯護條件的,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 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
[2]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中的幾個問題.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1).
[3]韓旭.辯護律師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有效參與.南都學壇.2016(11).
[4]蒙建如.認罪認罰從寬中量刑協商程序應確保律師有效參與.法制與經濟.2017?(2).
[5]孔冠穎.認罪認罰自愿性判斷標準及其保障.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