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蕙竹 吳迪
摘 要 妨害公務罪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刑事犯罪,通過調研發現,近幾年不斷呈上升趨勢。妨害公務案件中, “公務”應當理解為內容和形式均合法的執行公務行為,執法違法的輕微瑕疵,在不影響公民對公務的正常認識的情況下,可以不影響妨害公務罪的構成;妨害公務的暴力、威脅的程度應當達到阻卻公務執行的相當性。
關鍵詞 妨害公務罪 執法瑕疵 合法性 審查 暴力程度
作者簡介:董蕙竹,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檢察員,二級檢察官;吳迪,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科長,一級檢察官。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29
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我國《刑法》第277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因罪名規定簡單,行為方式模糊,導致在實踐中對于妨害公務罪的認定和具體應用還存在諸多爭議,比如對于執法人員的執法瑕疵甚至違法是否影響妨害公務罪的成立;對于暴力、威脅程度的認定等問題。本文在對本院近5年辦理的妨害公務罪案件進行調研,結合辦案實踐,并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分析,試圖對妨害公務罪中的上述問題加以探討,以期更好的解決實踐問題和法律適用問題。
一、 妨害公務罪案件的狀況分析
通過調研,發現妨害公務類案件的基本情況和特點是:一是從受案情況來看,案件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自2013年至今,青島市某區級院共受理妨害公務類案件63件 111人,其中2013年全年受理6件,2014年受理9件,2015年15件,2016年受理26件。二是從犯罪對象來看,僅有兩件為侵犯依法執行公務的行政執法人員,其余61件均為針對正在執行公務的人民警察。三是從案件起因來看,民警在接處警后處理民事糾紛時引發群眾反抗導致出現妨害公務案件發生的有48件,在查獲危險駕駛、抓捕販賣毒品等犯罪案件時,犯罪嫌疑人抗拒抓捕或傳喚的案件有13件。四是從強制措施來看,妨害公務罪案件的逮捕率較高。在受理的111人中,僅有20人適用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其中兩人為逮捕后變更,剩余91人均為逮捕措施。五是被侵害對象的傷情程度較輕。有12起案件中人民警察未達到輕微傷,其余案件均為輕微傷。六是處理結果起訴率及有期徒刑比例較高。在63起案件中,僅有一起案件做法定不起訴,其余案件均起訴;除9人被判處拘役、5人為拘役且緩刑外,其余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量刑在6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
二、辦理妨害公務罪存在的幾個問題及探析
(一)公務的合法性問題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公務的解釋為關于國家的事務;公家的事務。妨害公務的所保護的法益為“公務”,公務的范圍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的職務。
從妨害公務罪的立法本意來看,其目的是保護國家機關正常合法的公務活動。立法的著眼點在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即職務行為的正當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依法履行社會管理事務,才能在遇到阻礙、妨害公務行使的情況下受到法律保護。
在實踐當中經常存在的問題時,公務人員的執法瑕疵甚至公務違法能否阻卻妨害公務罪的成立?如李某、馬某夫妻妨害公務案中,李某因與他人發生民事糾紛,他人報警,民警韓某帶領兩名王某于某兩名協警出警。到達現場后,韓某因被調查人對其態度不遜,便推搡被調查人李某,并用手掐其脖子,此時被調查人反抗后協警和民警與李某發生肢體沖突,其妻子馬某上前撕扯、捶打該民警,民警制服李某后用拳頭打擊其面部,馬某抄起掃把對民警韓某甩打。后民警韓某企圖抓住馬某,被群眾拉開。
在審查起訴時認為,首先,民警韓某與協警王某對李某進行調查時,沒有出示證件,表明身份,違反了傳喚的法定程序;其次,韓某有較為主動的打人的故意和行為,其動手毆打他人的行為超越了其職權的范圍,實體違法在后。故被調查人李某為反抗而進行的一般毆打行為,不宜認定為犯罪,最后經檢委會研究,認為李某的行為具有應激反抗的性質,其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并依法作出法定不起訴處理。該案中,民警的執法違法體現較為明顯,但是現實生活總是復雜多變,有一些民警出警的執法瑕疵,如并非現場發現的違法治安管理行為人但未攜帶傳喚證、或者現場處理不夠文明激化與群眾矛盾等,有觀點認為,執法瑕疵和具體處置措施以不明顯危害國家機關形象和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為限,以保證職務行為的正常進行。 在管某妨害公務案中,管某因老父親家產分配不均與其弟弟發生矛盾糾紛,弟弟和管某均報警,報警后,弟弟帶領民警找到管某后躲在民警身后,管某見到弟弟時情緒仍十分激動,舉起鐵锨吆喝其弟。民警陳某隨即鳴槍示警。管某被民警奪下鐵锨后,其坐在地下撒潑不起,最后被民警和協警幾人制服并拷上手銬。在送進警車時,管某拒不配合,聲稱自己腿部殘疾不能彎曲,其妻子拿出殘疾證給民警看,民警仍然一人抬其頭部、兩人抬起腿部塞進警車的后座位。管某見副駕駛后座有警棍,以仰臥的身位砸在其協警右臂,協警隨即使用辣椒水噴其眼部將其制服。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中對于鳴槍示警有嚴格規定,所列明的十五條均為在暴力犯罪行為的緊急情況之下,經警告無效方能使用。在本案中,幾名民警面對行走不便但手持鐵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