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共享單車是依托現代互聯網技術而誕生的新興產業,其具有傳播發展快,無樁共享、使用便捷,開放空間大、群眾受益廣,低碳環保、價格低廉等優勢,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但是,由于市場監管不足、相關法律存在空白、使用者行為不規范等原因,共享單車存在著許多問題。政府應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市場準入標準,企業應該與政府攜手合作,提升自身產品質量,用戶應當自覺守法、提升自身素質修養。共享單車才能“騎”得更遠。
關鍵詞 共享單車 市場監管 法律規范
作者簡介:劉濮瑞,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73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興共享經濟,它是指運營商在學校園區、公交站臺、商業集聚區域等公共區域為民眾提供自行車共享服務。它的出現,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有利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出行。雖然是依托互聯網且出現時間較晚,但是由于其具有傳播發展快,無樁共享、使用便捷,開放空間大、群眾受益廣,低碳環保、價格低廉等優勢,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
我國共享單車在2016年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興趣,并迅速漫延到了全國一、二線城市,大一定程度上共享單車已經達到了“泛濫”的程度。各大城市道路兩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單車,單車種類繁多:ofo、摩拜(mobike)單車、小藍單車、永安行、1步單車等等。截止2017年3月,我國共享單車行業融資總額達到了70億元。目前,ofo和摩拜這兩家企業在中國共享單車市場中的優勢最為明顯,其中,ofo單車市場投入量最多,達到了80萬臺,市場占比為51.2%,達到了一半以上;摩拜單車60萬臺,達到40.1%。但是由于市場監管不足、相關法律存在空白、使用者行為不規范等原因,共享單車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就以成都市為例初步探索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一、由于市場監管不足引起的問題
由于市場監管不足引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競爭激烈,各品牌的共享單車都在大批量投入單車以圈占市場,盲目地投入招致單車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城市實際的需求量,導致極大的資源浪費。但是在某些租借高峰路段,又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2.共享單車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它的出現必然對原有的行業(自行車車零售業、景點自行車租賃市場、自行車維修等)造成沖擊,損害了這些行業的經濟利益,這種沖擊必然導致矛盾。2017年2月27日,在成都市某景點發生數輛共享單車被焚毀的事件,根據調查,正是該景點運營單車租賃行業的店主所為,據該店主供認:以前租車給游客使用,費用為30元/小時,利潤非常豐厚,現如今共享單車忽然闖入,生意遭受嚴重影響。
二、由于相關法律存在空白引起的問題
共享單車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缺失,也引發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押金的安全性,如今,在共享經濟的大環境下,特定的押金收取可以產生一定規模的資金池。僅以摩拜單車和ofo單車為例,摩拜單車的押金為299元,ofo單車為199元,截止2017年1月,摩拜和ofo單車均宣布其用戶量超過了1000萬。那么產生的資金池是巨大的,如果押金的使用出現了問題,最為常見的問題是押金兌付危機的產生。在這個危機的不斷升級之后,導致發生了卡拉單車事件:2016年2月10日,卡拉單車的投資商在獲悉單車丟失率、損壞率遠遠超過預先估計之后,其創始人接到投資商的通知,并不會再對其追加投資,并對其創始人提出全額回收投資的要求。隨后投資商將部分用戶押金從其項目賬戶中劃走,從而造成許多共享單車用戶押金沒有辦法進行兌付的問題產生。
2.隱私泄露的可能性,用戶租用共享單車過程中,本身與其共享單車提供企業形成了租憑合同關系。在其關系形成之時,雙方都需要嚴重按照法律法規來遵守誠實守信,同時也需要雙方來履行本身的義務。群眾想要使用共享單車需要提交身份信息進行實名認證,并在共享單車上綁定了GPS系統。這些措施很容易導致用戶個人隱私的泄露。因此,通過相關的技術手段,可以非常輕松地了解共享單車用戶的信息,并能及時對其出行路線等隱私進行了解。可以隨時就能知道其單車是誰在使用,當前在哪,每天騎行的路線等信息。這些問題的形成,引起了共享單車用戶的不滿,并希望能夠通過法律法規來對個人隱私形成保護。但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進行分析,目前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尚在制訂中,由于共享單車是新興產業,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針對單車用戶的信息保護和防止隱私泄露等問題進行統一的監管。
3.低齡兒童使用單車的高危險性。據有關部門統計,隨著共享單車用戶量的不斷增加,從2016年下半年起截至今,全國范圍內因少年兒童使用共享單車所引發的交通事故率呈現出非常高的比例。近日,成都市武侯區一名兒童在騎行某品牌共享單車時,由于車速較快不慎摔倒,造成股動脈破裂,搶救4小時才脫離生命危險。再比如:上海一名11歲未成年男孩,在使用共享單車時與大客車發生擦碰,并導致其被客車車輪輾壓過最后不治身亡。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令禁止未滿12歲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單車。按照單車企業的規定,用戶需實名注冊且未滿12歲的未成年人不得注冊,但是大部分孩子會通過父母的賬號信息使用單車。那么問題來了,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或者人身傷害由誰負責?法律賠償是否需要單車企業承擔?該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要根本解決以上問題,必須通過法律。
三、由于用戶行為無法規范引發的問題
共享單車投放市場不久,用戶在使用單車過程中出現暴力拆鎖、上私鎖、記住開鎖密碼和破壞單車二維碼等“單車私有化”的現象,這種行為的出現讓“共享”變為“私有”,使得共享單車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同時,城市交通擁堵、道路資源有限,個別用戶為了自身便捷而無視公共權益導致單車隨意停放、亂占人行道甚至行車道以及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尤其是在成都市周邊地區,這嚴重影響了市容、增加城市空間管理的難度、妨礙市民的正常出行。此外,車輛毀損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在道路旁經常看到“缺座、缺腳蹬”的共享單車卻無人問津。這一方面是由于共享單車生產技術不過關,但更多的是人為的因素,車輛毀損后不及時報修,報修的車輛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endprint
四、對策
(一)政府出面建立并完善相關制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強市場管理
建立個人信用體系,一方面推進單車企業建立并完善嚴格的信用積分系統,比如:摩拜單車的信用評分標準為每個用戶100分的信用基礎分,如出現加裝私鎖則信用分直接清零;每違章1次扣20分,當信用值低于80分,騎車消費會變成懲罰性的半小時100元。ofo單車的規則是在單車遭遇惡意損壞時將用戶加入黑名單并清零信用分且不再提供服務。同時,增強各單車企業之間信用信息的共享,共同約束用戶的失信行為。另一方面,有獎勵性地鼓勵用戶舉報違規行為,讓更多的用戶加入到監管之中。但是畢竟企業的力量較弱,如果出現糾紛,就需要交通部門提供交通道路監控資料,二者相輔相成,以達到更全面的監管。
提高市場準入標準十分必要,單車行業是新興產業,各大品牌的單車企業都想分一杯羹,大量投入單車進行“圈地占地”,然而城市的單車容納量是有限的,這必然導致供求失衡,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資源浪費以及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制定出嚴格的、科學的準入標準,以杜絕行業惡性競爭帶來的供求失衡。事實上,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探索共享單車的市場準入門檻。例如,深圳市于2016年12月27日出臺了《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在本市提供互聯網自行車租賃服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在本市辦理相應商事登記,并在開始提供租賃服務前20日內向市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報備;已在本市提供互聯網自行車租賃服務的企業,應于本意見實施之日起20日內辦理備案。”
(二)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用戶押金及隱私安全
押金去向問題一直是共享單車備受質疑的地方,如何保證用戶押金的安全性,不再出現卡拉單車的事件。有關部門對企業處理押金的行為進行嚴格把控:
1.共享單車投資商,需要在銀行建立獨立的押金賬戶,并設立相應的管理部門對其賬戶進行獨立管理。可以將押金與其企業資產進行隔離。通過這樣的把控措施可以解決當企業被強制執行或破產時,共享單車用戶押金能夠得到保全。
2.嚴格規定,共享單車提供企業不可將押金使用到其企業的任何經營活動中。
3.通過監管,要求共享單車企業不可將其用戶押金使用到任何高風險投資活動中。目前,ofo、小藍單車以及永安行已經和支付寶合作推出免押金,即信用值達到規定值便可免交押金。政府需要發揮其職能作用,通過或者認定第三方機構的方式,對共享單車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提供指導與協助,并規范法律法規來對其用戶個人隱私進行保護。
(三)提高用戶素質,規范用戶行為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出現,如何做到“共享”這一理念?除了外在強加的規則,最主要的還是用戶自身能夠發揮主人翁精神,不當局外人,自覺遵守規則,提高自身道德素養,善待單車。能夠做到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停放單車;不以任何理由上私鎖,將單車占為己有;父母擔負起監管責任,切勿讓未滿12歲的孩童使用共享單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險。同時,誠信守規則的社會氛圍的營造尤為重要。全面宣傳共享單車做出的貢獻,有效提高廣大群眾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幫助大眾充分理解共享的意義并教育其正確使用共享單車,才能促進共享單車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共享單車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所產道理的一種共享經濟產物,從當前共享單車所出現的諸多問題來進行看,不僅是對我國民眾綜合素質的考驗,同時還對相關企業執行能力、反應在能力的一種考驗。政府需要在此過程中,提高其責任意識,及時制定出合理化、規范化的運營機制來服務這種新興產業的發展。共享單車的穩定發發,需要通過政府、企業、用戶等多方的協同努力來完成。政府需要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及時制定出相應的行業執行準,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的方式,要求企業對自身旗下的單車進行定期的檢修。同時加大對共享單車的宣傳力度,提高用戶自覺守法意識,并增強自身素質修養,最終實現“共享”的理念。
參考文獻:
[1]翟業虎、劉田鑫.共享單車租賃的法律問題.揚州大學學報.2017(21).
[2]張子軒、吳蔚.共享單車的現狀、問題以及其發展對策建議.現代商業.2017(15).
[3]亞文輝.共享單車押金引爭議,監管需完善.中國證券報.2017-02-25(A09).
[4]本刊編輯部.兒童騎共享單車,家長您意識到危險了嗎.湖南安全與防災.2017(5).
[5]楊亞強.共享單車犯罪預防性環境設計研究.犯罪研究.2017(2).
[6]孫云龍.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思路.新華網.2016-01-29.
[7]張啟燕.共享單車亂象及其法律規制探析.法制與經濟.2017(7).endprint